河南一游泳馆发“看海”广告,引发群众不满,官方对此有何回应?

河南一游泳馆发“看海”广告,引发群众不满,官方对此有何回应?,第1张

大家都知道由于台风烟花的影响,河南郑州鹤壁都下了很大的暴雨,暴雨的雨量大,到整个郑州出现了洪水,水量甚至淹没了地铁,造成了伤亡。然后就在这样的时候,河南鹤壁的一个游泳馆却发布了一条广告信息,广告词是这样的:鹤壁看海了,你还不学游泳吗?这样的广告词引发网友争议,有借灾难营销的嫌疑。

一、灾难营销

要知道河南这场暴雨都已经上热搜了,因为这场暴雨相当于把171个西湖的水倒进了河南郑州鹤壁的地方。就算是目前的河南郑州,鹤壁的地方也是被洪水淹的水汪汪的一片,大家都还没有从灾难中缓过气来,消防员也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休息,游泳馆却借这个机会出了这样的广告词,实在是令人感到恶心。

二、官方惩罚

鹤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鹤壁的游泳馆发布的广告词涉嫌灾难营销,其内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9条第7项: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序良俗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气。但是介于鹤壁旅游馆的行为,鹤壁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57项对鹤壁的游泳馆处以20万元的处罚通知,并希望其他企业能够以此为戒。

三、令人恶心的营销广告词

其实出现这样的事情不是第1回了,像之前三八妇女节的文案,以及之前益禾堂的广告词涉嫌侮辱女性的事件,都是在借当前的一些灾难或者一些性别歧视的内容来完成自身的广告,像这类广告只会让人觉得恶心,以及消费者也会对这类的企业印象很差。所以希望企业们在写广告词的时候,要注意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广告词的宣传效果。

如何解读这场全球营销史上最大的灾难?让我们看看里斯先生在采访和演讲中的阐述。

1IBM的经典失败

IBM在1981年推出个人电脑,在我看来这是全球营销史上最大一场灾难的开始。

因为这个时候IBM商用电脑真是名声在外,它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商用电脑领域的领导品牌。但它在创立个人电脑品类时,把IBM品牌延伸了过来。

1981年推出个人电脑的两年之后,IBM占了全球个人电脑63%的市场份额,为什么我还说它是全球营销史上最大的灾难?因为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IBM亏损了130亿美元,处在不断下滑的状态,从来没有回到在它所创立的个人电脑品类中的霸主地位。IBM一共在个人电脑领域投资了150亿美元,但卖给联想时,才卖了15亿美元。因此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品牌战略是否成功,要拉长考量它的时间段。

后来的戴尔品牌,占据了个人电脑的主要市场。IBM为什么在竞争中落败?因为已经在商用电脑占据领导地位的IBM,在开创个人电脑领域时使用了错误的品牌名称。它真的需要一个新品牌来开创个人电脑这个新品类,而非把已经在商用电脑大获成功、获得普遍认知的IBM品牌延伸过来。那时的市场上,IBM给人的印象是大和昂贵,戴尔电脑给人的印象是小且便宜的个人电脑。这是IBM没有拿出一个新品牌应对个人电脑市场的恶果。如果这些企业老是把所有的新产品都采用同样一个品牌,这就会埋下巨大的风险。当你创建一个新品类的时候,要用一个新的品牌来进行命名。

220世纪个人电脑市场中的经验教训

回顾一下20世纪个人电脑领域的竞争情况。那个时候全世界大量高科技公司进入了个人电脑领域,除了戴尔之外,AT&T、Burroughs、DEC、IBM、ITT、Lanier、Mitel、摩托罗拉、西门子、索尼、东芝等都推出了个人电脑,这些市场进入者哪个成为了全球的领导者呢?没有一个成为领导者!实际上这轮竞争中全球的领导者是戴尔,由迈克尔·戴尔创建,他创建公司时是德克萨斯大学的学生。

戴尔公司在什么方面做的不一样呢?当时,它这一个品牌聚焦于一个产品品类,这个品类就是个人电脑,而且是一个销售系统,是直销,不做零售渠道,以此大为降低成本和价格。它缩减了自己的业务面,但却是最聚焦的公司。回过头看其他个人电脑市场进入者,虽然多数是大公司,但没有一个这样做,都是把其他领域的品牌延伸进个人电脑市场。

但是,多年后,戴尔也崩溃了。2001年戴尔的股价曾是413元人民币,但2013年的时候是95元人民币,那时候戴尔就退市了,以每股95元人民币价格私有化了。戴尔在个人电脑大获成功之后,也是犯了一个经典的拓展产品线的错误:商务电脑、个人电脑、打印机、音乐播放器、电视机、智能手机,用的全是戴尔这个品牌名。戴尔多品类运作之后,依然是一个单品牌公司,现在也有很多麻烦。

3单品牌公司时代的终结

如今,很多知名的单品牌公司都麻烦多多,如:柯达、戴尔、IBM、GE、诺基亚,都是如此。

在2002年的时候,柯达可以说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全球品牌排名第30位,那时候它的销量是890亿元人民币,利润是5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是6%。但那是2002年的时候,10年之后,柯达就破产了,为什么?因为品类发生了变化,那时候是胶卷照片,后来市场的主流品类转型成了数字照片,新的品类需要公司以一个新的品牌名转型,柯达还是使用了老的胶片品牌应对。我们知道一个品牌名是不可能支撑两个品类的,我觉得这很滑稽了,柯达在1975年发明了数字照相机,柯达的员工Steven Sasson发明了数字照相机,然后公司却因数字照相品类的崛起破产了。实际上产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品牌,它们本应该用一个新的品牌名来去支撑新的品类。还是这句重要的话:一个品牌不可能支撑两个品类。

如今,电动汽车领域的那些公司,是不是也会重蹈个人电脑的覆辙呢?看起来真的会的。实际上全球每一家大汽车公司都已经引入了电动汽车,但是用的还是它们现有的品牌名。宝马、雪佛兰、菲尔特、福特、本田、现代、起亚、奔驰、三菱、尼桑、Smart、大众,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还在重复当年个人电脑市场中的错误。

从王石事件看捐赠的营销学

汶川地震,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在举国悲恸之际,许多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捐赠,共攘义举。王石是其中之一,但却因为他捐款额度和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备受争议、批判甚至骂名,严重破坏了他在公众心目中的企业领袖形象,远远低于公众对他的期待。以至于万科追加一个亿的捐助,王石公开道歉似乎都于事无补。说实话,我未必同意王石的言行,但还是多少有点同情他。

我知道,在这样的时刻,谈这样的敏感话题,的确有点不够“人性”和“道义”,但看到太多超越事件本身的评论,以及千差万别甚至“拙劣”的捐赠行为,促使我提起笔。

因为,灾难终将过去,家园必将重建。最重要的是,捐赠之爱和善,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必将永久存在。每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强弱,都将直面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拷问,都必须学会更成熟以及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捐赠,这不仅是爱心和责任,也同样蕴涵着营销和管理。

笔者认为,就捐赠的广义营销学而言,应该包含和考虑以下要素:

第一,

捐赠的态度。指对捐赠的认识和态度,有人把它当作社会责任和爱,有人把它当作扬名场。这可是天壤之别。在汶川捐赠过程中,那些备受尊敬和推崇的,恰恰是前者,像王永庆、邵逸夫、李嘉诚、加多宝、荣程钢铁等,他们捐额巨大、却高度低调,尤其是加多宝和荣程钢铁,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他们依然选择了沉默。当大家得知加多宝就是出品王老吉的公司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以至于出现“封杀”王老吉现象:只要看到就卖,喝不完也要整箱整箱的往家搬,网络论坛上把王老吉的广告语都改成“要捐就捐一个亿(义),要喝酒喝王老吉”。这就是态度的力量。大爱无言、大德无声、大谢无语,却都深深地铭刻心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900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