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快餐店适合加盟创业?老乡鸡怎么样?

什么样的快餐店适合加盟创业?老乡鸡怎么样?,第1张

从董事长束从轩隔空喊话岳云鹏,到小岳岳官宣为老乡鸡首位代言人,在品牌营销界堪称一把好手的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老乡鸡”),正在启动A股上市计划。

据悉,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老乡鸡”)与国元证券在9月底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之后在安徽证监局进行了备案,筹备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作为中式餐饮的代表企业之一,老乡鸡起于安徽,如今征战全国,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其IPO之路又需跨过哪些门槛?

追根溯源,老乡鸡最早成立于03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品牌,不仅在安徽做到了中式快餐业第一,还成功“出圈”,把版图从区域拓宽至全国。

2003年10月,老乡鸡前身“肥西老母鸡”的首家快餐店在合肥正式营业,随后发展迅速;2012年3月,肥西老母鸡斥资5000万元进行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老乡鸡”;2018年,老乡鸡餐饮获得2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加华资本;2019年,其在全国直营店达到800多家;2020年,老乡鸡在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正式进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

目前,老乡鸡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门店。

此外,没有老乡鸡的城市,网友也排队纷纷喊话董事长,足以窥见其火爆程度。

一个品牌,火遍了全国,还火到数亿网友心里,为什么?

从0到1000,老乡鸡的成功,来源于其持续的战略创新与变革。

谁能想到,一个连锁餐饮品牌,竟是从一个养鸡场走出来的?

老乡鸡的前身叫“肥西老母鸡”,创始人束从轩正是安徽肥西人,长大后参了军。1982年从部队转业,束从轩回到老家肥西县,拿出结婚时父母给的1800块钱,买了1000只鸡,专心搞起了创业,自此开始了与“鸡”打交道的生涯。

他年轻,又肯下苦功夫研究,甚至有7年的时间直接住在了鸡棚。十年以后,束从轩成为安徽最大的养鸡户,一个月能卖出几十万只鸡。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长期停滞,束从轩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时候已经到来。

这一时期,洋快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一次意外的机会,束从轩得到了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培训信息,他带团队进去学习了3天,第一次深入了解快餐业和连锁经营行业。

束从轩看到快餐业的巨大增长空间,决定开饭店把餐饮和他的老行当养殖业结合在一起,同时走连锁快餐之路,把鸡汤作为核心产品。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一帆风顺的,老乡鸡也是如此。2003年,束从轩开了第一家快餐店,由此菜品和运营成本都太高,年底清账,全是亏损的,束从轩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又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精细化管理,这是第一次重大改变;接着,由于品牌扩张,名字中的“肥西”地方色彩太过浓厚,很难扩张至全国,束从轩忍痛,2011年启动定位战略,2012年把品牌名正式更名为“老乡鸡”,这是第二次重大改变。第三次改变在20016年,老乡鸡接连入驻南京、武汉等城市,并在2018年收购武汉永和,全国化扩张步伐正式提速。

到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束从轩做了一场线上全国战略发布会,宣布老乡鸡正式进军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而今年,这所快餐连锁店站在了IPO的大门前。

大家都知道,中餐想要做成连锁,比西餐难的多。

西餐的食谱讲究精确,做快餐连锁的标准化水到渠成,但中餐讲究大厨的“感觉”,全靠火候和技术。那么,老乡鸡何来底气要去冲击IPO?

俗话说,小机遇靠运气,大趋势拼时间,纵观行业标杆,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徒步者。门店过万的肯德基、麦当劳,是在80年代布局全球,而撬动整个中式餐饮市场的老乡鸡一直坚持长期回报,老乡鸡有两大杀手锏。

1.产品层面: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束从轩说:“做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好产品,产品是1,其余全部是0。”

产品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品牌。

品质品质,质在先,品在后,只要把质搞好了,你的品牌和口碑自然就会好。

如果你的产品不够好,品牌就有可能是负分,那就没有人会买账。

成立于2003年的老乡鸡,有无数次大肆扩张的机会。但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老乡鸡只做一件事,聚焦,聚焦在产品上。直到整个集团摸索出了路子,老乡鸡才在2016年区域性进攻。

在原料的选择上,和束从轩当初养鸡的原则一样,老乡鸡“拒绝使用速成鸡”,坚持使用饲养半年以上的绿色健康鸡,不同于洋快餐常用的速成白羽鸡。

这款产品,让老乡鸡稳稳地在市场立足。

在配送上,老乡鸡在合肥市有一家中央厨房,占地6万平米,产能可以供给1200家餐厅,保证了老乡鸡所有菜品均是标准化生制净菜配送到透明厨房现场烹饪;

除此之外,老乡鸡还自建4000吨冷库以及与之匹配的恒温冷链物流车队,所有餐厅都是一天一配送,最大程度保证了食材新鲜度。

老乡鸡是少有的、自己拥有产供销一体的企业。它搭建了一条几近完备的养殖、宰杀、加工、配送、冷藏的供应链体系。

这充分证明,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更是餐饮企业亟待挖掘的金矿。

2.战略层面:品牌力是助推器

2011年,肥西老母鸡盈利600万元,束从轩决定拿出400万元作为咨询费,请特劳特公司协助其进行战略定位。

然而,特劳特给出的第一个方案就是更名。

当时的“肥西老母鸡”在安徽可谓是无人不知,更名,这不是“要命”吗?

“肥西老母鸡”,在安徽这其实是个好名字,但是要走向全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它在其他地方很难被有效感知。

新的顾客就是通过名字这种简单的信息来进行决策。

于是,束从轩忍痛把“肥西老母鸡”改成了“老乡鸡”,还将“特色老母鸡快餐”变为“安徽最大连锁快餐”,使得品牌形象立刻可感知。

可口可乐前总裁伍德拉夫曾说过:即使整个可口可乐公司一夜间化为灰烬,光凭着“可口可乐”这个牌子,他就能马上东山再起。为什么,因为品牌就是价值的放大器。老乡鸡也坚持做到了。

战略升级后,老乡鸡并没有冒进,而是持续四年深耕安徽市场。

直到2016年,老乡鸡才开始向外拓展,进入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总门店数量突破400家,如今已突破800家,年销售额30多亿!

2018年,老乡鸡拿到了加华伟业2亿人民币的融资,一时之间,老乡鸡成了快餐市场的明星公司。

从安徽发展到全国的老乡鸡,5年利润翻了30倍,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的老乡鸡,除了在产品、品牌上下功夫,老乡鸡对消费体验也极为重视。

1.坚持24小时营业

老乡鸡大部分店都实行24小时营业,这是和国外快餐品牌竞争的条件,并提供全天候外卖送餐服务。另外,老乡鸡的门店主要开在离人们居住区不远的商圈,定位于24小时的“社区食堂”。

这样的选址使得顾客一转弯就到、24小时都能吃。

2.坚持不牺牲用户体验感

餐饮创业背后,不仅仅是成熟商业模式的摸索,还要面对消费升级的挑战。

过去快餐标准化,是为了应对突然增加的在外就餐需求,提高出餐效率,方便品牌的规模化,势必牺牲一些口味。

但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不单停留在温饱的层面,而是更趋多元化。比如对餐品的口味、装修设计风格、餐厅服务体验等都是参考的标准。

为了增加消费体验,有别于传统中式快餐的套餐形式,老乡鸡不卖套餐,坚持顾客点菜,让顾客可以按需取用喜欢的菜品。

在考虑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体验的不断的升级上,新的门店以“绿色”为基底的老乡鸡以“营养”、“健康”、“贴心”、“温馨”等形象占领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心智。

在消费模式的变迁中,以老乡鸡为代表的休闲餐饮更容易抓住年轻消费者。

3.坚持打造家庭厨房

在环境和美食的极致之外,束从轩还希望新一代店能让顾客感受到家的自在舒适。

为了能让顾客感受家的味道,家庭厨房里大都是家常菜。

老乡鸡还特别在新一代店中设计了一片自助区。提供免费的热水、大麦茶、干净的餐具,还有专门为小孩准备的儿童勺。

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无限接近家庭仪式感的就餐氛围,给了顾客超预期的消费体验。

而这些超预期的用户体验,成为老乡鸡最深的护城河。而老乡鸡改变的背后,看似是因为消费升级,其实根本还是源自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中国餐饮市场在当前潜力巨大,全国940万家餐饮门店,3000万的从业人员,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近10%。

而中式快餐毫无疑问是餐饮行业的最大赛道。

如今,不管是深耕多年的老品牌,还是年轻的品牌都在求新求变,出路何在?

从16年做到中式快餐第一的老乡鸡身上可以看出,若想保持竞争力,一定要找到一个优势品类,耐心地重新做一遍,重新定价一遍。

当前,疫情似有卷土重来之势,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不难,但真相是,强者终能潜行重启。

从合肥小店,到中式快餐No.1,老乡鸡火爆全国,开出978家直营店,每年卖出2000万份现熬鸡汤。这从来都不是一夜走红的故事。这是向着灯塔,日拱一卒的坚持。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拿到满分,但从60分提高到80分,人人都能做到。深想一步,认真一点,每一个细节都关注到,你就能享受到时代的的红利。

时刻要记住:诚心做事,自有前程。

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不被用户所熟知的陌生新产品,用户往往不会购买。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人们所忽略。直到这次疫情,它的价值才被彻底放大,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关键时刻品牌将是一张王牌。

而这张王牌,毫不夸张地说,主要是靠内容营销一步步积淀而成。

在我看来,品牌的内容营销一般分为3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

1. 寻找用户核心需求,提炼产品独特卖点

任何产品在营销推广之前,一定要先找到自己产品的优势及差异性,确定宣传核心。

因为现在的产品同质化太过严重,而且产品价格都公开透明,如果没有好的宣传点,几乎很难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尤其还是一款新产品。

以农夫山泉为例,在宣传时主打“农夫山泉有点甜”,以口感承诺作为诉求差异化,暗示产品水源的优质,使农夫山泉形成了感性偏好、理性认同的整体策略,同样也使农夫山泉成功在用户心里建立了记忆点。

当同类产品还在争先表现各自如何卫生、时尚的时候,农夫山泉独辟蹊径,仅仅用了“有点甜”三个字,就使得品牌显得超凡脱俗、与众不同,让所有消费者眼前一亮。

2. 根据产品属性及用户习惯,选择合适的平台及内容形式

这是一个“无粉丝不营销”的时代。

哪里聚集着最活跃的粉丝?现在的粉丝都喜欢什么内容?竞争对手有哪些营销方式……

这些都是为品牌主做好粉丝营销提供方向。

微博、抖音扩散品牌活动声量,可能更容易实现;如果注重长久维持用户粘性,那小红书会更适合作为品牌口碑构建的营销场景。

不少品牌主在发起明星线上活动,都会从微博开始引爆话题。

一方面有价值的内容,从来不缺乏吸引力。无论是KOL还是希望借助KOL营销的品牌主,关键是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另一方面,“互动关系”本质就是卷入用户参与。这体现在福利赠送、与我有关的话题,这些活动可以提高粉丝参与感。

3. 全网信息沉淀,量变引发质变

很多人认为公司获奖类的文章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任何效果,完全不吸引读者。

事实确实如此,但这类文章就不发了吗?

恰恰相反,不仅要发,还要大量发,做到被各大搜索引擎所收录。

这样的话,人们在搜到这类文章后,会大大增强对品牌的信任感,增加购买兴趣。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软文投放,让大家知道这个品牌很出名、很受欢迎,而且具有一定的权威背书,自己可以放心大胆购买。

中期

1. 优化内容,找准定位

提到优化内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修改文字,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是找准内容营销定位。

内容营销定位,既不等同于目标用户定位、也不等同于品牌产品定位。

以奶粉举例,这类产品的内容营销定位应该锁定妈妈,但它的目标用户却是婴儿。在做内容营销时,过于区分品牌产品定位的用户群体,往往会限制营销的边界,无法打造出跨界传播的超级话题。

2. 借助媒介进行有效“传播”

互联网广告覆盖广、时效性强、可针对某一人群进行投放;传播形式也多样化,可以视频、也可以图文。

正因如此,人们在软文推广方面踩的坑越来越多。

在投放软文时,我们要先清楚,软文推广是个长期持续过程,不可能像信息流广告立马看到结果;其次,要清晰知道自家软文推广的目的,是为了收录,还是为了通过自然曝光量来直接形成转化?

个人建议软文推广可以分两条线,一条是自媒体(免费),一条是付费媒体。同一篇内容,两条线同时投放,会比较保险一些。

因为自媒体也有被收录的可能,而付费媒体可以选择100%收录,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广告费打水漂了。

后期

1. 保鲜促进增长

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迭代十分快速,诺基亚就是典型案例。

当一个品牌进入成熟期后,受消费潮流、用户习惯等因素的改变,以及竞品的强烈冲击,品牌势必会发生老化和衰退。

因此,很多品牌选择通过创造新鲜感,让品牌得以保鲜,以全新的姿态夺得用户心智。

以国潮李宁为例:巅峰时,李宁在国内运动市场的销量一度超过德国运动品牌adidas,仅次于美国运动品牌Nike;低谷时,巨亏30亿,仅2012年就关店1821家。

而让李宁再次从低谷跑出,就是因为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李宁在服装设计里添加了许多“中国特色”,这些设计元素既不脱离时尚,又点燃了年轻消费者的民族自豪感,使得用户纷纷为李宁怀旧中国风设计买单。

2. 事件营销

一次出名的事件营销,足以打响一个品牌。

比如今年年初刷屏的餐饮品牌,“土到极致便是潮”的老乡鸡:以简陋的发布会颠覆人们认知,“简单”粘性原则吸引用户,“场景”布置唤醒读者记忆,最后达到刷屏效果。

虽然成功的事件营销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如果运用不好,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每当提及北上广,人们就会想起新世相发起的“逃离北上广”活动。

其实该事件营销的主角应该是活动广告主“航班管家”,但由于在此之前该品牌的宣传展现得不够,品牌态度甚至品牌形象都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加上受众对该品牌本就处于陌生状态,也就导致为“新世相”做嫁衣的结果。

如果“航班管家”及时利用该事件营销形成的广泛关注,建立相对应的系列营销活动,或许会有呈现另一种结果,只可惜错失了事件营销系列化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代,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很多企业为打造品牌,太过急功近利,一上来就想一炮而红,但往往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迅速从人人追捧的产品变为人人吐槽的产品。

虽然现在的营销手段、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但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不难发现,拼到最后绝对是比拼产品。

否则,就真的只是昙花一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926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