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15个亿,这家从新疆走出来的乳业公司如何突破奶圈重围?

一年卖出15个亿,这家从新疆走出来的乳业公司如何突破奶圈重围?,第1张

事实证明,这次冒险,天润赢了。

大家想必都有感受,在各类超市或商店的乳制品专区,向来是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企把持主导地位,旗下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占据了货架的半壁江山。

然而最近岛主在逛超市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乳制品专区多了一块专属区域,里面的产品种类繁多,有纯牛奶,酸奶甚至奶啤这种新鲜玩意。而且口味各异,包装新颖,最亮眼的是酸奶的名字,诸如“冰淇淋化了!”,“巧克力碎了!”,“玫瑰红了!”等,让人过目不忘。成为了乳制品专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究竟是何方神奶,能在这些乳业巨头的围剿之下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呢?岛主拿起了一袋“冰淇淋化了!”, 商标上写着两个大字“天润”。

说起黄金奶源,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内蒙古的大草原,蒙牛伊利两大乳业巨头都源自于此。但除此之外,就在不远处北纬42度新疆天山脚下,也是一片日照充足、牧草肥美,地域辽阔的“黄金奶源带”。新疆本地的乳业品牌百花齐放,多达数十个,而天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润乳业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乌鲁木齐农垦乳业集团公司,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兵团牛奶。

兵团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新疆发出的第一度电,炼出的第一块刚,织出的第一匹布,都有兵团人挥洒汗水的身影。而天润则是兵团在乳业方面的代表。

天润成立之初,虽然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奶源基地,但由于研发力度不足,产品单一,品质口味也不够惊艳,始终没能打造出一款带动整体产品线的明星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新疆牛奶市场中并不占优势,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在严峻的局势下,天润没有选择逃避问题,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应对。2007年前后,天润企业内部引入大量新鲜血液,针对产品升级进行尝试。

正所谓不破则不立,通过资源整合,研发讨论,天润大胆放弃了曾经品牌的招牌单品“牛初乳”, 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与其他牛奶不同的差异化道路。

这是一次冒险,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产品研发,天润给出的答案是新疆市场第一袋400毫升装的巴氏奶。

事实证明,这次冒险,天润赢了。

巴氏鲜奶指采用巴氏灭菌法加工的牛奶,相比传统牛奶来说更新鲜、更天然、更营养,拥有大量粉丝基础。

但由于巴氏奶保质期短,且需要冷藏,归类为“新鲜即食”,所以一般容量较小。但随着人们对牛奶的认知加深,对每天摄入鲜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小包装往往要购买多袋,比较麻烦,因此大包装的巴氏奶将会是一个新的趋势。而天润抓住了这个机会。

经过在牛奶市场几年的沉淀,再加上技术上的革新,天润的这款巴氏奶口味香醇,品质一流,再加上独特的大包装,很快在引起了新疆牛奶市场的一股消费热潮。

巴氏奶的成功让天润在新疆站稳了脚跟,并开始了后来居上的追赶道路。先是在2009年,天润与新疆另一家乳业品牌“佳丽”合作,推出了日后大火的天润奶啤。

紧接着在2010年,天润虎口夺食,在与新疆乳业的龙头企业西域春竞拍中拔得头筹,收购了盖瑞乳业有限公司,避免西域春一家独大的同时,走上了集团化发展道路。最终在2013年成功借壳,进入了上市公司的行列,成为了新疆乳业巨头之一。

但天润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在新疆取得的成就没有让天润停下前进的脚步,与其在本地市场拼得头破血流,走出新疆才是天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选。

2015年,坚持差异化道路的天润推出了“爱克林”系列低温浓缩酸牛奶。也正是这款产品,彻底改变了天润的命运,实现了天润“走出去”的终极目标。

“爱克林” 浓缩酸奶投产以来,平均日销量62吨,销售旺季时日销量可达100吨,在新疆市场拿下销售冠军后,一举攻入了疆外市场,仍然火爆,市场供不应求,全年销量占公司产品总销量的30%,成为天润的主导产品。

我们先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天润为什么选择低温酸奶作为打入内地市场的突破口?

首先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能调节机体内微生物的平衡。喝酸奶能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食欲,近几年深受人们喜爱。

其次,常温奶在内地市场成熟,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而且新疆天高路远,运输成本较高,难以发挥鲜奶新鲜即使的特性。随着冷链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低温酸奶成为天润从新疆走出去的最好选择。

第二个问题,这款天润酸奶又凭什么在内地市场的厮杀中脱颖而出,红遍全国呢?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天润在新疆着力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坐拥天山牧场,黄金奶源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润这款浓缩酸奶蛋白质含量3.3g/100g,比国标规定的2.3g/100g高出43.48%。酸奶口感醇厚浓郁,品质值得信赖。

而点睛之笔则在于天润酸奶创新的包装设计。此款设计称之为“爱克林包装设计”,包装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无包装污染,材质的特殊性使得灌装完成后的酸奶口感别致、香味突出,对酸奶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而且包装有独特充气把手,可站立,方便放置与携带,广受大众好评。

天润可谓倾全公司之力研发这一款酸奶,在创新、创意、口碑上下了大功夫。从2015年推出酸奶熟了口味开始,2016年妇女节推出玫瑰红了、儿童节推出巧克力碎了、夏天推出冰淇淋化了;盗墓笔记热映推出盗墓笔记主题酸奶;2017年6月推出白果香了、10月推出蕉往甚欢、11月推出芝士力量三角包、光棍节推出山楂恋爱了;2018年1情人节前夕发布被柚惑了,至今推出了十余种口味,广销全国各地,皆大受欢迎,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网红酸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从天润近几年的财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天润酸奶带来的惊人变化。

2015年,疆内营收5.68亿,疆外1700万,疆外占比3%;

2016年,疆内营收7.05亿,疆外1.68亿,疆外占比19.3%;

2017年,疆内营收7.87亿,疆外4.45亿,疆外占比36%;

2018年,疆内营收9.01亿,疆外5.57亿,疆外占比38%。

在这款神奇酸奶的带动下,天润的疆外市场销量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新疆奶真的红遍全国了。

如今,天润乳业已在国内的20多个省市建立了销售体系,2018年全年营收达15亿,已经创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销售奇迹,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但在风光背后,隐患依然存在。通过上文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2015年至2018年,天润乳业营收增速分别为80.26%、48.7%、41.7%、17.9%,同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4.9%、53.9%、26.64%、15.2%。收入和净利润增速都明显放缓。

天润开拓疆外市场是一件壮举,但运输管理的高成本始终是个问题,疆外的毛利率远低于疆内,可见这条路并不好走。积极拓展市场,优化渠道,降低成本,也是当务之急。

其次,天润主打差异化的低温酸奶,从无到有,趁乱在内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当天润发展到一定规模,其他乳企也会引起重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天润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

就拿伊利和蒙牛来说,去年一年,光是广告费,这两家一家107亿,一家70亿。而天润在广告宣发方面的投入还赶不上他们的零头,只靠好口碑在撑着,长此以往,想在这些巨头手中虎口夺食,谈何容易。

而且天润酸奶已经做到了极致,难以像之前一样实现爆发性增长,产品过于单一导致天润陷入了瓶颈期,从营收的增速放缓可见一斑。

天润立足于低温酸奶为核心的地位上,也应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做强常温、突破乳饮的产品发展思路。

来自新疆的天润能否顶住压力,稳中求进,实现企业“天山南北,润康中国”的雄心壮志,让兵团牛奶飘香四海,我们拭目以待。

给你一些有用的资料,稍加组织,便可以了。

1.“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全国乳制品行业陷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是摆在每个乳制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领导者面前一道急需化解的难题。

一向以管理能人著称的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反应最为迅速,他9月17日在蒙牛全员大会上的发言立即出现在他的博客上,他称:“昨天,是乳制品行业最为可耻的日子。”,表示“大品牌要负大责任”,保证要为消费者、奶农、股民、经销商负责任。暂且不管这个表态性发言是完全出自牛根生本人之手,还是出自他的智囊团,但这篇文章对蒙牛的危机公关确实是及时有效的,文案的策划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因为那时候为自己辩护的任何说辞都是无效的,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事实大于雄辩。所以牛根生知道以情感人,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情形象,以“天下兴亡,我有责任”的道义形象,博取人们对他以及他所代表的蒙牛集团的同情与谅解。确实,作为一个大集团的领导者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很多人要跟着你吃饭,你做不好会影响许多人的饭碗,会影响许多家庭的生计。那些只介意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问员工福祉的所谓企业家们绝不是这个社会应该树立的榜样。

牛根生实在是很懂得咱中国人的心理,我们的广大消费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说话的消费者了,八、九十年代地摊上的暴利货,我们傻傻的都不知道还价,现在除了知道和那些没有诚信的商家还还价,看看3.15晚会义愤填膺一下,受到些小伤害一般也不会有什么过激行为!而今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放他一马吧!

接着,蒙牛集团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措施,努力化解事关企业存亡的危机。

有人认为,事件发生之后,那些问题乳制品生产企业应该通过降价等手段开展促销活动,以谢广大消费者对他们的继续支持,但是他们也知道降价之后的涨价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再一次反感,所以他们大都采用了买一送一的策略。蒙牛在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中打出了“拯救千万无辜奶农”的旗号,这样有些让人觉得不买它的产品就是无视千万无辜奶农的利益,就会陷自己于不义的境地,而蒙牛反而好象是没有什么事了。为什么不说此举事实上是蒙牛在拯救自己,蒙牛为什么不可以用行动向广大消费者谢罪?

11月初,牛根生又发表“万言书”,希望化解股市危机,在“万言书”中不但声称“不知情加入三聚氰胺”,而且对这起祸起“三聚氰胺”的乳制品行业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与辩白,他的认识甚至深入到了社会学的层面:“‘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业的耻辱,蒙牛的耻辱,我的耻辱。它打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链,一夜之间让人们开始‘倒过来看世界’”。但是他的这份“万言书”一经出笼,便立即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大有墙倒众人推的样子,尤其是牛根生所打的“民族牌”并不被一些人认同。所谓言多必失,人家光明、伊利等品牌企业没有多言语什么,就你牛根生话多!

这次事件蒙牛集团也在其中,实在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的。不但因为牛根生的名气大,更由于他过去说过的那些颇为经典的话还声犹在耳。他的团队里一定有些水平不一般的文人秀才,他们知道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推广来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根生牌管理名言甚至被一些企事业单位当着了管理宝典,有的张贴上墙,有的影印成册。这里不妨抄录几段: “我母亲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在经营理念上我们有四句话,经营的百分之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百分之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百分之九十八来自误会;资源的百分之九十八是靠整合。”

确实有些时候是“做的好不如说的好”,但关键时刻还是“说得再好都比不上做的好”。

最近,蒙牛“牛奶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公开向全国招募一万名“安检员”,接受消费者的公开监督,并邀请消费者实地现场见证蒙牛透明化生产基地。这也是蒙牛危机公关的又一举措,但效果怎样,人们还要试目以待。

“三鹿奶粉”事件再加上“全球金融海啸”,实在够让乳制品生产企业伤脑筋的了,这年头出来混,大家都挺不容易的,中国人还是要喝民族奶。只不过,中国的企业家们实在需要补补商业道德的课了,“三鹿奶粉”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下不为例,不管是谁,如果再犯,定当不饶。

2.1、竞品

高端产品有光明、伊利、蒙牛、三鹿,主要在商超和较大的商店,袋装主要以三鹿的百乐包为最好。但整体来看,这些产品价位较高,不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当地的三晶和好友,但他们的包装较为粗糙,价位1元/袋,没有较系统的推广活动。但三晶是20年的老牌子,有其固定客户,好友是近年才上的新品。

2、渠道

通过对百货商店、便利店、路边店的走访,我们意识到,三晶和好友与这些店面已由多年的业务交往,忠诚度较高,但他们也有抱怨,由于保质期3~5天,并且不退货,利润低,容易造成损失。但整体来看,他们排斥新品,由于天滋在市场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产生不信任,但也有少部分愿意以赊销的方式尝试销售。

同时,我们也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通过在社区进行的深度沟通,少数消费者对天滋虽然颇有微词,但只要能够保证质量,实惠即可;另外一部分对天滋印象不深,总体来说,消费者对卫生和能提供送奶到家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3、促销

高端产品在主流渠道促销活动不间断,大部分是买赠的常规方式,而天滋真正的竞品三晶和好友却没有明显的促销活动。

SWOT分析

优势:天滋的包装新颖,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其主推的酸奶量大,250克包装;价位比同类低0.1元;同时,有强大的技术支持,由郑州牧专的专家指导;确定拳头产品,精确定位;天滋在渠道和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定的认知。

劣势:天滋曾因产品质量和市场管理而没落,造成渠道商和消费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机会:市场上同类产品没有系统的营销活动,同城的竞品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天滋可以在营销上突破传统,击败对手。

威胁:是在夹缝中求机会,高端产品中的伊利、三鹿旗下的百乐包间断性的搞一些促销活动,由于他们的品牌认知度较高,保质期较长(一个月),将会给天滋上市造成一定的影响,低端产品三晶和好友如果提高促销力度,给渠道商更好的服务,天滋将不能在渠道上有所作为。

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调研和市场分析,我们认为,要想成功上市,就需要在对手没有觉醒的时候,领先一步,在对手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们做的更好,只有在营销策略上比对手更务实,在战术运用上比对手更快,我们才有机会占领市场,成功上市。

营销策略先人一步

战术服务于战略,市场的成功在于每一次战术的出色表现,每一次战术的成功都服务于整个市场推进的战略意图。而营销策略是指导每一次战术运用的方法,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更有效的营销实施计划,先人一步,占领市场。天滋如何上市,突出重围,树立品牌,占领市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

一、建设终端,预热市场

在天滋再次上市之初,我们就意识到同档产品是在建立终端,建立终端是有终端,他们把产品推到终端之后很少进行管理和后期维护,只是在终端拥有一个位置,对终端来说,只是有这样一个产品而以。我们提出了建设终端,而不仅仅是拥有终端,还要不断的改造终端,把终端打造成强势终端,让天滋成为经销者喜爱的产品,成为能给他们带去销售愉悦①的产品。建立和建设,一字之差,则谬之千里。

人都有跟风的心理,对于大部分经销者来说,他们对销售好的产品一样追逐。如何让天滋成为经销者追逐的对象?

通过建设小区域的天滋牛奶品牌店,达到以点带面,给其它终端客户示范的作用。

于是,天滋牛奶把整个市区划分为12个小区域,每个小区有一名业务代表,同时,招聘的20名市场推广代表分成5个小组,根据每一区域的需要进行市场推广活动,由业务代表申请推广小组协助。

每一个区域的小店有数百家,如何让这些不愿意进货的商家能够进货,并最终卖货呢?

A、我们要求业务代表在各自的区域进行尝试性的铺货,收现款,保证每天如果没有卖完,调换新货,并且保证质量。

B、在产品上市的一周内每个区域必须选出3家重点位置的店面。

C、在这3个位置中必须选定一家能够与我们密切合作的商户,我们将重点支持。

通过第一周的铺货,虽然有50%的店面没有接受我们的产品,但总体上我们的营销工作还是按计划进行着。

我们要在每一个小区域建设3~5家品牌店,形成影响力,带动其它小商户。在市场推广小组的协助下,我们的建店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建店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宣传。我们的宣传品有横幅,展板,广告喷绘,宣传DM。内容如下:

横幅:天滋牛奶,卖三赠一;天滋牛奶,新品上市,免费品尝!

展板:第一块,企业简介;第二块,质量和技术介绍;第三块,品种介绍;第四块,承诺。

传单:介绍牛奶知识和饮用天滋的好处。

建店的第二步工作是促销。我们对促销现场做了严格的要求,如宣传品的摆放,必须按顺序,横幅挂的高度,展台摆放的位置等,在促销的过程中,对推广人员也进行了要求,服装统一,干净整洁,不能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接待顾客要用礼貌用语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通过这样的宣传推广,一个新天滋的形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我们所选定的品牌店,销售量都是节节攀升,平均每个店每天都有300元以上是销售额,最高的700多元,这对于一个小店来说,意味着每天两个小时,纯利润50~150元。店主当然愿意与我们合作,在和店主的协商下,更换了他们的店头,换上了天滋专卖店的VI店头,整体一个免费的广告牌。

随着工作的推进,每个区域都有3~5家这样的品牌店,销售量也日新月异。但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搞促销推广,品牌店里的销量将会降低1/3,甚至更多。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我们的推广人员如果不去协助商户,他们就会简单的布置现场,不能烘托出气氛。

2003年,伊利公司荣登乳业榜首,其市场营销策略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伊利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伊利是全国乳业首家上市公司,2002年又通过增发股票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认为尽管资本是促进伊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对产品质量一以贯之的关注,才是伊利保持惊人发展速度的关键。众所周知,还原奶存在着很大的利润诱惑,但伊利公司的秉承绝无还原奶的承诺,为消费者建立了健康和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这是伊利提出多年的口号。在伊利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乳品业市场生存发展,关键是控制好链条的两头——一头是奶源,一头是销售。内蒙古有着发展奶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资源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优势。牧场、奶牛、加工、市场是一个有机的链条。要达到顶端的经济优势,必然要经过转化与整合。 伊利首先将重拳用在了加快奶源建设上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标准化挤奶站360个,建成奶牛饲养专业区15个,向农民发放购牛款1.3亿元,使呼市地区的奶牛养殖业达到了年40%的增长速度。伊利开创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奶源发展新模式,与千万个奶户结成了相互依托、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奶站与养殖小区相呼应、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格局。 纯奶与酸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伊利在区域、人员结构及通路建设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主流液态奶还会有二三年较好的上升空间。海洋生物奶、高镁高钙高维奶等仍处于制造概念或树立形象的阶段。因此,我们认为,在奶源得到保障的基础上,首先要认清乳业的发展趋势,确认主攻方向是常温奶还是保鲜奶。同时,着手开发差异化产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渠道策略 渠道变革正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就是减少分销环节、降低分销管理重心。这意味着厂方对零售终端开展直销,以及自己建立奶站。伊利目前还做不到这点,因为它还需要借助经销商的财力、销售网络进一步开拓市场,因此伊利在经销制基础上进行深度分销:就是淡化一批、加强二批,建立强大的二批分销体系,通常运作模式是片区分销商制。 液态奶的主导性零售终端是连锁超市、大卖场与社区奶站。超市与大卖场能为企业带来品牌的提升,扩大销量;社区奶站能锁定顾客,改善现金流量;就通路本身比较而言,社区奶站是企业的专用渠道,顾客很少受竞争品的干扰,因此能保证客源与产品价格的稳定性,然而要建立这样一条渠道需要较长时间。面对家庭销售逐渐形成直复营销模式,电话订购、送奶上户在不少地区已渐成气候。这一销售方式在当前阶段突出的是服务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瓶袋装牛奶的附加值;进一步的发展将会过渡到客户资料库营销,将突出一对一的个性化营销与服务。连锁超市与大卖场是一条公用的渠道,品牌之间相互干扰相当严重,顾客对品牌选择余地大,并且经常受促销影响而转换品牌,因此想稳定客源与保证正常售价往往比较困难。 因此伊利公司充分意识到竞争环境使牛奶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少,已不适合走多级分销渠道。2003年,即加大对终端的投入:包括买断大卖场的堆头位置,加大伊利形象店的建设、投入大批促销人员等。2004年依然是持续对大卖场、连锁超市与社区奶店这些零售终端的掌控与建设,并且逐步重视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机制建设。 3.促销策略 2004年伊利的广告投放焦点仍然是央视。2亿元的广告投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庞大的支出,没有强有力的销售收入作后盾,是绝对花不起这些钱的。但是相比乳业新军蒙牛,其以3.2亿勇夺央视标王的做法,是不是显得伊利在营销方面的保守?我们认为蒙牛的做法虽然突显了其欲在乳业大展拳脚的雄心,但其决策却不见得稳健,略显冲动。其可能凭借事件营销之势将品牌建设再上一层楼,但是否以缩减市场费用为代价?如果真如此,作为快速消费品,仅有品牌之名,而不能给予消费者以品牌之实,结果堪忧。 伊利“心灵的天然牧场”定位是相当成功的,给人以一种亲切而又迷人的感觉,不失活力、贴近消费者而又没有盛气凌人的霸气。天然牧场,突出了内蒙古奶源的优势,而通过心灵的沟通又对品牌形象进行了感性的升华。在推广过程中,辅之较强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画面,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并逐渐建立起清新健康的品牌形象,这为伊利打下市场销售神话提供了强有力的感性支持。可以说,伊利成功的品牌定位使其在市场运作中事半功倍。 二、对伊利公司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思考 1.形象策划缺乏连续性 2003年中国本土乳品企业之争很精彩,但竞争手法同质化严重,大多停留在策略和战术层面上,采取的促销手法基本上是降价和买赠,而且是没有间断地在执行,乳品业之争达到你死我活的阶段。这种竞争手法暴露了我国乳品行业暗藏的危机。当价格战进行到一定阶段,逼近行业的成本底线的时候,将会有众多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对于胜出的企业说,实际上也并未取得实质意义上的胜利,当降价价格被公众认为是正常价格时,利润已经全面损失。 在经过一年的血拼,同时面临乳品行业的另一头蒙牛咄咄逼人的攻势,伊利并没有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广告诉求,前期成功为其建立起品牌形象的“心灵的天然牧场”,但伊利的行销人员们并未就这一宝贵财富进行挖掘与深化,反而是弃之不顾,离之越来越远。2003年,伊利推出了以“天天天然,伊利纯牛奶”为诉求的呼啦圈牛为代表的系列广告,并在全国务大中城市进行巡回路演推广,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归根结底,是缺乏品牌推广的延续性和品牌诉求的闪亮点。在营销策略方面也是采取了跟随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在蒙牛强大的事件(借“神五”推广其“航天员专用牛奶”)行销之下,伊利显得措手无策,2004年,乳业最闪亮的主角可能是蒙牛而非伊利。 伊利2004年的广告路线,在我们看来并不明朗,建立在感性层面上的“心灵的天然牧场”与建立在理性层面上的“天天天然,伊利纯牛奶”,看起来并无关联,前者有打动人心,引起共鸣之感,而后者却显得苍白无力,停留在纯粹的口号上,没有让消费者感受到它实质性的内容和依托。我们认为:对前者进行挖掘与深化,是伊利的品牌建设之道。伊利提出要做中国乳业的第一品牌,这就意味着它必须维护好消费者对乳制品恒久的心理期望,那就是绝对的绿色、天然,至鲜至纯。为此,伊利必须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定位在为消费者营造“心灵的天然牧场”,并将这一概念融会到产品和企业文化中。 2.主力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对产品线的管理 产品线管理策略将对企业提出挑战,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如何确立核心产品线与非核心产品线;其二是如何确定不同产品线的战略目标。对产品线的管理策略不仅限于产品线本身,它还折射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与素养,因为这涉及到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深刻分析与把握,对企业自身资源的正确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战略定位等等。在应对第一方面的挑战时,企业必须了解与把握行业及当地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有的优势及可得性资源,进而界定自己有哪些比较性优势、容易培养哪种核心竞争力,然后才能够确立自己的核心产品线。应对第二方面的挑战时,一个多产品线的企业必须对低中高档产品线作出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反映出不同产品线在开拓市场中的作用,以及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效益。一般而言,低档产品的主要目标是达到一个铺货率,中高档产品的目标主要是提升品牌以及为企业创造赢利。因此,伊利公司采取正确的产品线管理策略不仅能达到产品铺货率与赢利的双重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使企业在确定自己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核心竞争力。 3.对经销商过分依赖,未能适应未来渠道发展的趋势 在1997年之前,伊利采用的经销商模式,即产品从企业到一批,一批到二批,然后到终端的营销模式,这在当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是一种有效、经济、快捷的模式。但当市场规模扩大后,经销商的模式就使伊利的发展受到遏制,销售上不去,利益得不到保证。1997年伊利将经销商模式转变为控制两端(即一端为奶源,一端为销售),带动中间(即批发渠道)的营销模式。随着现代KA的快速发展,伊利对渠道在迅速地做出调整:首先对经销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伊利与经销商的关系从依赖发展到相互依赖,2003年伊利坐上行业的头把交椅,在位置上也体现了绝对的优势,对经销商的控制也成了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经销商也承担着不断适应伊利的压力:担任着开拓商、配送商、策划商、营运商的全方位的专业公司的角色,从伊利对经销商的态度来看,这是降低自身营运成本和提高市场 *** 作能力的两全之策。 但面对白热化的竞争环境,经销商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许多经销商一年辛辛苦苦却没有利润甚至亏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经销商转化为配送商,其意义在于:厂家承担一切经营风险,保证合作伙伴的既得利益。作为配送商,每配送一件产品就获取一份配送费。虽然配送费比经销制下每件货加价收入低,但是除车辆外不需要投入许多人力和冷库费,没有经营风险,实质是无风险回报。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厂家具有绝对的市场 *** 控权,但同时必须付出巨大的机构营运费用及人员费用。 目前伊利还未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因此其市场建设也极大地依赖经销商的合作态度与市场营销能力。将自己的产品交付于另外人运作,当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但处于目前阶段,这却是一个还须持续的模式。和零售商打交道时,要注意技巧,时时提防。 4.对产品的差异化和消费者忠诚度的培育重视不够 因为竞争激烈,使得乳品行业促销此起彼伏,而且到了恶性竞争的地步,乳品企业已习惯采用长期特价、长期买赠促销的方式进行竞争,在大品牌掀起价格战的时候,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同时行业的利润也遭受了巨大损失,这也许是大品牌所始料未及的。牛奶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乳品企业如果单一地用促销来增加销量,而忽视了去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那只会让自己的品牌力越来越弱。疲劳的、频繁的促销战术会让消费者习已为常,感觉不到品牌带来的优惠,更可能会失去其潜在的优越性。 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已经意识到“差异化抢市场”的重要性,益力多挟“活性乳酸菌”横扫乳品市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各乳品企业也不断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品牌的价值感及消费者的认同度:高钙奶中的天然乳钙、小型包装相继出现早餐奶、学生强化奶等等,种种企业行为表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化,乳品行业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不可置疑地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找出更多的差异,将获得更多的市场。 5.对营销管理重视不够 作为国企,伊利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先天俱来的官僚作风。表现在对于市场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不去解决而纠缠在无意义的争论中;制订了管理制度和流程,却没有关心执行它们所需要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和完备;最了解市场的人就是业务人员,他们提出的策略往往更有效和更具有杀伤力,但他们的意见不被重视,因而对工作常有不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1780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