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贷款营销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贷款营销工作,第1张

一是贷款新规出台,宣传不到位。2010年,自贷款“新规”出台施行后,农信社贷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贷款的发放从 *** 作流程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和政策性。与此同时,贷款资料的收集整理突然变得繁杂,以致造成部分客户资料准备不充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信用社办贷效率、办贷成功率有所降低,甚至造成客户与信用社关系的不协调,主要是信用社对“新规”的宣传还不到位,客户对“新规”的不了解,造成信用社执行“新规”的被动局面。二是营销人员专业不专,素质不高。营销人员缺乏主动营销理念,没有长远的打算。信贷专业知识明显缺乏,贷款风险管控水平不高。客户经理“一肩挑”,贷款新规传达不到位。三是营销队伍观念落后,营销意识淡泊。信贷人员和贷款审批人员担心贷户失信,在发放贷款时产生严重的“恐贷”“惧贷”思想,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四是缺乏与同业的竞争手段,造成客户流失。随着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上的介入,较便宜的利率优势造成农信社大额客户和黄金客户的流失。各家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因势制宜出台了一些适合县域企业的新产品或特色服务,信用社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明显准备不足,感到力不从心。信用社受资本金制度的约束,对单户和关联客户的贷款比例受到限制,不能对大额客户授信,严重制约了信用社业务的拓展。五是贷款营销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营销人员的考核笼统,营销人员便缺少应有的贷款营销压力,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风险防控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客观,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指标考核有些片面,利益与责任不对称。六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科学。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规范化,在贷款流程和 *** 作上趋于严谨,但信用社既有高端客户,也有低端客户,一时难以适应。对贷款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逐步完善贷款营销的信贷管理体制。一是有效畅通贷款投放渠道,主要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贷款品种,使贷款品种能覆盖各个层次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正确处理发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的辨证关系。以强化市场风险意识为贷款营销的前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注意区分违规放款、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标准,实行贷款问责和免责的统一,克服信贷人员的“惧贷”心里,充分调动增加贷款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制定一整套科学、便捷的贷款 *** 作流程。因地制宜创新贷款品种。一是贷款品种要有特色,不能存在不同品种名称,而无质的区别。不同的贷款品种在期限、利率、优惠程度上要各有“卖点”。二是改变贷款品种单一功能,不能照搬其他银行现成产品,要多开发一些适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贷款品种,以此来满足和适合不同对象的贷款项目,如“公务员消费贷款”“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等。强化队伍的营销培训和素质教育。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贷款营销培训班,提高员工营销技能,把贷款营销工作真正由季节型转向效益型、由任务型转向发展型,使贷款管理工作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二是提高贷款营销人员素质。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和金融法规教育,提高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营销人员工作主动性。一是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营销考核机制,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应科学化。二是克服惧贷心理,应将贷款存量与增量新老划断,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一个风险度,凡是符合信贷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发放的贷款,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只应追究个人工作责任。三是根据环境和人员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任务分配和考核要科学合理。四是建立客户经理风险保障金制度。按照贷款营销和利息收入等提取一定的风险保障资金,对客户经理发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化解,或用于对客户经理的奖励,维护客户经理的一定经济利益。优化营销环境,搭建贷款营销平台。一是建立营销贷款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便于信贷营销人员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信息。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借款户贷款成本。制定营销贷款的审查、审批问责制度,坚持一周二次贷款审批的议事制度,以克服拖、卡、压贷现象。三是协调争取各行政部门或单位对贷款登记收费的各种优惠政策,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促进贷款营销的迅速增长。

近年来,普惠领域信贷业务小额化、零售化趋势明显,标准化融资产品的集约化风控模式基本建立,为下沉营销层级、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工行常州分行充分认识“网点+普惠”特色场景建设对全行重要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意义,深入推进“全行办普惠”,将普惠金融服务与网点转型发展有机结合,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统筹提升谋客、获客、活客、留客能力,积极推动网点普惠发展新路径。

提高思想认识,多部门联动加快“网点+普惠”渠道建设。该行一是联动办公室、渠道等条线部门,全面梳理辖内支行和网点物理建设情况、普惠客户经理和网点营销人员队伍情况,并结合各支行实际情况制定网点普惠三年建设方案。二是及时向各支行网点传达总省行文件精神,确定发展要求,明确发展路径,做好资源配套并优化考核机制。三是做好网点普惠装修布置,营造普惠金融宣传氛围,提升客户体验。

提升网点服务,客户经理下沉网点提升普惠业务服务质效。该行强化网点普惠营销专员队伍建设,按照客户资源、网点参与普惠业务程度等情况,将普惠金融服务网点划分为三类,梯次开展建设工作,配备客户经理资源并承担所在网点普惠业务流程 *** 作。例如普惠金融标杆网点配备1名以上具有信贷专业资质的人员,普惠金融旗舰网点配备2名以上具有信贷专业资质人员信贷客户经理,力争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网点普惠金融体系。

赋能网点转型,公私联动推进普惠业务零售化发展。该行切实做好送教上门工作,组建普惠柔性团队到支行、网点开展产品政策宣讲,在全行范围内积极传导“做普惠即是做客户”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网点普惠营销实 *** 技能。同时要求各个网点精准摸排重点客群,尤其是梳理有企业背景或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充分发挥网点贴近市场的服务优势,以标准化融资产品营销促进客户引流,带动对公及个人客户全产品金融服务提升,发挥普惠金融对网点的“反哺”作用,提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价值。

 

首页

视频

1、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组建高效的贷款营销团队

一是借鉴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成功做法,加强社会关系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渗透,提高员工营销技能,深化对营销内涵的认识

,使营销行为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创造营销价值。二是建立一支专门的营销队伍。在信用社内部选拔一批业务精、作风正、攻关能力

强的同志充实到营销管理队伍中来,使这批人员从单纯的信贷管理、吸收存款的特定目标向金融产品推销、贷款营销、中间业务拓

展等综合型目标发展,特别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重点学习。三是鼓励信贷营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学习教育和市

场调查研究,重点深入调查了解所在地区经济结构状况、掌握客户的经营性质、劳动力结构情况以及在生产生活中对资金需求的比

重等,以适应新时期信贷营销工作的需要。

2、奖惩分明,激励考核,建立合理的贷款营销机制

一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信贷人员工作主动性。对信贷员,要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营销考核机制,保护与惩处,责任与利

益要有机统一,要将贷款存量与增量新老划断,合理确定信贷人员放贷风险与收益比例,做到信贷人员按劳取酬,按效益得利,确

保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二是考核指标要单一,只考核与贷款有关的各项指标,并将信贷员的收入完全与百分制考核挂钩,实行超

额加分加收入。

3、强化管理,完善服务,创造和谐的贷款营销环境

一是农信社要继续深入搞好小额贷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要以小额农贷为载体,把小额农户或个体工商户作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

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巩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基础地位。同时,还要大力培育黄金客户,建立黄金客户档案,并在营销过程中实行

适度倾斜政策,以此密切信用社与广大贷户之间的关系,为贷款营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营销贷款的客户信息台账。对

需要贷款的个体户、民营企业户以及有经济来源、经营实力强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掌握其基本情况,并装订成册分发

给相应辖区信用社的营销职工,作为营销的重点对象,使营销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为贷款营销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三是农村信用

社营销贷款应积极推行“阳光信贷”,进一步优化信贷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优良的信贷服务和丰富的信贷产品,全力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效的“双赢”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47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