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pple Watch会销量大跌

为什么Apple Watch会销量大跌,第1张

亲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根据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Slice Intelligence的最新报告,4月10日Apple Watch在美国开放预售的当天,已经接收到了100万个订单,“销售一空”的结果是,如果顾客想现在订货,恐怕要等到6月份才能交付产品

中国市场上同样如此。开放销售6小时内,所有的Apple Watch被“销售一空”。再预定的话,也必须等上1-2个月。

一面是经过媒体放大宣传之后的“销售一空”和苹果CEO库克亲临零售店时的“龙颜大悦”。

另一面是苹果公司刻意对外不宣布Apple Watch的销售数据(包括在其下一季度财报中,苹果公司表示,也不会单独公布Apple Watch的销量,只会和其他产品合并计算)。

苹果在4月10日开放预售这一天,到底投放了多少只Apple Watch?苹果手表真的是供应紧张、生产能力赶不上消费者的狂热需求吗?所有这些,都被苹果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刻意捂在了那个神秘的“黑箱”里。

(苹果公司对于营销渠道和人们消费心理的 *** 控,制造了苹果粉丝这一特有的群体现象。

每一次新品发布和产品上市,使得这些苹果信徒们感觉都像是在履行一种充满神圣感的朝圣仪式)

苹果为什么要隐瞒Apple Watch的销量?一切的秘密,还是在从乔布斯当年设置、库克完美继承的那个营销黑箱里。

饥饿营销:苹果“葫芦”里的秘密

经济学上认为,产品稀缺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的确为产品供应能力不足或者生产工艺过于复杂,导致市场上同一类产品供不应求。

另一种情形则是,商家出于攫取超额利润的目的,利用在一个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自身在品牌、产品质量和营销手段等方面树立的独特优势,制造人为的产品稀缺,即所谓的“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

苹果的“饥饿营销”就是属于第二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产品稀缺”,本质上它和我们国家的火车票紧张有相似之处——利用其在产品特点方面的某些优势,依靠囤积和控制销售渠道(如苹果的专营店和政府专营的12306网站)来 *** 纵市场行为和消费者心理,以制造认为的“市场供应紧张”和产品稀缺现象。

从销售iPhone4开始,苹果就尝到了饥饿营销的甜头。

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苦恼,就是像钟摆一样,只能不停地在空虚和无聊之间摆动。

对于苹果产品的迷恋者而言,人生的痛苦和快乐同样如此:只能在渴望得到苹果最新的产品(如iPhone 或者Apple Watch)和拥有之后又急于期待占有下一代迭代产品之间摇摆。

对于一款智能手表来说,12.68万的定价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了。苹果把这款产品定价如此之高,我认为主要目标客户是年轻的热爱运动或者电子产品的高收入人群。但是苹果推出这款手表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一种营销手段。

中国人在奢侈品消费领域一直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外的奢侈品店主要客户中,中国消费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当然与中国人口基数大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人的炫耀性消费。在国内苹果产品是一种有钱的代表,肾7就是一种证据,没有钱卖肾也要买的苹果手机。

Apple Watch还不同于手机,它的必需品性质要弱很多,但是仍然有人购买。定价高达12万的Apple Watch,可以说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了。Apple Watch本身就由于其科技感受年轻人的喜欢,高价位更加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代表性。可以说这款产品卖得是品牌和身价。

但是苹果推出这款产品,定位的目标客户人群不管是什么,都不是苹果的主要目的。苹果这么做的目的是提升其他主打市场的产品Apple Watch的市场价值。苹果的Apple Watch刚推出时在美国评价很低,后来推出高价位的Apple Watch后,评论风向马上转了,好评度很高。

这就是一种营销策略。12万的Apple Watch只是一种噱头,低价位的产品才是他们的主力。就像奢侈品领域的定制服装,利润可能为负,但是能换来好的口碑。

我认为12万智能手表性价比太低,如果使用它的功能,普通款就可以满足;如果为了体现身份,不如买一款传统手表更能体现品味和气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79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