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代价建成的台儿庄古城,对枣庄是好是坏?

巨大代价建成的台儿庄古城,对枣庄是好是坏?,第1张

台儿庄古城,对枣庄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是好事。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台儿庄古城是2009年打造的景点,投资72亿占地3000多亩。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古城?花费72亿巨资是否值得?

一,为什么打造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是枣庄煤炭资源枯竭,整体经济提升受到制约,无奈转型的结果。

1、无路可退

山东是一个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的大省,2008年以后遇到发展瓶颈。如何从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向新兴产业尤其是文化 旅游 导向的新型生态优美宜居家园,台儿庄区也是做了一番功夫的。

2、风险并存

打造这样一个新建“古城”是有一定风险,看看泰安东平湖水浒影视城,威海华夏影视城,成都龙潭水乡,贵州水西古城,重庆昌州古城、湖南铜官窑古镇……失败的案例不少。

3、地理优势

台儿庄与水浒影视城有相似之处,都是靠水,前者是大运河,后者是东平湖,还是水浒拍摄基地。台儿庄地处过度带,为京杭大运河南北分界核心河段,长时间商贾云集,南北文化交融,连康熙也称赞台儿庄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

4、对标与市场

台儿庄大运河曲折蜿蜒,更有利于打造水景观,2009年陈向宏策划的乌镇就是最好的标杆。后来陈向宏又如法炮制,在北京打造一个古北水镇。台儿庄地处鲁南与苏北交界处,人口密集,消费水平较高,但是缺少五星景区,有市场需求。

5、 历史 底蕴

古城 历史 悠久,秦汉就有聚居,唐代台氏建台家庄,北宋大规模开发铁矿,明清时期繁盛,明万历间,京杭大运河改道带来繁荣景象,清乾隆御赐“天下第一庄”。

1647年建造土城,约1.1平方公里,1857大规模修建8条街道、400巷口、13座码头,人口5000户,2万多间房屋。

6、抗日英雄城

1938年战争把一切化为灰烬,台儿庄这座英雄城市,因为歼灭日本鬼子2万人的大捷名垂青史。正因如此,台儿庄古城知名度,有一些自带流量的运气。

二,花费72亿到底值不值?

文化 旅游 是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景区投资巨大,投诉回收期长见效慢,但是流量大,足够形成较好的效益,以最近三个年份为例。

1、2017年

游客接待量581.86万人次,古城集团营业收入3.47亿元,古城业态综合收入达13.8亿元,实现了古城集团及业态综合收入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2、2018

游客数量701.6万人次,古城业态综合收入20亿,增长45%。

3、2019

游客数量760万人,古城综合收入一23.6亿元,增长13%。要知道台儿庄区GDP不过114.7亿,古城占比接近21%。

从数据来看,台儿庄古城的建设确实有意义,也成为山东12个5A级景点之一。一句话,背水一战的投资还是很有价值。

三,台儿庄古城如何更好地推广?

台儿庄古城的推广在山东还是不错的,尤其广告语仅次于泰山“登泰山保平安”。

1、广告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台儿庄古城的灯火辉煌!这句广告语蹭热度蹭的好。

2、做活动

台儿庄古城,与杭州宋城演艺不同,聚焦传统节日,节假日文化,活动提升人气。

3、江北水乡

打水牌,北方尤其是山东很多古城,如青州古城缺水,聊城有水古城拆光了。

4、运河文化

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对台儿庄古城无疑是一大利好,强强融合。

5、利用夜场

很多人造景点没有阆中,平遥古城的看点,但是台儿庄古城充分利用了夜景。

6、抗日情节

台儿庄大捷,抗战平型关以后第一个大规模胜利,这都是古城的金字招牌。

台儿庄古城如此成功,2011年山东第二个古城——青州古城也建设运营!

但是与苏浙的宋城,三国城,横店影视城,乌镇相比,台儿庄古城差距不小,主要是内容为王立体推广,还要提升!

我觉得,虽然古城花了几十个亿,但它不是简单的仿古建筑,借助 历史 ,恢复了它的存在(虽然它是重建,但包含着 历史 和文化)放眼枣庄这座小城,还有什么能让世人记住,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古城无疑是很好的名片。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暂且不说,但确实增加了枣庄和台儿庄的知名度,还是应该感谢陈伟书记

投入是巨大的,意义是久远的,效益是不菲的。陈伟书记呕心沥血的旷世杰作,将永远载入史册,人们不会忘记…

当然是好事。

这个钱最坏是花在所谓民生上(管道线路建设,发福利,搞补贴)完全是欧美式的打水漂。

这个钱搞个 旅游 项目合适的,3000亩地,也算给人留了个铁饭碗。就是价格比较贵(一亩按666平算,一平要3600块,老百姓知道玩疼死个人)。

最划算的是搞周边200公里产业调研,各种工业终端产品调查,哪个行业竞争度低(周边没有做这个产品的),跑外联拉全国范围内的龙头企业投资。不来的话就投资3000万盖个厂房,把厂房送给老二或者老三,签协议给区税。72亿可以搞200多个项目(估计没有这么多行业空子钻,那就搞产品的上下游项目),十q中一q也是20个项目。拿下一个大项目就可以养活好几万人

复古建筑台儿庄,一是建设的早,二是这种复古的创新思路。才使得台儿庄名声大噪。不然,谁知道台儿庄?

台儿庄夜景之一

继台儿庄复古建设后,全国许多城市复古之风蜂拥而至。跟风,与创新那就不是一个层面了。创新让人感到独此一家、别具一格、唯我独有的风格。台儿庄开放之初即有此味。而跟风看到的许多城市的复古城市,无疑就成了粘贴复制。其意义大打折扣。

夜景之二

当然,复古也不是简单的还原,更多的是展示你的 历史 底蕴。有底蕴将再次放大,无底蕴则等待积淀。

夜景之三

总之,台儿庄复古建筑是成功的。起码带来的直接收入或间接宣传将是不可估量的。至于今后如何发扬光大,就靠后人的智慧了。

这座古城建的好!有 历史 文化内涵,有民族革命教育意义。游古城,不仅仅游历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记住为国捐躯的烈士和英雄,让人们知道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

枣庄台儿庄投资七十二亿搞仿古城,跟滕州花七十二亿搞制造,不知谁发展的方向对,我想两个城区的老百姓都知道,因为他们的收入不一样。

用好则好,用坏则坏,以现状看,好坏参半

还用问吗?

当然有利啦!

重建台儿庄古城,

不仅发展了枣庄的 旅游 文化产业,

带来了经济文化发展,

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正气,

这可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事情。

既然建了,就没有利和弊吧。

政府也是希望枣庄有个好的发展。

这一点说,我很支持。

其他的,就是希望枣庄降低票价,完善服务设施,让去的人玩好吃好睡好。

走了以后,再来个好评。

还有其他的吗?

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一场正面战场的战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其特别之处在于:第一,这是一场蒋委员长唯一一次没有微 *** 的大型战役;第二,这是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其惨烈程度可歌可泣,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第三,这是国军各派系真正精诚合作有组织且有执行力的一场战役,其后的战役中再也没有过。

这场战役,就是 历史 书上经常提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

当然,第一点和第二点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有了第一点的原因,才有了第二点的结果。蒋委员长对微 *** 的执着是世人皆知,但是其微 *** 水平也是一样难尽。比如在淮海战役中有名的“飞将军”孙元良就曾经为了躲避老蒋的微 *** 而故意砸掉电台,李弥据说也跟孙元良学会了这一招,但没卵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蒋委员长后来一看电台联系不上,就直接空投小红盒发布指令。

关于第三点,顺便延伸说一下国军的战斗力。其实,国军基层的素质并不差,这从后来第二次远征缅甸时的松山战役等可以看出,国军战斗力还是有的。而且我们都知道,朝鲜战争中参战的志愿军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国军投诚过来的,仅仅换了一下领导组织,直接就成了一群虎狼之师,打出了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等经典之战。所以,在抗战和内战中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不怨士兵不行,是那群军阀头子不行。单打独斗还凑合,只要一牵扯到友军配合作战,那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谁也指望不上谁,都是打着坐山观虎斗保存自己实力的小算盘。张灵甫不就是吃了这个亏,生死关头李天霞是打死也不救,导致全军覆没在孟良崮。

所以说,国军的这种事见多了,像台儿庄战役这样,各个派系能够摒弃成见奋不顾身精诚配合的,因为实在太罕见了,所以让国人感动不已。

壹|南京沦陷之后日军选择了徐州

言归正传。淞沪会战之后,上海失守,日军接着就把南京拿下了。当时负责保卫南京的是唐生智。

说起唐生智,之前本来也不是负责南京守卫的,淞沪会战之后日军直扑南京,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从军事角度考虑,均不主张固守南京,因为根本守不住,只是徒增无谓的伤亡。没想到唐生智正义凛然的疾呼,说什么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岂能轻易弃守,如不牺牲几员大将,怎么对得起总理对得起最高统帅之类的豪言壮语,说的那是慷慨激昂。蒋介石一看这哥们有血性,那好,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就你干了!

然而事实大跌眼镜。日本从1937年12月10日攻城,这老兄守了两天,12月12日就撤了。问题是前一天还下命令让守军死战不能退,还把船只都提前收缴了,导致撤退时无船可用,很多人没办法跳进水里打算冬泳过江,溺死者不计其数。接着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被惨杀者30余万,其中军人就有5万多人。实在是被唐生智坑惨了。

在中日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打败仗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这种一触即溃。这就有一个很坏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误判,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导致日军更容易作出军事冒险。

比如说九一八事变吧。实际上当时日本内部对发动事变有巨大的争议,内阁认为风险太大,并不支持关东军的军事冒险行为。而结果是张小六一q未放就把东三省丢给了日本人,这大大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咱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东北军死守东北,结果肯定也是守不住,但是日本人对全面侵略中国的决定,不敢说没有了,但至少要延迟好几年。所以东北之后就是华北,华北之后就是上海南京,日本成了一头永远喂不饱的饿狼。

这就是投降主义最坏的恶劣影响。

咱们继续说局势。 南京失守之后,中国和日本都有点懵圈了。

对中国来说,抗战仅仅才5个月,连首都都丢了,军民伤亡上百万,日军简直就是锐不可当。首都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可想而知,连首都都丢了这不是亡国了吗?一时间,悲壮和凄凉的阴云笼罩着全中国。所以当时汪精卫的投降派论调,并非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日本一样也懵的一逼,拿下南京后不知道怎么办了。

咱们不要以为日本对华开始全面战争时就做好了整个的战争计划。实际上并没有,很多时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且日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阁和军部,大本营和驻华部队,包括各种派别,都有数不清的矛盾。从对华战争初期开始,日本国内就分为“扩大派”和“不扩大派”两个派系。

拿下南京之后,按照之前日本的设想,中国应该投降了,首都都陷落了嘛,所以都开始准备庆祝战争胜利了。但是没想到蒋委员长就是不屈服,跑到武汉去了,后来武汉陷落又跑重庆去,一边跑还一边说,“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让日军郁闷的要死。蒋委员长玩的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

于是日本人目瞪口呆,这咋不按套路出牌呢?那是继续打还是不打?日本人也是虚的够呛,“扩大派”和“不扩大派”又开始争论不休。中国面积太大了,日本的想法是速战速决,迫使中国投降。如果真的在中国陷入持久战,那对日本来说就是一个灾难。打仗就需要钱,需要石油,需要橡胶,更需要人。作为一个小岛国,物资匮乏,兵员也有限,石油更全是从美国买的,时间拖长了,这战争根本就没法支撑。

跟老蒋谈又谈不拢,日本人也没别的办法了,那就继续打吧,总不能再退回满洲去。于是, 发动大规模进攻用武力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迫使蒋介石政府向日本投降的方针,在日本大本营达成了一致。

既然要继续打,日军参谋本部就开始选定下一个目标。当时日本大本营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直扑武汉,一个是进攻徐州。

武汉是南北通衢的交通要道,是中国地理的心脏位置,战略位置及其重要。而且是工业重镇,包括汉阳兵工厂都在武汉,当时中国军队包括国军、八路军,用的基本上都是“汉阳造”。看地图我们就知道,武汉离重庆有多近,只有不到900公里,如果日军把武汉拿下,那陪都重庆也基本上够呛了。而重庆保不住的话,大西南就不用打算待了,到时候蒋委员长能跑到哪儿去?搞不好就真得去西藏待着了。

所以说,如果武汉失守,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抗战的难度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

幸运的是,日军参谋本部的作战计划没有选择武汉,而是选择了徐州。

选择拿下徐州也不是没有道理。徐州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的徐州,是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大动脉的一个汇合点。什么意思呢,以徐州为枢纽,南北向为津浦铁路,东西向为陇海铁路,徐州就在这个交叉点。如果控制了徐州,不管南北方向还是东西方向,都可以进退自如。

南京陷落后,在沪宁的日军与在华北的日军,被中原所隔离。对日本来说, 控制了徐州,可以打通津浦路,就可以贯通南北,南方和北方的日军可以来去自如。而陇海线呢,则可以帮助日军西进,通过郑州沿平汉路可压迫武汉,更可向西直逼西安。

于是,日本就定下了 南北夹击徐州 的战略计划。负责北线进攻的,则是日军第二军的第5师团和第10师团。第5师团就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第10师团的师团长则是矶谷廉介。

负责徐州会战的,则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那问题来了,作为宿敌,蒋介石为何安排李宗仁担任如此重要的任务?毕竟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人的关系那是十分糟糕。李宗仁作为桂系首领,是当时最大的地方实力派,在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的十年间,李宗仁曾五次举起反蒋大旗,三次逼迫蒋介石下台,两个人可以说是恩怨重重。

这就不得不说中国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凝聚力。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日军的暴虐行为不断升级,中国民众由最初的恐惧迅速变成了激愤,民族危亡成了全中国人最紧迫的事情。包括各地的军阀也是一样,一改之前的只知自保实力的一盘散沙状态,甚至云南、贵州、四川等偏远地方的各路军阀,也都依附了蒋介石,听从老蒋的统一指挥。咱们看看当时各省的出兵抗战人数,就知道在抗战初期,大家都是尽了全力。作为老蒋也是一样,只靠自己的中央军去抗击日军那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抗战期间只要愿意抗日的地方实力派,都委以了重任。

李宗仁作为地方做大的实力派实力派,而且是一个坚定的抗日悍将,非常认可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所以,尽管私人恩怨难以化解,但是在国家的生死关头,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也就不奇怪了。

咱们继续说徐州的事。日军本来是打算南北夹击徐州,走南路北上的是刚刚攻陷南京的日军第13师团,在池河和淮河北岸遭到了在此阻击的桂军、东北军的迎头痛击,无法跨越淮河一步。因此,南线的日军基本上是不起作用了,只剩下北线的日军第5师团和第10师团从济南出发,目标直指徐州。

徐州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如果直接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就守不住, 所以李宗仁就把防守区放到了外围,也就是离徐州60公里的台儿庄。

贰|台儿庄西北侧翼-藤县保卫战

咱们先捋一捋。台儿庄战役并不是一场单独的大会战,,只是徐州会战中的一部分。咱们这么理解吧:

临沂战役和滕县战役 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

临沂和滕县是台儿庄的侧翼,台儿庄是徐州的外围,这几处战役都是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最终目的是徐州。要想拿下徐州,就必须先攻下台儿庄,要想攻下台儿庄,则必须先经过临沂和滕县。这就容易理解了吧。

日军第5师团攻临沂,第10师团攻滕县,本打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然后从两边夹击台儿庄。战略计划是不错,然而在临沂和滕县都出岔子了。

中国军队阻击的顽强程度,大大超出了日军的想象。

咱们先说一个事。当时山东省主席是韩复渠,任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本来是西北军冯玉祥的人,十三太保之一,是一员悍将,后来被蒋介石收买,就投了蒋介石。本来山东是作为徐州北线的防守重闸,先要在山东拦截日军的第5和第10师团,拦肯定是拦不住,至少也给敌人以重击,延缓一下日军的进攻速度。没想到韩复渠跟日本人干了几仗之后,怂了,估量了一下打不过日本人,又犯了保存实力的军阀老毛病,直接不战而逃,导致济南、泰安相继陷落。

这个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不仅失去了黄河天险,而且导致到徐州的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津浦线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了徐州的安全,让李宗仁的徐州会战的布防计划完全打乱。所以说,后来韩复渠被蒋介石q毙,一点都不冤。都什么时候了还敢跑路,这不是明摆着送死吗?

韩复渠的不战而逃还造成一个恶劣的影响,那就是让日军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更加蔑视,更加快了日军向前突进的脚步。对作为台儿庄两翼的临沂和滕县,就连普通的日本士兵,也觉得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

驻守滕县的,是川军第22集团军,总指挥是第122师中将师长王铭章。川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队列中,属于杂牌中的杂牌,武器装备低劣,纪律也不咋地,战斗力并不高。因此由川军来驻守如此重要的据点,也是颇具争议。

川军来守卫徐州也有一段缘由。1937年抗战开始后,30万川军誓师出川,北上抗日。第一站是到太原,等川军到达山西时,太原已经失守。老蒋承诺的装备物资也没兑现,缺衣少穿的川军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立体攻击下发生大溃败,败退途中发生了不少强买强卖、侵扰军民的事。为此阎锡山把川军告到了蒋介石处,让老蒋赶紧把这帮人调走。老蒋就问第一战区的程潜要不要,程潜一口回绝。老蒋正因南京失守心情不好,一听川军都没人要,勃然大怒,就要把川军调回四川。白崇禧觉得不妥,于是就问了第五战区的李宗仁,李宗仁正好缺人,就这样,川军到了徐州。

谁能想到,就是这只都不看好的杂牌军队,在滕县打出了惊天动地的一仗。川军们以身殉国,也算是报答了李长官的知遇之恩。

王铭章的122师全师不过3000人,用的还都是四川本地造的步q,瞄准性差不说,就这样的q械还不能分到每人一支。就这样的一支军队,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日军第10师团。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穿着草鞋、拿着低劣武器的杂牌军,在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之下,硬是在滕县把日军挡了三天半的时间,在日军轰开城墙攻入内城后,川军将士们跟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除去突围出去的少数部队,滞留在城内的小股部队与日军展开巷战,一直到3月18日,全部壮烈牺牲后,才停止了q声。此役,包括师长王铭章在内,大部分的将士都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战后在武汉为滕县川军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蒋介石为王铭章题词:“死重泰山”。中共毛主席、董必武等人也联名题词致哀。

滕县守军,终于用数千热血男儿的生命,为川军正了名。

李宗仁本来命令汤恩伯派军驰援滕县守军,终因路途遥远没有及时赶到,滕县还是失守了。日军第10师团在付出2000多人的伤亡之后,终于越过滕县,目标直指台儿庄。

叁|台儿庄东北侧翼-临沂保卫战

作为台儿庄西北侧翼的滕县失守后,如果东北侧翼的临沂也失守,日军第5师团和第10师团合击台儿庄,台儿庄将很难守住。所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临沂保卫战的战况上了。

守卫临沂的是原西北军庞炳勋所率的第3军团。虽号称是军团,但实际上只有一个40军,40军也只下辖一个师,加起来只有13000人。装备也不行,全军只有8千支中正式步q,每人一支都平均不上。庞炳勋所面对的,则是有“钢军”之称的日军第5师团2万多人,师团长正是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的板垣征四郎。

庞炳勋这个人很有意思,本来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后来投了蒋介石,因腿部受过伤外号“庞瘸子”。这个人把军队看做自己的命根子,打什么仗也不卖命,以保存实力为重,当时人称“庞瘸子逃命比不瘸的人都快”,在军届口碑确实不咋地。

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面对实力远超自己的对手,庞炳勋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刚烈勇敢。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中,仅仅三天,庞炳勋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的40军就伤亡大半,最后连伙夫、担架兵都上了前线。部下劝庞炳勋撤退,保留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庞炳勋却说,“我年将60,一腿尚瘸,毫无牵挂。今日能为国杀敌,生而有幸啊!”面对强敌,庞炳勋坚持死守不退,已经做好了在此处殉国的打算了。

然而,实力摆在那儿。尽管庞炳勋部死战不退,却终究是实力太过悬殊,临沂已岌岌可危。在这关键时刻,张自忠率59军飞驰来援。狂妄的板垣师团本以为张自忠部从淮河过来,最快也要三天,还打算拿下临沂后以逸待劳等张自忠的援军上门送死,没想到张自忠带领59军日夜急行军,竟然在一日一夜内行军180公里赶到了临沂,从日军背侧开始猛攻。咱都知道红军有超强的急行军能力,59军这行军速度,跟红军相比也不相上下。

正在殊死抵抗的庞炳勋40军一看援军来了,士气大振,不要命的发起了反攻。板垣师团在侵华以来,从来没有见过中国军队如此不要命的打法,阵脚大乱,死伤惨重,连很多阵亡士兵的尸首都来不及拉,仓皇撤到了莒县。

这儿需要聊聊张自忠和庞炳勋的特殊关系。这两个人之前有一段很深的仇怨。二人最早都曾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手下,在中原大战时,庞炳勋眼看西北军大势已去,为求自保临战倒戈投降了蒋介石,并反戈一击偷袭了张自忠部,导致张自忠部实力大减,张本人也因此受了伤。所以张自忠一直对此事记恨不已,就想找机会报这个仇。没想到李宗仁因临沂危急,无兵可调,把张自忠调了过来。在国家危急之际,张自忠竟然能不计个人恩怨,舍命救援,真的是不愧为大丈夫。庞炳勋怀着复杂的心情在炮火中迎接张自忠,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张自忠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关键时刻能摒弃前嫌携手抗敌,这正是中华民族八年抗战之底气所在。

随着孤军深入到台儿庄的日军第10师团被台儿庄守军击败,庞炳勋部和张自忠部也完成了延缓日军第5师团进攻台儿庄的使命。到4月20日撤出临沂城转移到沛县休整。至此,临沂保卫战胜利结束。而一辈子就知道保存实力的庞炳勋的第3军团,此战之后仅剩下800多人。张自忠的59军也付出了伤亡三分之二的巨大牺牲。

而张自忠将军,这个背负了多年“汉奸”骂名的铮铮铁汉,不仅仅在临沂保卫战中为自己洗刷了污名,终于在1940年5月16日的枣宜会战中,身中7d而殉国。也许,自从被全国民众骂成汉奸的那天开始,张自忠就已经抱定了以身殉国以证清白的决心了。

肆|终于到了台儿庄保卫战

日军第10师团攻下滕县后,接着攻克了临城,这本来是日本大本营给北线日军规定的南下禁止线,等各路日军达到指定位置再一起进攻台儿庄。但是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狂妄的很,认为台儿庄防守空虚,不顾左翼的第5师团在临沂受阻,也不等南线的日军渡过淮河夹击,率第10师团直扑台儿庄。

矶谷廉介想的倒是挺美,此役若能胜利,自己和第10师团必将载入日本军史流芳千古。他没想到他的贪功冒进,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李宗仁看清了日军第10师团孤军深入想夺头功的急切心理,制定了“请君入瓮、关门打狗“的战术,就等矶谷廉介钻进来了。但是这个战术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台儿庄守军能否在一定时间内顶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另一个是汤恩伯的中央军能否及时赶到台儿庄形成合围。二者缺一,都会成为巨大的失败。

因此,执行台儿庄防御任务的,李宗仁选择的是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这又是以善于防守著称的一支西北军。就是这支军队,在太原会战中扼守娘子关,任凭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竟不能让敌人越雷池半步。

中间插句话。话说西北军的冯玉祥虽然对属下的这些军官态度不太好,不是罚跪就是扇嘴巴子,但确实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和一批勇于打硬仗的军队。就说在这次台儿庄保卫战中,临沂的庞炳勋、张自忠,台儿庄的孙连仲,都是出身于西北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继续说正事。孙连仲接到李宗仁的命令后,随即部署防御任务,中间为池峰城的31师,左翼为30师,右翼为27师。左右两翼驻守台儿庄外守点打援,池峰城的31师则是中央战场。

汤恩伯的第20军团按照计划,在津浦线稍作抵抗,就让开大道,跑到东南边的山区里去了。日军果然气势汹汹直扑台儿庄而来。之后的几天内,西北军在这儿打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战斗,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

终究日军的炮火优势发挥作用炸开了城墙,日军突入城内,31师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巷战虽然残酷,却是中国士兵最喜欢的方式。日军的飞机、大炮、重机q比中国守军强出太多,远程作战时非常吃亏,反而是肉搏战时是日军的这些优势就没有了,大刀的优势就出来了。在危急的时刻,随时就可以组成敢死队去突击,敢死队员都是抱着有去无回的决心,整营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比比皆是。

从3月23日打到28日,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制,让池峰城的31师已经伤亡过半。本来跟汤恩伯约定的时间是坚守3天,汤恩伯率部赶到台儿庄从背侧夹击。一直到了4月6日,汤恩伯才赶到台儿庄。而此时,池峰城的31师已经伤亡殆尽。在4月3日的时候,孙连仲眼看第2集团军已经伤亡十分之七,就给李宗仁打电话说,“敌人火力太强,守军伤亡惨重,但是也把敌人消耗的差不多了。能否暂时撤到运河南岸修整,好给西北军留下一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李宗仁听了也是悲怆不已。但是现在撤退,将前功尽弃,只能是狠心拒绝了孙连仲。

池峰城本来还抱着撤退的想法,孙连仲按照李宗仁的命令还是指令要死战到底,池峰城犟劲上来了,直接把唯一退路的浮桥给炸了。31师抱定了必死之心,不成功,便成仁。

到4月6日,池峰城的31师基本上伤亡殆尽了,眼看台儿庄就要陷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千盼万盼的汤恩伯军团终于赶到了。

4月7日凌晨,中国军队的反攻号角吹响了。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的第20军团从两面进行夹击,对日军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和肉搏战。日军最终抵挡不住,矶谷廉介下令全线撤退。中国军队仍然紧追不舍,一直把日军撵到了枣庄。

至此,台儿庄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此役中国军队以伤亡5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多人。捷报传开,全国各地包括海外侨胞都一片欢腾,很多大城市举行几十万人的大集会庆祝胜利。

伍|结束语

首先分析一下台儿庄战役为什么能取得大捷。咱们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鉴于中日巨大的武器装备的差距,以及兵员素质的差距,双方的战力及其不对等,伤亡比例要达到5:1。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了29万人,日军投入了5万人,其中中国伤亡5万余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这个数据,和其它的战役相比,已经是非常好的一个结果了。

台儿庄大捷能够取得胜利,第一个原因是日军的第10师团贪功冒进,孤军深入,导致总兵力不足。第二个原因是李宗仁防御部署得当,前后夹击的战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个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各派系能够团结一致,奋不顾身,在各个环节都基本完成了阻击任务。

第三个原因我们要着重说一下。参加台儿庄阻击战的全部是杂牌军,只有最后包抄的汤恩伯的第20军团是中央军。这里面有川军、西北军、东北军、桂军等,清一色装备低劣的杂牌军。然而,就是这些之前在内战中以保存实力为重、一触即溃的军队,在台儿庄死战不退,甚至明知全军覆没也一往无前,打出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战。而且,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也加入了战斗,以游击战的方式不断袭击敌人,让日军防不胜防,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

此时,曾各自为战的政党,曾你争我夺的派系,都在抵御外侮面前,把热血凝聚到了一起。

台儿庄大捷的意义非同凡响。在抗战前途一片迷茫之际,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仿佛一支强心针,深深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这不仅仅只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为中华民族共同塑造了一座精神丰碑。全国人民都认识到,只要国人精诚团结、拼死抵抗,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增强了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而在国际上,这场胜利也改变了各国对中国抗战前途的看法。一直不看好中国前途的各个国家,对这次胜利大为惊喜。台儿庄大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争取外援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信用。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 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428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