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大谈王菲演唱会,揭露“天价”门票内幕,称:谁买谁脑残!你怎么看?

王思聪大谈王菲演唱会,揭露“天价”门票内幕,称:谁买谁脑残!你怎么看?,第1张

王思聪在《小葱秀》节目中大谈王菲演唱会的“天价”内幕。王思聪表示,这种歌手强势牟利的现象受伤的永远是歌迷。他直言不讳道:“说白了也不是歌迷,这场谁买谁是脑残粉。”王思聪还透露,在演唱会的各个环节中,歌手永远占据产业链的顶端,因而他并不奇怪王菲演唱会最终定价会从1800起,7800封顶。

有网友表示王思聪所说的的确有道理,“可怕的是脑残粉不仅脑残还有钱你能咋治?”也有网友觉得王菲演唱会几年才开一次,想多赚一些也无可厚非。还有网友调侃道,“下个音乐播放器,享受立体声环绕,不是一样吗?”

王菲的“天价票价”

沉寂了许多年的天后王菲,筹备了一场演唱会。因为是时隔已久难得的演唱会,所以很多人想去,他们想要去现场听王菲唱歌。然而,令人仰望的天后王菲,演唱会也开出了一个令人仰望的价格。最高票价7800元一张,最便宜的也要1800元。

不过更加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高额的票价,竟然在32秒就被抢购一空。很多一票难求的歌迷,不惜花重金去黄牛手里买票,而票价更是被炒到了60多万一张,令人震惊不已。后来,王思聪上节目就直接开喷王菲,大骂她圈钱。但不得不说,王菲从那次演唱会上赚了不少钱,极有可能上亿元。

王思聪揭开票价内幕

主持人采访王思聪,他兴致上来了,张口就是:“我和你说个小内幕吧。王菲本来是想把这场演唱会票价定到1万元1张。”“结果,她遭到了物价局的反对。”主持人不可置信地笑着问:“还有这事?这事不合理。”王思聪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后王思聪继续说:“她就是想把所有的次级市场空间都挤压了。你别管票务公司还是主办方什么的,你们都别赚钱了!所有钱都归我这。”

“因为我是先拿到钱的嘛,越往上,这个链条中越往上是越先拿到钱。”“我把钱拿了之后,你们砸手里无所谓。反正我钱都赚到了。所以不管任何情况下这种行为都是损伤。”“歌迷的歌迷都是永远,说白了也不是歌迷,这场演唱会门票谁买谁是脑残粉,谁是脑残。”

王菲的粉丝很多白领

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些人购买力惊人,加上王菲是最大众的小众歌手,她跟张学友和周杰伦这样的大众歌手不同的是,小众歌手的独特受众更忠诚也更愿意花高价。这些特定受众众多,应该是最大众的小众歌手。王菲的团队很聪明,所以在内地巡演搞的室内场,满足需求也限定数量。直播的那场,更是变成了稀缺资源,接头巷尾都在谈,先不管你稀罕不稀罕,但是至少你进去里面是跟马云一起听演唱会,够本了。

王菲是歌坛天后级人物

歌唱的好,粉丝多,每逢开演唱会,购票者踊跃,演出公司借机炒作,自然抬高了票价,乃至爆出天价。价格高无可厚非,但若一味炒作,超出歌迷承受能力,透支了歌迷的信任和厚爱,势必得不偿失!王菲演唱会的门票贵,是她的运作团队的 *** 作,为了保证高票价,王菲朋友买票捧场送礼;鼓动大佬买票送人;网络水军炒作;鼓动喜欢炫富的土豪。

定价只是营销策略

高价也要粉丝接受才行,之前演唱会不是还跳楼甩卖。价格高,卖力演出,值回票价也可以,唱歌破音就是你不对啦!王菲是大明星,那张学友算什么?被誉为歌神的张天王,票价走的是亲民路线,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张天王在现场又唱又跳,真心觉得很敬业!因为是大咖,所以要卖高价,这话只能当作营销噱头。如果是王菲自己港的,那真的就太把自己当角儿了!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整个环节只有粉丝是最伤的,而这场演唱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王菲,因为这个演唱会只有王菲赚钱了,其实一场演唱会有恨过的关系,首先王菲会分走票价的一半,然后另一半是主办方和票务的,王思聪爆料说道,其实王菲当时定价的时候是想要一张一万块的,但是遭到了物价局的反对,她的这个做法是打压了次级市场,所以整体都很伤,只有她赚钱。

她没有完全把票卖出去,所以一些人根本就办法在抬高价格了,所以王菲是这场演唱会最大的受益者,我觉得这样的事情也就王思聪敢说了吧,其实我觉得明星演唱会是要回馈粉丝的,而不是要圈粉丝的钱,所以明星的演唱会的门票你们还是要慎重的选择了,不要盲目被当成了“冤大头”!

很大程度上,演唱会是衡量一个歌手实力的重要指标。红馆,堪称是华语歌手的“梦想之地”,也是演唱会的“圣地”。红馆全称香港红磡体育场,设有12500个座席。红馆造型独特,不仅没有任何支柱,而且上阔下窄,像一颗钻石或倒转的金字塔。大牌云集、票价亲民,再加上舞台四面全开,不管山顶位还是握手位,红馆演唱会的现场体验都超级棒。在观众们看来,红馆也是衡量、检测一个歌手实力和段位的硬性标准——谁要是没在红馆开过个唱,那指定算不上一线歌手,充其量也就是个二流角色。90年代,香港歌坛最鼎盛的时候,许冠杰、徐小凤、张学友、梅艳芳这种顶级巨星,他们甚至能在红馆连开三四十场演唱会。这是巨星的实力,也是红馆的魅力。

所以说,红馆作为演唱会的场馆,其“逐鹿殿堂”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港台天王天后来说,在红馆开演唱会或许会像家常便饭一般,但对于内地歌手而言,红馆演唱会则有些高不可攀。时至今日,敢于“征服”红馆的内地歌手也是凤毛麟角、寥寥数人。一定程度上,他们就代表了内地歌坛的“脸面”。

1、魔岩三杰

内地歌手“征服”红馆的壮举,还要追溯到1994年冬天。1994年的“摇滚中国乐势力”红馆演唱会,的确是灿烂的一夜。那时候,还没有“死”的张楚,没有“疯”的何勇,没有“成仙”的窦唯,以及张炬还在世的唐朝乐队,他们代表内地歌坛的“脸面”,敲开了红馆的大门。魔岩三杰和嘉宾唐朝乐队,共献唱了14首作品。窦唯的《高级动物》,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何勇的《钟鼓楼》,以及唐朝乐队的《飞翔鸟》,这些经典代表作全都在列。

笛子、吟唱、嘶吼不断从舞台中引领起台下的骚动,尽管窦唯唱错了歌词,张楚的吉他手走音,但这些瑕疵反而成了观众听觉上的点睛之笔,他们给足面子狂舞乱叫。对于听惯了芭乐情歌的香港听众而言,没人想到内地的流行音乐有如此魅力,那一晚的红磡也由此变成了狂欢的海洋。当然,这场红馆演唱会的成功,也少不了幕后 *** 盘手——魔岩文化张培仁的妙笔包装。发布会上,何勇炮轰“四大天王除了张学友是唱歌的,其他三人是小丑”。后来他们承认,这是魔岩文化蹭热度、博噱头的包装手段。当时窦唯、张楚和何勇3个人抓阄,谁抽到谁开口,结果何勇倒霉。

魔岩三杰临行前立下生死状、香港明星满场飞奔撕破衣服、四大天王也在台下观看....这些传说全都被证实为子虚乌有,实则还是魔岩文化张培仁的营销手段。时至今日,这场红馆演唱会仍然留下了太多传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内地摇滚空前绝后的一幕。但是还有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如果没有滚石,那些人不过就是街上的二混子”。尽管“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在1994年缔造了红磡演唱会的神话,但彼时全民皆知的人气和话题,没能带给他们现实的帮助。有一部讲述摇滚变迁的纪录片,摄影师跟著导演辗转拍摄过窦唯、张楚、何勇“魔岩三杰”的生存现状,真正见识到他们的窘境之后,感慨万千:“我之前听他们的歌,以为他们都是戴著大金链子,开著跑车、身后跟一帮小弟,应该是很帅很有钱的那种形象。可当我实际了解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这样,他们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苦”。

2、那英

一鲸落,万物生。中国摇滚跌下神坛之后,内地流行歌坛迎来了春天。那英,作为内地歌坛的重量级天后,在问鼎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之后,举行了“我不是天使”巡回演唱会。红馆作为巡演中的首场海外站点,无疑是备受瞩目。2001年,那英代表内地歌坛的门面和脸面,站在红馆舞台上开唱。演唱会邀请到港台歌坛最火的天王刘德华和天后孙燕姿作为助唱嘉宾,并且吸引了钟镇涛、张柏芝、张玉珊、黎燕珊等一众圈中好友到场支持。王菲、黎明、郑秀文等没有到场的朋友,也都提前录好了视频支持那英。唱国语歌扬名立万的那英,在红馆开唱并不占据优势,所以她的演唱会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卯足了劲儿给大家献上经典。其中就包括那英早年翻唱苏芮的《酒干倘卖无》,她的个人成名曲《山不转水转》《雾里看花》。以及在台湾歌坛引起瞩目的《白天不懂夜的黑》,和销量超过50万张的经典作品《征服》《干脆》《心酸的浪漫》等。

作为内地歌坛中首位“征服”红馆的女歌手,那英在演唱会现场敞开心扉:“我希望可以将自己最努力的一面,献给这一场演唱会,让大家也能体会到内地艺人对于演唱事业的努力与毅力。”那英的红馆演唱会结束之后,媒体还有意将她与田震作比较。众所周知,当年风头正盛的那英和田震,也是内地歌坛的两位重量级天后,不管是歌迷还是媒体,都没有停止过对她们的比较。彼时,两位“大姐大”争奇斗艳,各自搭建舞台,只是在方向选择上各有侧重。一个是主攻内地市场,另一个则是墙外开花墙内香。虽然市场不尽相同,但两人的反响也都异常热烈、难分高下。她们的比拼,证明当时的歌坛充满活力,并非一潭死水。

3、刀郎

在香港红馆举办演唱会,斩获金曲奖的金曲歌后,那英无疑是内地流行歌坛的旗帜人物。但她对另一位草根歌手的态度,为她招来了诸多非议。2010年“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那英态度鲜明地拒绝刀郎入围:他的音乐不具有审美标准,作品缺乏音乐性。那英身为当届颁奖礼评委会的主席,她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主流歌坛对刀郎的态度。早在2004年,汪峰发专辑《笑著哭》时接受媒体采访,他就大胆直言: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汪峰认为刀郎的音乐和歌词非常一般,之所以火是因为粗犷直白的民族风让大家觉得新鲜而已。无独有偶,跟那英、汪峰一样当过《中国好声音》导师的杨坤,面对媒体时也毫不掩饰他对刀郎的不屑一顾,杨坤甚至不愿称刀郎的歌是音乐,“他有音乐吗?”

尽管被主流歌手“排挤”,红馆的大门却为他敞开。2012年,也是刀郎被那英主导的颁奖礼拒绝的两年后,刀郎挥师南下,在红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他也是继那英之后,又一个“征服”红馆的内地歌手。刀郎觉得一个成功的歌手一定要在红馆开唱,他终于圆梦。事实上,刀郎“征服”红馆的2012年,距离他的巅峰期已经相去甚远。别人都是当红时乘胜追击,刀郎却在趋于沉寂的时候才想起来追梦,也算是个异类。刀郎的红馆演唱会,在选曲的时候刻意将他的音乐生涯结合起来。现场刀郎还大秀钢琴和手鼓等乐器,他年仅13岁的小女儿上台用小提琴演奏一曲《圆满》,赢得现场不少掌声。

“校长”谭咏麟担任助唱嘉宾,也为演唱会增色不少。刀郎献唱《爱在深秋》,接著跟谭咏麟合唱《披著羊皮的狼》,校长还调侃刀郎:“他唱歌永远是一个音调,有好有不好,好是唱出味道,坏是去唱卡拉OK时,别人不知自己声音力不从心,高音喊到鬼叫一样,旁边的人以为身在鬼蜮。”其实刀郎跟红馆的缘分不止于此,早在2010年的时候,他就曾作为谭咏麟的助唱嘉宾登上过红馆舞台。时至今日,刀郎仍被许多人视为“土味”的象征。即便他被湮没在了歌坛,但如果单纯以红馆演唱会来考量的话,当年“窝里横”、瞧不上他的那批主流歌手,也没几个人有勇气去“征服”红馆。

身高普通、长相普通的周杰伦是目前华语歌坛最赚钱的歌手之一。似乎成一个时代的传奇,突然从天而降。《时代》周刊评价他说:他一个歌手、不吸毒、不惹是生非、不反叛,居然也能如此走红。周杰伦的成功是营销技巧的充分运用,优秀的歌曲加上恰如其分的营销策划成就了今天的周杰伦。

才华横溢和勤奋

“他在学会走路前,就对音乐很敏锐。”周妈妈回想。在他四岁的时候,就送他进钢琴班学琴,而且他d得不错,像个钢琴狂。高中钢琴老师说,周杰伦十几岁时,就可以即兴表演。出了琴房,周杰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青少年,当其他同学都在附近打篮球时,他却一再重复地看功夫电影和打游戏。其他人都忙着准备大学联考,他却是逃课、加倍练琴,人生漫无目标。

音乐救了他,给他带来幸运。他曾经工作过的一个餐厅的老板为提高餐厅的品位,在餐厅里配备了一架钢琴,想趁客人吃饭的时候奏乐助兴。可请来了好几位钢琴师,都因不合老板口味而被炒了鱿鱼。一天下班后,手痒的周杰伦趁老板不在,用那架崭新的钢琴演奏了一首他自己刚刚创作的歌曲,让员工们大吃一惊:这个从来不爱讲话的大男孩,竟然还会d钢琴!

很快,这事就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当即让他担任琴师在大厅里d奏自己创作的乐曲。几天后,他又通知当地的电视台,说他那里的服务员不仅会d钢琴,而且还能写歌曲。这样一来,老板借电视台炒作,一箭双雕,不仅提高了餐厅的知名度,而且还节省了一大笔请琴师的开销。

吴宗宪看中周杰伦,让周杰伦在10天内写100首歌,然后从其中挑10首出专集并让周杰伦自己唱。11天时吴看到100首歌,周杰伦的第1张专集 JAY CHOU因此横空出世。此张专辑中周杰伦一手包办了十首歌的制作、作曲、合声、编写,三首歌的编曲以及二首歌的作词。通过这一点,可以想象,周杰伦在才华的背后,有着一般人没有过的努力!此外他还给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吴宗宪、陈小春、蔡依林等名人作曲。

优秀的品牌策略

周杰伦是一名歌手,或者说是一位音乐人。然而周杰伦的品牌跨位,却让他自身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优秀音乐人。周杰伦的品牌跨位,严格来讲,成功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1.品牌个性突出,“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成就了美特斯·邦威,更成就了周杰伦个人。希望与众不同,渴望格外出彩,甚至有一定程度的自恋情结,行为上我行我素,口头上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恰如其分地把70后到80后的这批人的思想演绎得滴水不漏。

2.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坚持,虽然林俊杰等人也推出了像《江南》这样的曲目,然而由于周杰伦对于传统文化的牢固和老到的把握,目前根本没有人能够出其右。预测接下来,不出意外的话,周董将会对《赤壁》、《虞美人》、《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进行全新演绎,从而巩固其“传统文化现代演绎”的集大成者。

3.借势成熟品牌,目标人群不断扩大。2006年年底的大片《黄金甲》据说张艺谋借了周杰伦的人气,也为自己增加了观众人群。然而周杰伦也同时借助了张艺谋、周润发、巩俐的影响力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同时也把周fans的范围从70后80初延伸至了60年代和70年代初,甚至50年代的一批人。

周杰伦推出的歌曲《千里之外》,为了达到更大的轰动效应,把退隐歌坛多年的大哥大——费玉清重金聘请出山,与他合唱无疑把最早的费迷们拉到了自己的fans队伍中,从而让自身的消费人群涵盖更宽的年代跨度!这在以往是绝无仅有的。

4.对于同时代明星,进行“女交男攻”的策略。只要是能够具备一定人气走红的女明星,周之队都尽可能,非常巧妙地把绯闻“上身”;对于当红的男星,比如潘玮柏、王力宏等人,则针对他们的弱项进行进攻。桃花运当头,PK帅哥潘玮柏纯情甚至性格内向,都被周之队应用得炉火纯青!这一点对于潘之队、王之队、谢之队来讲,显然要逊色得多!

成功的营销策略

一、了解市场的需求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一个话都讲不清楚、成天戴着顶鸭舌帽的人能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周杰伦不出名才让人奇怪,因为他那不知道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包装出来的形象,简直就是现代年轻一族的梦中自己——害羞内向,却造就一种超酷的感觉;拥有让人艳羡的旷世才华,但低调而不嚣张;内心张扬自我,却为人平和……这种种的一切,都似乎是应这个时代的特征而生,正是现在的学生们渴望——几乎每个男生都在幻想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几乎每个女生都在幻想自己找到这样的男朋友。所以,周杰伦想不红都难。

二、独特的卖点

周杰伦曾有一首歌《听妈妈的话》,就是周杰伦童年的写照,他小时候练习钢琴被管的很惨,周杰伦的妈妈为了让他好好练习,经常拿着棍子在他身旁守着,据说他没少挨打。周杰伦的第一个专辑在宣传的时候,大打情感牌。曝出周杰伦有脊柱病变,并且将周杰伦单亲家庭的艰难公布于众,被广泛传播,周杰伦和母亲的感情在为第一个专辑的发布增加了很多情感分,被消费者深深记忆。

同时,周杰伦的音乐中,人声和音乐一样都是主角,人声在很多时候还是音乐的配角,这是他独特的创新,比如他在RAP中时不时加一句JAY CHOU,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当作歌词,用变调反复唱。钢琴、校园、地理历史书、清瘦的少女,甚至叶惠美,这些全化成周杰伦的符号,散播在他的每一个音符里。

周杰伦的专辑《JAY》整张曲风充斥着杰伦对音乐的超高技术创作,专辑中以R&B及New Hip-Hop的新曲为主,加上古典巴洛克式弦乐伴奏及Band的加入,形成一种英国式的复古风格,更特别的是,杰伦尝试着把超高难度,西班牙式风格的弦乐演奏,表现在专辑歌曲中,意境却出乎意料的极度逼近电影配乐,这种音乐是中国台湾目前所没有的。

7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都对周杰伦的歌不感兴趣,认为含糊不清,满嘴大舌头;旋律平淡,不激情不抒情;歌词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但其实,这些正是周杰伦吸引人的地方。我不是钻研音乐的,不明白什么叫R&B,但我知道,这种旋律才是现在年轻人爱听的。R&B有很多人都可以唱,但第一个能让你想起的人,基本上是周杰伦。

R&B+含糊不清+满嘴大舌头+旋律平淡+歌词乱七八糟=周杰伦

以上公式,亚洲歌坛只有一个周杰伦,这恰恰是周杰伦的过人之处和对音乐理解得更深刻的表现。

三、给予消费者想象空间

周杰伦的风格有几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刚出道的时候歌词复杂!看不太懂!甚至有些乱!如同诵经,代表作就是《双节棍》;

而后是浓浓的情感和忧伤,代表作是《东风破》;

《东风破》是一个转折,随着周杰伦成熟起来,他随后的音乐也更情感化,《牛仔很忙》里收录的《彩虹》《青花瓷》莫不体现出对人生。对情感深厚的痴迷和具有周杰伦特点的解读。

周杰伦的转变本身充满神秘,似乎是不同极端的汇合,他总是能将别人看来不可能的元素融合在一个单曲中,这种独特意味的融合充满创新的趣味,在歌坛甜腻横行,哀思涌动的时候,周杰伦的这种独特显得十分有吸引力。

四、速度制胜

周杰伦早期的《七里香》专辑发行时,海报上写着“亚洲同步发行”。在发行的当天,你立刻能看到所有音响店,无一例外全部摆满专辑,并播放主打歌曲。很多其他艺人的专辑发行工作也只做到了周杰伦一半的效果。

从2000年至2005年,除了给其他艺人作曲外,自己出的专辑与图书共计16部,并且每部质量均为上乘。同时举办演唱会与歌友会71场,效率与效能堪称一流!

五、传播领先

周杰伦的经纪人的营销观念也很不错,一出道,就把周杰伦当小天王一样端起来,非大牌子的广告不接。他先后接拍了不少大牌广告,百事可乐、松下手机、摩托罗拉、美特斯·邦威、动感地带等。曝光率一高,明星诞生了。

六、差异化营销方式

80后、90后人天生反叛。物质泛滥里长大的80后、90后,精神不可避免地空虚,因为他们根本不用花时间去制作一把木头q或上山砍柴以资生计。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压力下,80后、90后活着仿佛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家庭是独生子女的天堂,也是他们的牢笼,他们孤独、寂寞、空虚,周杰伦的《双截棍》《斗牛》充满火药味,歌里不时穿插一些对暴力挑逗的暗示。80后、90后之间同时对唱周杰伦的这类歌曲仿佛让人觉得他们是在唧唧歪歪对骂吵架,很解气过瘾却又不算吵架,算是给80后、90后们“曲线消火”之作。

针对女生或乖乖男生,周杰伦则写出《七里香》《上海1943》之类梦呓般的作品,歌词捕捉描写了一些普遍的童年意象,外婆外公的,读来俨然诗情画意,很有趣地迎合了80后、90后们的幼芽般的怀旧情结。针对老学究式的学生,周杰伦写了《爱在西元前》、《东风破》这类仿佛很有历史底蕴的歌曲,客观地来说,这种歌可能会起到一点普及历史小知识的作用。针对家庭暴力下的孩子,周杰伦写了一首《爸,我回来了》,应该可以把不少这类家庭里的小孩子逗得涕泪交加,针对早熟早恋失恋的小孩,周则写了《夜曲》,真可谓面面俱到。由此可见,周杰伦的歌会受到80后、90后们的首肯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不是听不听得清歌词的问题,他成功的关键是他贴近了生活,充分了解和尊重了80后、90后们的心灵需要,这才引起了反叛的80后、90后们的共鸣和追捧。

因此与其说80后、90后们爱周杰伦,不如说他们在爱他们自己!就在这个时候,周杰伦出现了。他出现的不是一个赤裸裸的人,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他的“红”是时代的要求。在这个时代,是需要这样的人出现的,是需要一个时代先锋的。而他正是这个时代的锐利先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542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