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保险行业怎么样

未来的保险行业怎么样,第1张

历经了逐渐起步和初步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已具备相当规模,革命化的技术发展和大众化的网络普及为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已有200余家,市场规模已超过2900亿元。未来,在金融科技等加持下,我国互联网保险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互联网保险行业相关公司: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中国财险(2328.HK)、中国太保(601601)、泰康人寿等

本文核心数据:互联网保险公司数量、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结构等

中国经营互联网保险公司共有235家

互联网保险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相关业务。2012-2020年,我国保险公司以及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保公司一共有235家,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有134家,其中参与互联网人身险公司为61家,参与互联网财产险的公司为73家。

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超2900亿元

2012-2015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均在160%以上。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是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理财型保险的收益率优势抢占保险市场,随着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整体规模出现边际收缩回落。

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速开始下降,2016年增速为2.9%,2017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为1875.27亿元,同比下降18.4%。2018年互联网保险业务在规范发展下,保费收入开始出现回升。2020年我国互联网的保费收入规模总共为2908.8亿元,同比上升7.9%。

2020年,受疫情以及车险综改、意外险改革、信用保证保险新规等监管因素综合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97.95亿元,同比下降4.85%,低于财产保险市场同期增长率近9个百分点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承保保单数量279.51亿件,同比下降0.92%。

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同比增长13.6%。从规模保费增速情况看,40家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实现不同程度正增长,其中民生保险和信泰人寿增幅最大。

互联网人身险占据主流市场

从市场结构来看,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占据主要市场。人身险保费收入在2012-2016年间占比逐年上升,最高达78%,随后比例呈现波动变化,2020年占比为73%。互联网财产险自2016年开始一直处于低位,2020年占比仅为27%。

互联网保险渗透较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2-201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保费收入增长近20倍。但在互联网保险渗透程度方面,最顶峰的时候也仅为2015年的9.2%。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增长陷入停滞并开始减少,渗透率连年下滑,到2018年,渗透率仅为5%,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政策影响,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短期阵痛。

从长远发展来看,政策调整后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2019-2020年,互联网保险渗透率有所回升,2020年为6.4%。从渗透率可发现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渗透率还不足10%,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发掘空间。

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发布,未来保险科技的应用将给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精准定价带来持续优化,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互联网保险公司、传统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等各类主体也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大保险科技的运用力度。各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科技的运用不断深化,在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于产品设计、精准定价以及风险管理等全流程,运用保险科技赋能保险全价值链。

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依托国内国际一体化发展,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保险行业的应有之义。“新发展格局”为我国金融保险行业提供了更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也有助于金融保险企业多元化“保险+”布局,助力金融保险科技再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对保险保障、理财意识的提升、中国的互联网高普及,以及在政策引导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下,前瞻预测,到2026年,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4700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监会通过对保险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论断。认为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提出必须抓住难得的机遇,尽快把保险业做大做强。近几年来保险业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体系建设为基础,坚持防范化解风险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个成效的表现,一是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4318.1亿元,同比增长11.3%,保险收入占 GDP3.4%,保险密度(国民人均保费)332元人民币。在保费收入中财产保险业务增长较快,达到了1089亿元,同比增长25.4%。人身保险业务,因受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和利息上升的影响,保费收入3328亿元,同比增长7.2%,但在业务总量中仍占74%。保险公司总资产1.18万亿元,在2001年年突破了1万亿大关,余额1.12万亿元,同时保险业务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据统计快报显示,2001年保险全行业的利润是近年来最高的。

保险改革的推进。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国外上市。国际投资人的监督逐步转化为上市公司的自觉行动,三大保险集团业务量加起来占了中国保险市场的60%以上。改革迸发的活力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寿险产品的结构得到了改善,新业务增长较快,银行保险产品逐步转型,风险保障型产品发展加快,业务品质得到提升。财产保险的市场各种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前几个比较大的公司在保费中占的比重比较大,2003年来已大幅度下降,即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了。保险公司资金用途、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因为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里,以前银行存款占的比重比较大,2003年银行存款占的比重下降,银行刺激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已成为保险业新的投资亮点。

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保险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新的市场主体相继产生。以前国内新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多年来新的中资保险公司基本没有批,但2004 年批准了一批新保险公司筹建,包括批准设立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第一家建筑保险专业公司,第一家养老金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济和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3年有八家中资保险公司和四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开展业务。同时还增设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二是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除了保险法规定的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外,2004年已容许保险公司买卖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容许保险公司自有外汇资金到境外运用,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银行刺激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允许保险公司向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为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创造了条件。三是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增加,容许保险公司发行刺激债,为解决保险业快速发展中的增资压力,改善偿付能力提供了新途径。

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加强。保监会一直把风险防范作为基础来抓,以资金运用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努力构筑保险业风险防范的途径,去年年底已公布保险资金管理办法。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关闭破产,对于被保险人的救助就可以用保险法定基金来承担。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经济补偿方面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赔付,在妥善处理灾害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2003年11月21号的空难,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了1300万元,飞机的机身损失赔付了2300万美元。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企业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资金融通方面,保险公司持有的国债,去年年末是2651.7 亿元,金融债1156.8亿元,企业债68.76亿元。在银行的协议存款3709.4亿元。以多种方式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保险公司持有证券投资基金575 亿元,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险公司持有的银行刺激债,占银行刺激债发行总量的30%以上,为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推动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方面,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和公共责任事故,保险公司在一些省市开展煤矿物主责任保险,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和火灾、公路保险责任试点,保险公司还参与了八个省、市、41个县新型农村医疗试点,参保人数达到了807万人,提高了新型农村的运营效率。在黑龙江、吉林等九个省市保险公司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东北地区,企业年金改革试点过程中,保险公司也积极参与了方案设计和基金管理。

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状况

2004年12月11号,保险业加入世贸的过渡期已结束,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呈现出几个特点,加入世贸以前中国市场有28家外资保险公司,2004年外资保险公司已达到37家,另外还有3家正在筹建。二是开放的质量,财富杂志2003年公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共有46家保险公司,其中27家已在华设立外资机构。三是发展速度迅速。2004年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增长98亿元,同比增长45.7%,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2.3%。但在对外开放较早的上海、广州等城市,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了15.3%和8.2%。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促进了市场竞争,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稳健经营和优质服务等分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提高了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下一步保险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一是信守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二是积极引进在健康险、责任险和农业险等方面有专长的外资保险公司,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营业机构,带动相关业务和相关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三是对中外资保险公司实施统一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

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

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保险业基础不断加强,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保险业正在转型,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市场化程度提高,国有保险公司的成功改制标志着以现代股份制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成为我国保险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保险公司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增长方式出现了转变,保险公司的经营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从单纯追求规模到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率的统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内涵价值的提升和企业长远的发展。三是保险的功能作用向纵深发展。随着保险功能不断深化拓展使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对政府来说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企业来说,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人们在医疗、保险、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险来解决。四是保险业的外部关联性不断增强。随着保险公司的上市和投资理财型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保险公司日益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深化,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合作的范围更加广泛,并向更深层次发展。五是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外资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使国际再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产品和定价的影响力加大。随着保险公司境外融资和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将逐步融入国际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696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