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公司主要有哪些产品?它靠什么盈利?

甲骨文公司主要有哪些产品?它靠什么盈利?,第1张

甲骨文公司主要的产品目前分为两大类:

1.服务器(服务器)及工具(主要竞争对手:IBM、微软)

数据库服务器:2007年最新版本Oracle 11G

应用服务器: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开发工具:Oracle JDeveloper,Oracle Designer,Oracle Developer,等等  

2.企业应用软件(主要竞争对手:德国SAP公司。)

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2005年,并购了开发企业软件的仁科软件公司(PeopleSoft)以增强在这方面的竞争力。

甲骨文是世界前十的IT企业,一年盈利是相当可观的。最大的利润来源于服务 服务的价格很高 所以催生出了很多中国本土的系统集成商。

扩展资料

北京时间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声明将要以每股9.50美元收购Sun公司,该交易价值约为74亿美元。 这一消息颇令人感到意外。知情人士称,Sun拒绝了IBM每股9.4美元的出价,并收购到VirtualBox桌面虚拟化软件。

甲骨文完成了斥资74亿美元收购Sun的交易,同时获得了Java技术。在效力Sun多年之后,高斯林如今出任了甲骨文客户软件部门的CTO(首席技术官)。

甲骨文收购了Sun,把Java收入囊中,对于Java这一最受全球编程者推崇的语言的前途业界有很多的担心,虽然甲骨文明确表示将继续开发JDK,继续支持Java。IBM公司表示,IBM、甲骨文以及其他Java社区伙伴在OpenJDK上的协同工作,将加快Java平台的创新。甲骨文和IBM的合作也标志着企业客户可以继续凭借Java社区来提供更加开放、灵活和创新的新技术,以促进其业务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公司

1、作为文字,记事。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2、学术研究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财源,对于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直到1908年,学者罗振玉才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工字,本义为古代匠人使用的一种功能较多的器具,如下图,可量可画,可撬可锤,可劈可削。后来引申出“工匠”的意思,指代使用这种器具的人。

具字,本义为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甲骨文字形像是双手捧着一个类似于鼎的容器。后引申为高级饮食器皿的意思。随着社会语言的发展,词义发生扩大,泛指一切“作为手段的用品”。

首先,“工”一开始便指明,那些巧妙的多功能的东西为“工”。如果某一工具不能提高效率,反倒拖了后腿,那么它根本就没有资格被赋予“工具”的称号。“具”更直接,是指拿出高贵的器皿供客人使用,可见,“具”最起码在质地构造上不是破烂普通之物。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不趁手的物件完完全全称不上“工具”二字。如果有人抱怨某一“工具”不趁手,我想,要么他根本就没有使用“工具”,要么是他自己不会使用。

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下一个问题:从古人造字便知工和具本身就指能帮助人们达成目的的手段。因此我们现在有些时候去探讨“工具”是否趁手,是否好用,并无意义。因为工具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用工具的人。

某一“工具”,被赋予工具的名称被发明出来,就说明它是被需要的,是有其特殊的巧妙之处的,是相对高级的。而我们某些人的抱怨和不屑,恰恰说明我们的无用。一个“工具”,从不会用,到接触使用,到能够熟练应用,到开发出新功能,是身为人自我认知和思维的进步。

每一个工具当它成形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作用和功能就摆在那里了,你用或不用都不能改变它的属性。作为人类,我们不仅应该可以使用工具,而且应该能够赋予工具新的功能,新的意义。因为大多工具没有自主意识,而人类之所以可以使用(控制)工具,正是因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在遇到不会使用工具,工具阻碍了自己前进等情况时,我们,人,是不是应该放下埋怨,去思考和行动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734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