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

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第1张

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2016年事件营销经典案例盘点:

1.PAPI酱 从“2200万”到与罗胖低调分手

2016年4月,在由罗辑思维主导的「网红PAPI酱广告资源招标会」上,上海丽人丽妆以2200万元拍下,被认为“创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最高纪录”,PAPI酱成为史上最贵网红。

——美生康贝网络整合营销机构

然而,随后的质疑声中称,这场招标会其实是一场“阿里家宴”而已。而就在几天前,罗辑思维从papi酱撤资,低调分手,表示将全力做新产品“得到”。这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不是联合炒作,但这次史无前例的自媒体网红标王拍卖,已经载入中国互联网的营销界史册。

2.深夜食堂《一千零一夜》,淘宝内容营销新战场

淘宝通过大数据发现,晚上10点是一天流量的最高峰值。于是淘宝团队在淘宝二楼打造了一款季播栏目,“一千零一夜”是第一季,以淘宝美食为主题。

2016年8月10日晚十点,“一千零一夜”第一集《鲅鱼水饺》上线,在朋友圈引起一阵刷屏。据了解,视频播出后,截止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这加水饺店在14个小时内卖出了6400件饺子,按照以前的速度,这些饺子得卖13年。这样的成绩似乎比什么十万加还要振奋人心;而且淘宝食品全行业成交增长了11.86%,水饺所在的水饺/馄饨类目,更是暴增了488%,绝对算得上一次叫好又叫座的营销活动。

虽然随后的《一千零一夜》播放量一集不如一集,但总的来说,作为淘宝的首档视频栏目,这已算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试水。此后的淘宝二楼,将成为淘宝内容营销新玩法的阵地。

3.苹果风卫龙辣条,成功转战互联网

作为传统食品品牌,卫龙应该算是互联网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了。从最早的一系列苹果风外包装、官方网站,到最近的自导自演天猫店被黑,每一次都能赚够眼球,掀起一波热议火一把。

从营销角度来说,卫龙辣条处处模仿苹果风,本身就是一个亮点。如果你是手机品牌,各方面模仿苹果,不论做到再好,都摆脱不了山寨的嫌疑;但如果你是个休闲零食,各方面模仿高大上的苹果风,就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论是哪种营销套路,这一路走来,卫龙似乎已经渐渐把“垃圾食品”这个标签远远甩开,朝着“年轻人的休闲食品”一路向前狂奔。

总结

如今,是否造成大规模刷屏,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每个人都在争做刷屏活动、微信十万加,但是真正做出来的没有几个。如今这些能达到刷屏级传播效果,做成全网覆盖的现象级活动,已经被互联网巨头的包揽。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往后的刷屏事件中,互联网巨头们将占据一大半壁江山,而其他体量、流量太少的品牌和公司,出头的机会将更加渺茫。

自80年末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案例分析行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一:

张欢:80后小伙变身“微信海参大王”

“逼上梁山”白手起家

“大学毕业那年,和很多人一样,我跑各种招聘会,终于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在烟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着我的青春。”2005年,张欢大学毕业后,在烟台找了份工作,拉开了在烟台打拼的序幕。

“可是现实总是很骨感,在烟台平静的过了几年,我发现自己仍是这座城市的边缘,根本没钱买车买房,有时候连自己的生活都是问题,面对现实沉重的压力,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难道这就是我存在的全部价值吗?我这样怎么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张欢告诉记者,2009年,为了买婚房,父母为他东拼西凑才借到6万元钱,仍远远不够买房首付。看着白发苍苍的父母无能为力的表情,张欢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了,“我不能再让父母为 *** 心,我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其买房,不如挣钱。”张欢决定辞去那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用6万元买房子的钱,踏上了创业路。

“到底做什么生意?偶然听别人说海参赚钱,我下定决心干这个!”张欢在一家农贸市场租了个门头,从零开始学习海参知识,研究海参特性,“初涉海参行业,什么都不懂,活海参根本卖不动。没办法,只好从邻居那里倒鱼卖。”张欢告诉记者,刚开始做生意时,他几乎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愿意吃。

有句话说“上天不负有心人。”正因为张欢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即使是同行也经常传授给他销售的经验。慢慢的,他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越来越多。终于经过五年的摸爬滚打,张欢的海参店已经有三百多个批发商,甚至已经开到了北京。今年又在烟台最繁华的街道开了第一间旗舰店。从最初的小门店,到烟台旗舰店,从一个门外汉到独创研发技术,张欢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跑出来的客户

从2013年开始,海参产业开始重构。从上游的育苗产业,到养殖户到生产企业再到销售终端,海参市场进入全行业郁闷期,原来高高在上的高档海参价格正在回归理性,朝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海参产业和市场去泡沫化的程序。养殖户、海参加工企业、经销商的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对于海参产业发展来说***:/***,这样的阵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张欢认为,海参产业将迎来理性的发展时代,唯有老老实实地根植大众养生消费,根植食材市场,踏踏实实地做营销,做市场。他坚信,“如今狂风席卷海参市场,如同大浪淘沙,自然会有一部分人被狂风吹走,能够生存下来的必将成为该行业的精英。”

实际上,在涉足海参行业初期,为了把手里的货卖出去,张欢阴错阳差的摸索出了一条“走出去”的“救国”道路。当时海参作为“高富帅”正值辉煌期,坐等客来是业内普遍现象。为了摸索市场了解需求,张欢认为“变则通”,他选择主动出击寻找客源,开着车一刻不停的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一年时间便跑遍了整个山东省,“最辛苦的时候,一年跑了15万公里。现在的许多忠实的客户都是那时候‘跑’来的。”张欢自豪的表示。

“相比较于白酒行业的渠道发展而言,海参产业的渠道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张欢看来,可以从白酒区域经销商的成长中获得诸多经验。“海参企业的渠道模式实际上十分初级而原始,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地开展渠道升级是海参企业制胜未来的重要路径。而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的转型成为关键。”

20多人的“空中部队”

张欢说,“网际网路时代的到来仿佛一盏明灯,为他指亮了电子商务的道路。”

毋庸置疑,随着海参行业的发展,海参消费网购化已不再是五年前的无人问津,而是一种大势所趋。在微信火热的今天,微信这一社交色彩的移动网际网路产品,正在逐渐打破传统营销传播的格局。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即营销,而在今天的微信营销时代,传播即服务。”张欢告诉记者,他公司核心团队有50多人,其中有20多人是空中部队,有10个人专门负责“玩微信”。

“微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交流服务工具,”张欢的团队对微信群的管理有着自己的玩法,而他的玩法也被津津乐道,竞相模仿。他告诉记者,他每周从群成员中推选一位主持人,每天选一位分享嘉宾,可以分享自己的任何事情,包括为自己的产品代言,期间由主持人发问,群成员各抒己见,时间选在下午两点到四点,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两个时间段,最后由管理员对当天的发言整理总结存档备案……“这样一来,数百人的群也很容易调动起来,既活跃了群成员,又发掘了各自的潜在消费者,实现多赢的局面。”张欢告诉记者,仅500人的群,他们就建立了50个。

因为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这数十个群在管理员的带动下发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虽然是在做服务,但每个群,每个月能完成10多万元的销售额。如果客户购买海参孝敬父母,从网上下单后,我们根据客户的身体状况,定期定量的快递到其父母的手里,省去了客户很多时间成本和麻烦。”从试水到日益成熟,如今来自移动平台的订单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手机终端成为海参销售新渠道。张欢认为,微信还在快速发展,微信平台的更多玩法也在持续发掘。

“京东、天猫、淘宝、阿里巴巴、一号店和将要在全国各城市上线的实体加盟店,我们合力齐发,准备迎接新一轮营销模式的考验。”如今,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背景下,张欢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上大踏步前进,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在他看来,“品牌建设与渠道创新永远是企业开疆辟土、屹立不倒的两件利器。”

二:

罗银好:全职妈妈月赚万把零花钱

“她太单纯了。”问罗银好所有的朋友,对她的第一评价几乎都是这个样。做了十二年的全职妈妈,罗银好仍然无法改变自己单纯的性格。而最终有一天她欣喜的发现,单纯给她带来了美好的事业。她现在已经可以凭著自己的单纯,每个月赚万把零花钱。

有点像《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斯卡,罗银好的生活经历非常简单。她出生在江门开平一个普通家庭里,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在一趟客运大巴上找了一份巴姐的工作——就是给乘客们发发矿泉水,放放DVD。而就是这份简单的工作,让她认识了年轻的大巴司机——未来的丈夫。她未来的家公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刚满20岁的罗银好结婚了。他们和公婆一起住在开平老城区的一间老宅里。不久她怀上了大女儿,从此以后成了全职妈妈。四年后她怀上了小女儿。一晃十二年,她都是在家相夫教女,侍候公婆。

家婆在罗银好怀上大女儿之前中风留下后遗症,她又全力以赴的照顾家婆。现在家婆的病情好转,只是左手左脚不方便,平时走动需要借助柺杖,每天的生活起居都需要罗银好照顾。每个周末,罗银好还会带着她去喝早茶。

在漫长的全职妈妈兼家庭主妇岁月里,罗银好在厨房里发现了自己的乐趣,并通过常年累月的摸索、学习,成了一名“厨房教授”。她的闺蜜们都叫她教授,因为她掌握了一堆制作美食的绝活,并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

这是罗银好在朋友圈分享的,自己制作的蓝莓慕斯蛋糕。她说这是“今天的失败之作”。“不过我偷吃了,味道比之前的好。”

除了蛋糕饼乾,罗银好动手做阿胶糕、月饼、柑普茶等。她把自己制作的各种美食,拍成照片、小视讯,放到微信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在微信里,她自称“好姐”。

今年中秋节,罗银好大手笔的向好友们免费赠送了一批自己做的中秋月饼。这位单纯的全职妈妈在月饼的包装上做了一点“手脚”——附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让大家去扫描。自从今年4月开始在家里开创了自己小小的事业以来,她的“心眼儿”也开始多了起来。

罗银好不懂什么叫“圈层运营”,什么叫“社群电商”,但她却无意中发现朋友们想从她这里买东西。因为单纯,朋友们信任她的推荐因为每样东西都是自己用的,朋友们不会怀疑她推荐的物品的质量。

对罗银好来说,长期与世隔绝式的生活让她觉得和社会非常脱节。而突然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可以踏入社会这让她激动不已。她把自己用得好的面膜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靠“败家”闺蜜们从她家里拿去自用和分享推荐,她竟然意外的发现自己一个月可以赚上万把块钱。

实际上罗银好对自己一个月赚了多少钱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她没有记账,没有算利润率。反正她也不怎么懂,又那么麻烦。她能赚这么多钱,还是12月8日,我在采访她的时候,帮她算出来的。

因为进货越多,价格越低,现在她一次性敢给自己快递几十箱的货。货物存放在车库里。新进一批产品的时候,她需要自己一箱一箱搬回来。她说自己从一个温柔的妈妈被硬生生锻炼成女汉子。

令周围哪些商海沉浮的同龄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并不善于应酬交际的“烘焙教授”,竟然聚集了一群死忠粉,跟着她一起赚“零花钱”。12月8日中午,她们在开平鹅城聚餐,她在群里吼了一声,“闺蜜们”应声响应,全都开车来了。

生活中的罗银好是一个安分老实的人,讲话 *** 著浓重的开平口音,朋友都说她没什么雄心壮志。她一天的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上午出发送两个女儿上学顺便买菜回家,下午接女儿放学回家。一天呆最多时间的地方就是自己家。

她家里的客厅摆着一台古筝。大女儿刚过了古筝八级考试,与此同时她还在学习拉丁舞。小女儿现在也报了小提琴的兴趣班。罗银好希望她们身上能带点艺术气息。

中午11点半,同在一所学校读书的大女儿和小女儿放学了,罗银好一如既往的去接她们。大女儿看到有人在后面拍照,吓了一跳,撒腿跑了小女儿则压根不放在眼里。她很自然的把女儿的书包接过来,挎在身上。对她来说,小小的事业很有意思,但核心还是家庭,还是两个宝贝女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11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