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行业分析

酒鬼酒行业分析,第1张

一、行业发展情况

1、全行业确定性复苏发展。2、高档白酒销售增长明显。在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消费升级、白酒社交工具属性等核心因素驱动下,名优高档白酒销售势头强劲。

行业发展在去年的基础上18年1季度继续稳定增长,高档白酒销售增长明显,说明酒鬼酒主打的高端单品有行业发展环境支撑。

行业中高端酒增长明显,特别是具有稀缺性的高端酒,处于寡头垄断局面。整个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品牌和营销。

二、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毛利率连续三年逐步提高,18年一季度提高到80%多。说明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高端酒内参销量不断提升,提高了整个公司的毛利率。中端酒鬼系列增长最快,去年达到了55%的增长率,高端内参系列增长18.2%,低端湘泉系列略微下跌。高端内参系列毛利率达到93%,可以与茅台的毛利率媲美,酒鬼系列毛利率79%左右,也算比较高,都比上一年的毛利率提高。

公司毛利率在全行业算比较高的,但是ROE较低,需要产品放量。

总体来看,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很强,并呈现不断提升之势,未来的关键在于营销能否让产品知名度打开,从而促进产品销量提升。

2、现金流、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数据显示,白酒行业属于现金奶牛行业,公司经营在变好。公司负债率低,公司从财务上看还是比较安全。

3、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百分之四十多,可能因为基数不高的原因,还是比较快。跟舍得酒业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率相比快一些,但是基数更大的山西汾酒增长也达到百分之四十多,而水井坊更是连续强劲增长,说明管理层还需要更好的利用好中粮集团的渠道和营销能力,提升酒鬼酒的知名度,将增长速度做到行业领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具有成长为高端大品牌的潜质,内参系列酒品质可与茅台媲美。大股东中粮集团实力强大,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中粮的营销能力。

公司是中国白酒行业中文化营销的开创者、文化酒的引领者、洞藏文化酒的首创者、馥郁香型工艺白酒的始创者。公司系列产品依托“地理环境的独有性、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包装设计的独创性、酿酒工艺的始创性、馥郁香型的

和谐性、洞藏资源的稀缺性”六大优势资源,这有利于公司成长为全国性的高端品牌,这需要中粮来的管理层的努力,加强营销力度,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四、公司在行业中的估值

从基本情况来看,使用基本的市盈率估值方法,公司相对于今世缘、顺鑫农业等股票的估值要高,跟水井坊相当,可能有大家对小市值公司成长的溢价。相对于水井坊动则百分之七八十的增长率,酒鬼酒要逊色一些。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酒鬼酒这几年的涨幅也比它们要小,还是符合酒鬼酒的基本情况。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二级市场的购买者赌的是中粮集团的管理层能否利用集团优势把酒鬼酒的优势发挥出来,做成全国性的高端品牌。如果仅仅是从当前财务情况来看,显然顺鑫农业等公司的估值更具有吸引力。稍微提醒一下,投资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二级市场走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家在重视财务分析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企业的内涵分析。

白酒行业一半靠名气,一半靠质量。只要有质量+名气,这些白酒公司的年收入会是“爆炸性”增长。

日前,酒鬼酒公司上半年盈利5亿元人民币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老百姓感叹的同时也在好奇白酒行业为何有如此高的暴利?记者了解到酒鬼酒公司在2021年1-6月的业绩大幅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亿-5.2亿元,同比增长170.96%-181.79%。这样的涨幅,预计每股收益为1.54至1.60元,实属暴利。

买股票和基金的朋友都知道,2021年结束的那一个月白酒的股票价格疯涨,开年后由于整体行业低迷及经济环境影响,白酒的股票价格有所下降,一些股民和老百姓的资金受损。实际上,这样的股票价格下跌是正常现象,因为白酒的股价已经脱离实际情况许久,不客气的说现在的白酒价格是炒作的结果,特别是茅台白酒。

一些白酒具有收藏价值,这让一些“投机”分子看到赚钱的方向。他们找人抢购茅台公司的限量款白酒,营造出供给远小于需求的假象,然后定期出售固定数量的白酒以谋求巨大利润。这些限量款白酒原本是白酒公司饥饿营销的手段,却成了市场上的投机产品。当然,若是没有酒鬼酒、茅台等这样的大品牌做支撑,就算再怎么炒作其价格一样上不去,白酒公司的利润也就没这么大了。因此,白酒公司的名气非常重要,有名气才有销量。当然,只有名气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毕竟爱酒之人能品得出白酒的差异,名气大的白酒要是比不上地摊白酒,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综上所述,只要有名气+质量,每年实现50%的营业额增长是没有问题的,像酒鬼酒这样实现180%的增长也不是梦。

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9月29日,酒鬼酒(000799.SZ)以股价276.89元/股,近900亿元的市值,达到了其 历史 的最高峰。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酒鬼酒的营收为17.14亿元。按照其规划的“十四五”远景目标,将迈向100亿元阵营。为此,在9月26日,酒鬼酒总投资23亿元的新基地正式开工,到2023年底将实现年生产1.08万吨馥郁香型基酒及1.78万吨基酒储存能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除了赤水河两岸酱香型酒企掀起的扩产潮之外,包括今世缘、西凤酒、老白干酒等各种香型都在纷纷扩产,动辄都是以万吨级计算。但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自2016年至今,白酒行业(折合65度)的白酒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呈现下降趋势。

“未来不排除也会出现‘酒周期’,产能波动形成周期化大小年现象,但与猪周期不同,白酒产品的库存对价值的影响相对较小。”白酒行业专家、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整体产能下滑是中小规模与中低端品牌被淘汰的结果,和大中型与中高端品牌扩产是相辅相成的。

酒鬼酒扩产冲击百亿阵营

自从中粮集团入主酒鬼酒五年以来,“不缺粮”的酒鬼酒就一直处于扩产扩张的高速发展期。

数据显示,酒鬼酒产能从2018年的5000吨,增加到2019年的8000吨,2020年继续增加至10000吨。9月26日开工的“新建生产三区项目”馥郁香型白酒产能更是突破万吨,使得酒鬼酒未来的年产能达到2万吨级以上。

就此,沈萌认为,酒鬼酒作为中粮集团酒业板块的重要企业,在中粮集团及白酒市场需求的支撑下,进行产能扩张,符合白酒市场当前品牌突出、资源集中的趋势,中低端和中小规模品牌在加速离场。

“当部分品牌被淘汰后,大品牌就可以利用扩张后的产能填补空缺。但是需要酒鬼酒进一步提升品牌吸引力,毕竟与其同等级竞争的对手有很多。”沈萌强调说。

根据酒鬼酒财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基酒产量7042吨,较上年同比增长5%。期末成品酒库存3312吨,基酒库存44302吨。此外,截至2020年底,公司期末成品酒库存2993吨,基酒库存40832吨。显然,其基酒库存一直处于攀升状态。

至于公司未来的产能消化问题,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收到酒鬼酒的回复。但是从目前1万吨的年产能而言,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近几年一直处于攀升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产量是7487吨,2019年产量9421吨,2020年产量是9397吨。

满产生产的同时,酒鬼酒的业绩也得以提升。根据其财报,2017年至2020年,酒鬼酒营收分别为8.78亿元、11.87亿元、15.12亿元、18.26亿元。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14 亿元,同比增长137.31%,归母净利润5.10 亿元,同比增长176.55%。其半年期的营收是2016年的一倍,接近去年全年营收,同时半年期净利润已经高于去年全年的4.92亿元。

业绩的良好表现,也推动着酒鬼酒股价的持续攀升。记者注意到,在此前白酒股纷纷回调之后,大部分都已经缩水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情况下,酒鬼酒仍然冲高到其 历史 最高峰。

“酒鬼酒销售目标力争短期突破30亿元、中期跨越50亿元,长期争取迈向100亿元。”在去年底酒鬼酒举行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公司公布了发展战略方向和“十四五”发展蓝图。

双轮驱动助力全国化扩张

要实现百亿蓝图,酒鬼酒除了产能扩张之外,正在着力通过高端化、全国化进行扩张。

酒鬼酒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加强厂商合作开拓市场,全国省会级城市覆盖率达97%,地级城市覆盖率由年初的56%提高到了年末的62%。

为此,酒鬼酒加大了渠道招商的力度。2020年全国总计增加235家经销商,其中华中地区经销商增加107家;今年上半年总计共增加了292 家经销商,其中华中地区增加最多,增加经销商134 家。

“经销商数量的增加不但增加了销量,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天风证券研究员刘畅认为。

其财报显示,分产品看其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内参和酒鬼系列的营收增长,内参系列贡献营收5.20 亿元,同比增长86.13%,占比30.33%;酒鬼系列贡献营收9.80 亿元,同比增长170.51%,占比57.18%。

“酒鬼酒背靠中粮,可以借助中粮的资源进行全渠道营销,如果能够与头部品牌形成错位、与竞品形成差异化,那么仍然可以实现细分市场的优势。”沈萌认为,从品牌定位来看,内参等是瞄准接待宴请市场,但是品牌的高端化定位仍需要结合时间的沉淀和品质的累积,短时间内还无法与头部高价商品形成竞争。

记者注意到,目前其内参酒(52度500ml)的定价为1499元/瓶,与飞天茅台对标,在线上实际售价可以降低到1199元/瓶。酒鬼酒的红坛两瓶(52度500ml)定价1598元,但是领券后售价直接降到899元。

至于在高端化方面是否还有继续提价的空间,全国化路径将如何进一步下沉,酒鬼酒都未给予回复。在其财报上,酒鬼酒提示:“中国白酒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抢占全国市场份额存在挑战。”

扩产潮背后行业产、销量持续下滑

在去年疫情之后,白酒企业的产能扩张从未停止。

最热闹的莫过于赤水河流域的酱酒扩产潮。自2019年开始,酱酒军团集体进入了“扩产模式”,尤其是在去年,包括安酒集团、环球佳酿、习酒、金沙酒业、珍酒等多家大型酒企,动辄投资几十亿元甚至百亿级进行扩产。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四至五年将形成20万吨的酱酒产能。

去年4月,西凤酒3万吨制曲技改项目封顶仪式举行。该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大曲产能3万吨,红粮系统规划年新增总基酒产能6万吨。

去年3月,泸州老窖发行15亿元债券,投入技改和扩产。按照规划,其二期工程将于2025年12月投产,基酒新增产能将达到10万吨。

去年7月,五粮液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2.68亿元。

今年7月,老白干酒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武陵酒扩产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建设中,力争今年投粮。如果加上投粮的5000吨产能,武陵酒今年产能将达到万吨。

9月23日,今世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有酿酒产能2.7万吨,2018~2020年总产量分别为1.9万吨、2.2万吨、2.5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81%和93%,预计未来五年产能利用率95%,预计未来五年内将陆续新增3.8万吨。

这样的扩产潮背后,却是国内白酒产量和销量持续下滑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6~2020年,中国白酒行业(折合65度)的产量分别为1358.4万千升、1198.1万千升、871.2万千升、785.9万千升、740.7万千升,2021年1~6月的白酒产量为385.1万千升;销量依次为1305.7万千升、1161.7万千升、854.7万千升、755.5万千升、770.64万千升。虽然去年销量略有提升,但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本轮次扩产主要以名酒、头部企业为主,这意味着它们在3~5年产能释放后,将彻底摆脱外购原酒的局面。”诗婢家白酒研究院秘书长张先生表示,产能和销量总体下降,就是挤压和淘汰中小酒企、原酒企业的结果,未来名酒企业、头部企业势必会通过更强劲的市场挤压,来消化新产能,因此对于区域性中小型白酒来说,同样面临与原酒企业一样的困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80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