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ask:关于多设备登录的处理规则

【摘录】#ask:关于多设备登录的处理规则,第1张

ego_:

先说自己的观点:

1、从安全性来看。支付宝类强金融属性的 app 不能支持多设备登录(最神奇的是它在一年多以前的版本是支持的,我亲自验证过,印象中甚至在未登录支付宝的情况下,其他 app 调起支付控件,也支付成功了…),尤其是部分银行类 app 更是锁屏即登出。

2、从隐私角度来看。微信、same 都不支持,可能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当然了微信也涉及到金钱),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微博却能支持,且微博也有支付属性…也不太能理解淘宝,可以多设备登录,用支付密码保障财务安全,但是购买记录和聊天记录,也是隐私的一部分才对…

3、从产品属性来看。工具类大多数支持多设备,因为可能涉及到协同工作,这也是个人猜测 QQ 支持多端同时登录的原因。

4、从技术角度来看。个人猜测 QQ 不做多设备的原因是早期版本的消息记录没有放在线上,容易造成数据异步,给用户造成困扰。近几年的版本,非同类设备是可以同时在线的(手机、pad、客户端),同时支持设备管理和强制下线,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方案了。

wulujia:

我的依据很简单:单设备坏处多还是多设备坏处多。

小密圈不允许多手机登录(但同时登录不同类型设备,比如 Mobile & iPad & Web 是允许的),我们当时的考虑多设备的坏处是:

1 多设备登录时,聊天模块要么互踢,要么需要同步信息,略复杂;

2 毕竟用户账上可能有钱,万一 CDN 或者我们自己程序 Bug 串号了,自己不被踢下线,没有显性安全提示不合理。

单设备的坏处是——只能单设备,但我们使用微信登录,几乎不会有用户多手机登录同一个微信。

就拍脑袋做了决定。

juniorchen:

产品机制上,「多设备」代表它更接受不贴身的场景,「登录」代表它更允许离线的状态。

1 微信不欢迎用户在不贴身的设备「即另一台设备」开始收取新消息。「微信就像一个常用手机号,它希望你的联系人随时能通过微信联系你,不考虑在线不在线,不考虑设备在不在对方手边。PC 和网页版微信更多是贴身场景下帮助接管手机,是辅助提高使用效率。」

2 微博欢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开始」查看他关注的内容。微博不关注你查看内容时是否使用贴身设备,也不指望你实时在线,完全不在任何设备登录微博的离线状态是被允许的。

3 对比 QQ 与微信,QQ 由于早期的用户习惯,它更能接受离线状态,你能理解对方 QQ 不在线所以接收不到消息。而微信不允许,微信诞生就是贴身永远在线,不接受离线状态,除非你不用微信。

4 支付宝不支持多设备登录,推测原因是因为它越来越在意「贴身」设备的安全性。

希望表达清楚了我的观点。

cicada:

楼上几位的观点非常精彩,我只补充一句,多设备如果造带来产品端的隐患,就不值得做。对大多数产品来说,多设备登录的收益很小,一旦出现隐患就果断放弃。

你是在问matlab simulink的仿真运行时出错?

把红框内的工作文件夹换一个位置,不要在MATLAB安装目录下就可以了。检查电脑是否存在病毒,请使用百度卫士进行木马查杀。系统文件损坏或丢失,盗版系统或Ghost版本系统,很容易出现该问题。安装的软件与系统或其它软件发生冲突,找到发生冲突的软件,卸载它。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 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 *** 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 *** 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构架在Simulink基础之上的其他产品扩展了Simulink多领域建模功能,也提供了用于设计、执行、验证和确认任务的相应工具。Simulink与MATLAB紧密集成,可以直接访问MATLAB大量的工具来进行算法研发、仿真的分析和可视化、批处理脚本的创建、建模环境的定制以及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的定义。

void LEDxianshi() //LED灯显示

{

uint ijj;

tempP0=0xff,tempP2=0xff;//定义为均灭状态

for(ijj=0;ijj<=7;ijj++)

{

if(ask[ijj]==1) //该循环当ask[ijj]为1时tempP0相应位置1,为0时置0

{

tempP0>>=1;

tempP0|=0x80;

}

else

{

tempP0>>=1;

tempP0&=0x7f;

}

}

for(ijj=8;ijj<=15;ijj++) //该循环当ask[ijj]为1时tempP2相应位置1,为0时置0

{

if(ask[ijj]==1)

{

tempP2>>=1;

tempP2|=0x80;

}

else

{

tempP2>>=1;

tempP2&=0x7f;

}

}

P0=~tempP0; //对暂存取反,说明ask[ijj]为1时相应位置LED点亮

P2=~tempP2; //为0时相应位置LED灭

}

内存指令不能read或written,这是在电脑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内存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是CPU直接与之沟通,并用其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命令的重要部件。当你用键盘或鼠标输入某个命令后,CPU就会解释命令并将指令或程式载入到内存中,这样程序才能够被执行。而一旦内存发生问题了,程序就不能被执行,因此就产生了前面我们提到的“该内存不能为read或written”错误的警告。当然,出现了“该内存不能为read或written”的故障也不一定都是内存的问题,电脑中了病毒或木马以及运行的程序本身的Bug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很难分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时半会不好排除,但没关系,按确定、取消,重启,即可。感兴趣的网友可用下述办法试着去解决:

1、打开的程序太多,如果同时打开的文档过多或者运行的程序过多,没有足够的内存运行其他程序,要随时关闭不用的程序和窗口。

2、自动运行的程序太多,关闭一些启动程序, 开始-运行-Msconfig---启动 ,除杀毒软件、输入法外一般的程序都可以关掉。

3、物理内存过小,加大婚理内存;内存和主板没插好或其他硬件不兼容 重插内存或换个插槽 ;双内存不兼容 ,要使用同品牌的内存或只要一条内存 ;劣质内存条或内存条坏了 更换内存条;合理设置虚拟内存。

4、市电电压过大的波动,或者PC机上使用劣质电源,都会给内存带来损害,更换功率大、质量好的电源。

5、PC机箱内充满灰尘,或者PC工作环境相对潮湿,也会造成运行不正常。及时除尘。

6 、CPU、显卡散热问题 ,改善散热 。

7、硬盘有问题 ,扫描修复或更换硬盘 。

8 、驱动问题 重装更新驱动 。

9、非法 *** 作,系统无法执行。

10、 软件损坏 重装软件 ;软件有BUG 打补丁或更新到最新版本 ; 软件和系统不兼容 给软件打上补丁或是试试系统的兼容模式 ; 软件和软件之间有冲突 如果最近安装了什么新软件,卸载了试试 。

11、 系统本身有问题 有时候 *** 作系统本身也会有BUG,要注意安装官方发行的更新程序最好及时补上,必要时重装系统。

12、 病毒问题 杀毒 ;杀毒软件与系统或软件相冲突 由于杀毒软件是进入底层监控系统的,可能与一些软件相冲突,卸载试试

13、试打开CMD窗口输入如下命令:

for %i in (%windir%\system32\dll) do regsvr32exe /s %i 回车

for %i in (%windir%\system32\ocx) do regsvr32exe /s %i 回车 重启。

ask为布尔型的变量

if not ask then 就是当ask的值为false的时候执行

这个程序里面定义这个ask变量是要辨别d不d出提示框的

ask为true的时候在删除的时候就d出提示框给用户确定再删除,为false的时候就直接删除不d提示框

控制面板 -> 卸载程序 -> 找到movies toolbar,把他卸载!

真的是很混蛋的软件,给你安装的程序是movies toolbar,让你认为和askcom没关系,但是却后台篡改你的主页成askcom,让你的主页非常非常慢!!

调制解调都有专门的函数得到基带信号

比如:pskmod fskmod pskdemod fskdemod

时域波形就乘上复载波就行了。

频域波形就是做fft,或者用其他函数观察其功率谱。

以上就是关于【摘录】#ask:关于多设备登录的处理规则全部的内容,包括:【摘录】#ask:关于多设备登录的处理规则、ask做simulink一直处于运行中、有段单片机程序不太明白,希望哪位朋友能够注解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311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