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款如何做账

往来款如何做账,第1张

往来款账户是会计账户当中基本的、常用的账户。往来账户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多个会计科目。往来款就是这类会计科目的统称。也有的一些企业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合并在一起使用,统称为“其他往来”科目。

往来款如何做账?应从如下步骤加以考虑。

一、面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首先应了解它的主要业务内容是什么。会计在做账时,涉及的经济业务是方方面面,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记账时应根据该项业务的实质来加以判断。比如:针对销售货款拖欠或预收销货款时,就用“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科目;针对采购材料、物资等发生的预付或拖欠就用“预付账款”或“应付账款”科目。对于非主营业务的经济业务就使用“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比如职工临时借款,预收客户包装物押金等。

二、记账时,应当明确主要的会计科目和对应的会计科目。比如:销售产品,款项未能及时收到。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等。对于应收账款科目而言,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就是对应科目,反之亦然。

三、划分主营业务往来与其他业务往来的界限。比如说,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就是主营业务往来,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就是其他往来。

四、其他专用科目(账户)。比如:银行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等科目,这些科目从广义上讲,属于往来科目,但是,它们的记账内容是特定的、不变的。顾名思义,是好理解的。

以上说了这些,即根据经济业务来选择用什么样的会计科目记账的问题,有了这个认识以后,事情就好办了。再说一下记账形式上的事。

往来账的账面记载格式,须用三栏式账页来记录这类经济业务。所谓三栏式就是具有“借方金额”、“贷方金额”、“余额”的账页。资产类科目的记账关系是:期初余额+本期借方金额-本期贷方金额=本期余额;负债类科目的记账关系是:期初余额+本期贷方金额-本期借方金额=本期余额。

注意:资产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在借方;负债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在贷方。

技巧一:往来账自查,

在与对方单位核对余额之前,应将全部经济业务入账并结出余额,然后进行往来账自查:

1.审查往来账余额的大小及方向,看是否有不正常的余额和方向,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重点审查相应的明细账。

2.审查明细账时,应当逐笔浏览该账户借贷有无不正常的发生额,有无异常摘要。如果存在不正常的发生额或者摘要等,应审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以确定往来账无错记金额等错误发生。

3.逐笔审查期初至期末业务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并记录日期、金额、发票编号等,以备在对方单位记账时使用。

技巧二:余额核对,

在往来账自查无误的基础上,与对方单位进行余额核对,如果双方余额一致,则表明双方业务记录无误。如果双方余额不一致,则要计算两者差额,并对差额的大小及方向进行分析,查看是否有与差额相同的业务发生,判断是否存在未达账项,是否需要编制“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查看是否有与差额的二分之一相同金额的业务发生,判断是否有账户方向记错的业务。

双方期末余额不一致时,还可以分段核对余额,也就是按月或按季度核对余额,如果其中某一时点的余额一致,则可以判断该时点的业务记录无误,只需核对该时点之后的账目。

技巧三:发生额核对,

造成双方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通过分析差额无法确定双方余额不一致的原因,则需进行发生额核对,核对发生额有以下两种方法:

1.核对双方的业务发生额,可不按时间顺序逐笔核对,而是分别核对借方发生额或者贷方发生额。

2.核对单位往来账中的借方发生额或者贷方发生额,找出借方发生额或者贷方发生额对应的业务。若此类业务对余额不产生影响,则问题可能存在与没有借贷对应关系的业务中,如此可缩小核对的范围,从而减少工作量。

1、最好直接做红字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150000(红字)

贷:银行存款

150000(红字)

2、再做正确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资本性支出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固定资产— 中性公务用车

1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

150000

3、还要转利润分配,应该体现在本年报表的期初数: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0

然后,接下来,你如果对利润进行了分配,也就是说提取了盈余公积等,你还得按原来提取的比例,补充提取。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里面对这一事项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动要进行披露。

4、整个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以上就是关于往来款如何做账全部的内容,包括:往来款如何做账、往来账的对账技巧有哪些、如何调账 往来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767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