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本分析

孔乙己文本分析,第1张

众人

三次笑凸显人性

第一次笑:他们并不在乎孔乙己偷窃与否,并不是出于道德的义愤让他难堪。仅仅是由于他人的出丑能然他们感到快乐,而这快乐不过是一种快感而已。他们的精神空虚,心灵卑下。

第二次笑:众人明明知道孔乙己没中秀才是他的一块大心病,还要故意戳他的痛处。将心比心是人的本能,可众人就是要让他痛苦,非常冷漠、残忍。

第三次笑:孔乙己断了腿,是用手走来的。对人的不幸产生同情之心这也是人性本能。但众人居然嘲笑戏弄,对他人的痛苦毫不在意,这是失去了人性。

————人们以孔乙己的痛苦为乐,又对他的不幸无动于衷。人性已经极度扭曲。

   佛祖说,富人难在慈善之心,穷人难在慈善之举。(富人有能力,但缺乏穷苦经历,很难感同身受,所以难有行善之心。穷人有亲身感受,但没有能力,所以难有慈善之行。)

   众人是穿短衫的穷苦人民,酒馆老板是接待穷人的,众人、酒馆主都是下层人民,他们平日里都不笑,脸色还很难看,可见他们的日子也并不顺心,生活也痛苦,那么他们该对孔乙己的痛苦有切身的体会,因而理解孔乙己的痛苦,怎么反而对孔乙己的痛苦冷漠自私呢?除非他们对自己的痛苦也毫无感觉,极端麻木冷漠。麻木冷漠到极致就是残忍到了极致。一个警官说,丧失了感觉的杀人犯是最可怕的,没有感觉,杀人时不会手软。没有感觉,杀人后不会愧疚害怕。杀人于他们而言,只是吃早餐一样平常的事,他们会继续不停地杀人。因此,麻木冷漠的众人与那些使用暴力的杀人狂是同样的残忍至极。本质上,他们是在鲁迅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同一种人——非人的动物。

   一个社会,如果出现了少数的几个变态杀人狂,那是正常的。如果众人都是变态杀人狂呢?那就是一个恐怖的,不正常的社会。环境造人,根本上鲁迅是在控诉这个病态的社会。如果你呆在这样的一个非人的社会,会是什么感觉呢?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鲁迅绝望的心理,痛苦的灵魂。

   通常作家写冷漠的社会,止于疏远的程度,写出人与人的隔阂与疏离,而把冷漠写到极致的少部分作家,很多只是凭借想象,他们并没有触摸到那冷漠的残忍,只是夸张之笔的游戏之作。而鲁迅,是真真确确体验到了那冷漠至极的残忍。这看似轻松的小说,下笔却是极其沉重,全篇都是“快活”的字眼,充满了反讽色彩。直面这样的社会是痛苦的,但正是这种痛苦铸就了鲁迅的深刻。

  鲁迅在一篇杂文里曾用了庸众与独异个人两个词,众人在鲁迅的眼里就是庸众,而孔乙己其实也是庸众中的一员。

孔乙己:

1、完全被社会抛弃的庸众

一开始小说是写成人对孔乙己的种种戏弄,他被成人孤立了;孔乙己的目光转向了少年伙计,但酒店伙计对孔乙己的鄙弃,说明孔乙己无法被少年接纳;接下来他给孩童分茴香豆,其实并非要表现他的善良,而是孤独的孔乙己渴望得到那么一丝认同和温暖(否则,他怎么不把茴香豆都分给孩子呢),但孩童的说笑虽然不含恶意,但很显然孩童是无法理解孔乙己的。

成人、少年、孩童,孔乙己被所有人拒斥,他被整个社会抛弃。他是非常孤独的庸众个人。

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孔乙己自视甚高是不能成立的。自视甚高是不会屑于与下层人为伍的。自视甚高的人在被自己所鄙弃的人孤立时也不会去寻求认同感的。文中的确出现了孔乙己对不识字的众人的不屑,但我们应该把一个人在整体上一贯情感与他在具体事件中所流露出的一时情绪、态度分别开来。

2、悲剧根源

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而每每陷入困境时,想要摆脱尴尬的方法就是说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仿佛套中人一般,被读书人这个魔套深深套住了。可悲的是,文言文正是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孔乙己的悲剧,恰源于读书,而读书人所奉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照。代表了社会的旧文化。正是这一旧文化(传统文化)造就了孔乙己和大众这样的庸众。

3、代表了知识阶层

如果作者要表现社会的冷漠,孔乙己的身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吧,他是短衫帮的人也无妨吧。由此可见,孔乙己的用意是要代表知识分子阶层,可孔乙己也是被旧时代士阶层的人所抛弃的,他能代表那个阶层的人吗?尽管没中举,被抛弃,可孔乙己身上所具有的重要特性是那个阶层的人所共有的(只是具体每个人多多少少表现得不一致罢了)比如他们所钻研的学问都不是经世致用的,他们都鄙视体力劳动(孔乙己宁愿偷窃也不愿抄书就是明证)。穿长衫是这个阶层的符号象征罢了。这显示了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陈旧腐朽,已是穷途末路了。

孔乙己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13段)。

小说第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介绍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故事发生的地点。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4~9段)、第二层(第10~11段)、第三层(第12~13段)。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第三层(第12~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也是小说情节的结局。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孔乙己是封建文化教育的殉葬品。

《孔乙己》一文以“我”的口吻来写,体现了真实性。“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文章就是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同时《孔乙己》又以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来贯穿全篇,可以说“笑”在全篇:1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2孔乙己在笑声中度日。3孔乙己在笑声中死去。

小说题目是《孔乙己》,是不是一开头就出现了孔乙己呢?不是。是第四段才出现孔乙己的。那么前三段写了什么呢?是写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这里将两种人做对比,一贫一冨,一站一坐,一里一外,一长衫一短衣帮。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孔乙己在第四段出场了,特殊的身份不免引人发笑。这第一次的出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总的印象,做了一全方位的素描。穿着、身材、脸色、胡子,长衫。这一切无不说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理论深深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除此以外还有语言:一“偷”一“窃”显示了孔乙己性格多么迂腐。还有动作:一个“排”字刻画了孔乙己的穷酸相,偏摆阔气,还有神态:“涨红了脸”“青筋”“争辩”显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

第五段是插叙,概括了孔乙己的身世,揭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没落的过程及性格的形成根源。第六、七、八段同样刻画了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如: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得也。”这一言行神态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尤其是孔乙己用“罩”而不用“捂”或者“盖”,说明他跟孩子们闹着玩,说明孔乙己性格善良。

第九段说明孔乙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的人。第十段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这是孔乙己悲惨结局的预兆,把孔乙己推上生活舞台,最后一次亮相。与第一次的出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身材高大”到“盘着两腿”,由语言的“偷”“窃”到小声的“打”“跌”,由动作的“排”到“摸”,由“争辩”到“恳求”的神态可以看出孔乙己的麻木,到了这个时候孔乙己也没明白照成自己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到了这种地步,掌柜的和酒客还在笑孔乙己。孔乙己就这样在人们的笑声中死去了。他的死没有惊动这个社会。他成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一个牺牲品。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比如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孩子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他们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性情温和的一面。 

但是,孔乙己读了书,思想里便全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理想。他渴望得到科举的功名,渴望进学,渴望成为秀才,成为举人,过上有权有势的生活。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却把读书人的身份看得很重,这个身份成了他痴心固守的精神支柱,成为他寻求自我安慰的精神幻想。比如,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阔绰的“长衫客”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比如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以及和酒客们争辩是那“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的歪理谬论,又如当酒客们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时候,他脸上立刻笼上了一层灰色,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表明他内心里十分在意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同时孔乙己也染上了知识分子的坏习惯。比如他鄙视劳动,他身材高大,说明了他有干活的能力,但他却固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不像“短衣帮”一样去干活养活自己,甚至自己乱蓬蓬的胡子不知整理,穿的长衫也不补不洗;他还好喝酒,当他有九文大钱的时候,他会排出钱,要酒要菜,而当他在被打折了腿并且仅有四文钱的这种情况下,他都会用手走着来酒店,从兜里摸出这四文钱,要一碗酒喝。

其次,作为知识分子,他却思想迂腐,对别人说的话,甚至随口说的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此外他还沉浸在“回”字的四种写法这种僵化的知识里。

更为严重的是,孔乙己的这些坏习惯和他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使他没有了营生的能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不得不偶尔做些偷窃的事,所以他的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偷了何家的书被吊打,最终他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孔乙己虽本心善良,但他不面对现实、鄙视劳动、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都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以上就是关于孔乙己文本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孔乙己文本分析、孔乙己 分段简介、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880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