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网吧新政策是哪个文件

2015网吧新政策是哪个文件,第1张

2015网吧新政策是哪个文件 陕西新规规定大学生常去网吧不得认定为贫困生,贫困生标准应怎样认定?

刘佳观点: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不能盲目的一刀切!这就是如同多年来,社会上认定“吃低保”的人群一样,说低保户不能养狗,不能养花,不能外出旅游等等。

我觉得这是盲目和草率的,也是对人性的蔑视。

大家总是认为,吃低保的人就是非常穷的人(这一点我认同),而穷人就不配养狗,不配旅游,不配这个也不配那个,这一点我不认同。

难道穷人就没有了做人最基本的尊严和保障了吗?只要不是养那些名贵的犬类,养一只流浪狗,或者一只廉价的土狗也不可以吗?可能有人会说,人都吃不饱饭,哪有食物给阿猫阿狗吃啊。

而事实上,并无如此,给小狗小猫一点食物还是有的,大不了人少吃一口。

”陕西新规规定大学生常去网吧不得认定为贫困生“——换句话说,就是贫困生不能去网吧。

这样的一个规定,某种意义上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过于武断,有一刀切的意思。

我们这样来想,贫困生的界定是其家庭背景(主要是人均收入)决定的,而不是贫困生本人。

什么意思呢?这就好比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发展中国家,说明中国的经济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但是,中国就没有超级富豪了吗?所以,贫困大学生难道不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渠道和手段来增加一些收入吗?即便收入增加了,那大学生去看场电影,去网吧消费为何就不可以呢?陕西的这个新规,很容易让这些贫困生产生自卑的情绪,这也对这一部分大学生的成长不利,他们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会越发的不自信。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原本就比城市的学生低了很多起点,少开很多眼界,现在这样的规定一出,连网吧都不能去了,那这些大学生会是什么心情?今天是不让去网吧,那明天可能就不让逛超市,不让打车,不让穿外贸的服装,不让使用电脑,不让使用手机……

认定贫困生,是大学帮困助学的基础性工作。

为防止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随意更改认定标准(抬高或者降低),制订基本的认定标准,是有必要的。

但是,认定标准必须符合实际,有关部门部门不能关起门来制订标准,必须就认定标准,进入深入的调研,并广泛征求高校师生的意见。

这次陕西省教育厅规定的认定标准,之所以“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的”会引起争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有的学生去营业性网吧,并不是打游戏、娱乐,而可能是查资料、打印文件。

因为有的大学没有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晚上会断网。

另一方面,即便学生去营业性网吧打游戏,这也不能说明这名学生家庭就不贫困,家庭贫困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有网瘾,但不能因学生有网瘾,就取消贫困生资格,恰恰相反,既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困,还要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虽然陕西省教育厅进行了进一步解释,但是,并没有消除疑虑。

比如,学校提供有网络学习条件,怎么界定?是不是只要提供了,即便学生对网络学习条件很不满,也算提供?如果要实施这一标准,需要教育部门对高校提供网络学习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如针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查询资料,学校要提供全天候的电子阅览室,以及便捷、经济实惠的打印设备等。

再比如,经常在营业性网吧进行与学业无关的消费活动,怎么判断?是不是去营业性网吧,就是进行与学业无关的消费活动?如果不是,谁来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的依据是什么?这一条认定标准,给人的感觉,更是针对有网瘾的学生。

近年来,高校为防止大学生陷入网络游戏,采取了诸多办法,包括晚上10点钟宿舍关灯(防止学生通宵打游戏)、不准低年级学生配备手提电脑等,把大学生进网吧作为不认定贫困生的条件之一,可以说是治理网瘾问题的又一做法。

但这些措施都是“禁止”,而不是疏导,对引导学生减少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并没有多大实际作用。

一些贫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在大学里没有朋友,加之上大学后目标迷失,是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的,媒体曾报道,有贫困生每天吃咸菜、馒头,省下钱去打游戏,对于这类学生,取消贫困帮助,会让他进一步陷入困境。

他们需要的是学校的心理咨询、辅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

做好帮困助学,关键在于以学生为本。

这需要站在贫困生角度思考他们存在的问题,让帮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47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