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平水韵哪个韵部

人在平水韵哪个韵部,第1张

人在平水韵哪个韵部 一东和二冬平水韵为什么不在一个韵部?

平水韵上一东和二冬没在一个韵部大概是因为约定俗成的关系。

最早的韵书是由隋朝陆法言带头弄的《切韵》,到唐初时由许敬宗提出修整韵书、由孙愐编制《唐韵》,之后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而最初的平水韵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金人刘渊编撰,又因刘渊生于江北平水,所以又称作平水韵。

但此书后来也已失传,我们熟知的平水韵则是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的《佩文韵府》。

我们从历代韵书看过来,其中第一、二韵都是东、冬韵。

这两韵不但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完全一直,甚至在古汉语中,也仅仅是主元音略有差异。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提到了关于东、阳韵的关系:“东韵:上古(东汉以前)为 [oŋ],中古(隋唐至宋)为[uŋ]。

(东韵)oŋ和(阳韵)ɑŋ声音相近,因此,从很古的时候起,东阳就能合韵。

虽然在《诗经》里东阳的界限是清楚的,但直到西汉,东阳仍然有合韵现象。

东汉以后。

东阳渐渐疏远了,因为东韵的元音已经高化([oŋ]——》[uŋ]),而阳韵没有跟着高化,所以不能再合韵了。

康熙字典里东又可以叶當經切,音丁。

并示例:《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

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大家注意看,这里的‘辰’和‘东’是合韵的,同时这种类似合韵的情况在诗经中屡见不鲜(如东侵合韵,这也正是很多学者认为东侵是尚属同一韵部的)。

反过来我们看冬韵的变化:上古uəm——uəŋ——中古uoŋ。

自上古起,东冬韵便有区别,而隋唐至宋时,东由[oŋ]→[uŋ],与冬韵则相差无几,甚至不能分辨。

虽然是隋唐至宋的演变过程,但实际在宋之前,古人还是能分的清东、冬之间的差距,而到了宋代,古人基本上就不分东、冬了-------宋人作词基本不辨一东二冬,后世词韵自然也将二者整合唯一。

总而言之,平水韵是延续了《切韵》、《唐韵》等韵书编撰而来,虽然在宋之后的古人对于东、冬已经分不清了,但依然是按着这个分韵原则来划分的,我们写诗便是用的这个韵书;而在词韵上,东、冬却已经是合并同类项了。

至于主元音到底是哪里不同,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平水韵里面,东冬分属不同的韵部。

可是在新韵里面,它们又属于同一个韵部。

或者说我们现在对这两字的读音已经是一模一样的了。

为什么古人和今人,在这两字认识上又如此区别呢?凡事一定是有物质基础的,字的韵部区分同样如此。

可以想象,“东”和“冬”在古人读来,发音一定是有区别的。

因为有区别,所以分属于不同的韵部了。

只是随着年代的变迁,人们的发音发生了变化,“东”和“冬”发音趋于一致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发音了。

事实上在平水韵里面,“东”发“ung”音的,读“dung”,而“冬”是发“ong”音,读“dong”。

两者发声比较相近,但是不同。

这样就很好理解它俩为什么不属于同一韵部了,那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关于发声的演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踪迹。

譬如:京剧里面好多字句的发声就和普通话的发声有明显区别,这个我们是深有体会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由于京剧是传统文化,所以可以认为,京剧里面字的发音比我们现在普通话的发音,历史更悠久。

在唐代中期的时候,就有人疑问了,为什么有“东冬”“中终”的区别,可见,在唐代以前就有了这种区别。

后来的人们在修改韵书时,又比较保守,这种区分就一直流传到今天了。

直到现在,我们在写近体诗时,平水韵对两者的韵律要求,依然然是十分严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12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