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写诗人的问题!其次才是读者的欣赏水平问题。
说是写诗人的问题,是我的个人浅见,无意伤害伟大诗人的创新探索。
切磋交流,各抒己见,切勿对号入座,如有冒犯,敬请海涵。
原因之一:新诗创作同样存在“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新诗创作也要遵循“大众化,人民化”的路子,这样子才行!诗人话说给谁听,诗写给谁看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
诗人臧克家的新诗《有的人》;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都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诗,通俗易懂的好诗,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诗,大家看的懂的诗,正能量,记得住的诗。
具体的讲,就是诗人写诗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大众看的,想没想让你看得懂。
更有甚者,无病呻吟,诗写完了,不知所云,自己也糊涂了,不懂了!令人无语。
虽然说“诗言志”!但是诗歌终究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个人情绪,品德修养,认知度的一种表达形式”。
古语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以为这是写诗人与读诗人,不能共鸣,不能感同身受原因之一。
故此,读不懂写诗人的“新诗意境”,也就不足为怪了。
原因之二:由于诗意诗句要反复推敲研磨,语言表达要求凝炼,浓缩,思想立意高,意象化,写诗人有时意识流穿梭时空,常常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揉雑在诗句里,所以有一点“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距离。
原因之三: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有一个受众的问题。
写诗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只想宣泄,表达“个人情绪”!根本没有考虑读者能不能读懂的事情!说的好听一点,这类诗人想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说的不好听一点,这类诗人属于故弄玄虚的卖弄,佯装风雅,无病呻吟!专门找一些生僻字词,大众不熟悉的典故,生僻的古诗词句,用大众不太熟悉的古今中外骚人墨客的“脸谱”!彰显其与众不同,以证其学问大家,博古通今。
看到这样的所谓白话现代新诗,只能是望诗兴叹喽!
春不摆笑容,目的存活同。
此山此景共物浓,消失在人间同。
更想春花秀丽通,望了养扶哄。
命里求来,命里同,难消失奉。
诗有好处,梦在通,距离神仙好作弄。
现代诗说平逢,望了秋雨过浓,摆在事业松,春做脸庞笑语中,春来怒放消同。
许多现代诗读不懂是词在写,词在比,绘制如心迷,聚在累虚,同让变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