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的政治目标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驱逐鞑虏,就是赶走满洲人。
恢复中华,就是恢复中华(汉)的传统政治文化。
建立民国,就是建立人民用有,人民治理,人民享受的国家。
平均地权,就是把全国的耕地平均分给农民,全国的房屋平均分给居民。
使得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建立相当平均的和谐社会。
但民国的四个目标都没有实现。
驱逐鞑虏:实际上没有驱逐,很多满洲人在日本人的扶植下,霸占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
恢复中华:实际上也没能够恢复。
无论是衣冠还是礼仪,都没有恢复。
建立民国:实质上,国家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
没有建立人民的国家。
平均地权:辛亥革命后,很多大地主掌权,平均地权就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也没实现。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为什么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种说法事实上是有问题的,辛亥革命是在革命党人、立宪党人及袁世凯的北洋系三方合作下,才取得成功的。
武昌起义发起后,革命党人缺少资金,无力北伐。
胡汉民回忆说,一次安徽前线告急,粮饷皆缺。
孙总统大笔一挥——拨款20万,他不知道所谓国库中仅有银元10块。
于是革命党人希望通过谈判,说服袁世凯,让他附和革命,共同推翻清廷。
革命党承诺,如果袁世凯促成清帝退位,那就选举其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为让袁世凯放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特别说明“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再后来,我们知道,在袁世凯的压力下,隆裕太后被迫同意退位。
孙中山也兑现之前的诺言,向临时参议院请辞,并推荐袁世凯继任:“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临时参议院随即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10月,国会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
这个总统职位,确实是和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相称的。
至于其称帝的错误,则是后话。
这个问题应该是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来的吧!不过“大正”认为这个问题定义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袁世凯并没有窃取革命果实,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大家都知道在1911年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地点在武汉,是一些革命先烈和崇尚革命新军趁着清军调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守空虚时机爆发的。
后来南方革命党人在南方各省分分起义,颇有一片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武汉起义取得成功,还成立武汉军政府,南方十几个省也陆续取得局部胜利,开始宣布独立,最后全国革命党人齐聚南京,推荐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然而熟读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是个烫手热山芋,加上中华民国根本控制不了全国局势,就是南方局势都控制不了,南方这些省份只是名义上在中华民国统辖范围内,实际上中华民国政府的政令几乎不出南京,这些省份实权都被一下鱼龙混杂革命投机分子、军官、旧官僚把控。
而且这些省份军头们分分向中华民国政府要钱、要权,本来孙先生认为只要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可以掌控整个局势,其实是想多了,这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就是一个空壳子,内部矛盾重重,一个简单松散联的合体,其实是各自为战。
而这时清朝并没有灭亡,名义上还拥有者广大北方地区,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辛亥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然而中国北方大部分省份都是被权臣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所掌控。
就在这种状况下,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谈判,如果袁世凯能劝说清帝退位,就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以退为进,以更小代价获得中华民国全国统一。
后来历史我们也知道了,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达成了协议,袁世凯也做到让清朝皇帝溥仪退位,发布退位诏书,促进中华民国兵不血刃统一全国,这可算一个了不起功绩,而且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就是有些政治问题不一定通过暴力革命解决,还可以通过政治谈判。
而袁世凯做到自己承诺,获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这是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且就当时局势而言,唯一能掌控全国局势震得住全国各方面势力的人只有袁世凯,而且袁世凯也为维护全国统一做了很多贡献。
但袁世凯倒行逆施称帝,违背历史发展趋势,遭受骂名这也是无可厚非,加上死得比较早,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新军变成了北洋军阀,互相混战,加上南方依然是革命闹不停,本来很好发展局势的中国变的一片混乱,导致四分五裂,还真是时也命也!最后“大正”想说的是从种种历史迹象表明,袁世凯没有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而是通过努力获得应得的东西,更不是什么窃国大盗,污点就是倒行逆施的称帝,最终没有得到善终也算是对他的惩罚吧。
另外“大正”认为这个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其实不怎么样,几乎是有皮无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