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写了五件事:1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2母亲送哥哥,3母亲帮助邻里,4母亲保护我免受鬼子残害,5筹钱给我上学。
文章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以及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
胡适我的母亲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不是所有母亲都是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气可恨的,你们觉得呢?谢谢邀请。
我母亲毕竟是人是女人,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文化和思想等修养受限制,言行当然做不到尽善美。
她和父亲的感情不好,我的身体状况差,我家的环境和经济条致她的生活压力大,导致我从小就在她的嫌弃,甚至虐待中生活成长。
但她对我的其他弟弟妹妹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对我小妹她七个儿女中最小的孩子,她的“小棉袄”。
母亲宠爱我小妹真的像小棉袄。
小妹小时候长得大头宽额,小眼大嘴,细瘦长小的,不算漂亮,但母亲把她当宝。
农闲,她自己照顾小妹;农忙,交给经济条件好但仍康壮的外婆带,若外婆没空带,母亲交给我们几个年长的作哥姐的带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小心耐心照顾好小妹,生怕她的“小棉袄”被磕了碰了,少了一根头发。
平时走亲赶集什么的,母亲总是带小妹去,把她的“小棉袄‘”当作宝贝向亲戚朋友炫耀。
我年长小妹十四、五岁,同样是女儿,眼见母亲这样宠爱小妹,却不待见我,动不动就训骂我,打我,嫌弃到我怀疑不是她亲生的了。
我们成年,各自成家立业后,母亲视待我和弟弟妹妹们也有异。
我远嫁几千公里,六个弟弟妹妹都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工作生活,我小妹在家乡的省府工作生活。
按理依情,难得回去省亲一趟的我,她应该更怜爱我,可是……我一、两年才有空回家乡一次,母亲自己养一群鸡,父亲见我回去,吩咐母亲抓只鸡杀,母亲一般都不怎么乐愿。
我小妹一回去,她灿烂的笑容几乎遮住了那双小眼睛,一小跑追着放养的群鸡抓鸡来杀。
我孩子正好在我家乡所在的城市上大学,前年,我回家乡工作一个学期,放暑假,我回娘家住十来天,母亲养的四只蛋鸡生了很多蛋,母亲都不舍得拿一个鸡蛋煮或做菜给我吃,当然,弟弟们”包”了我那十来天的伙食。
我耳闻目睹母亲每天都到鸡窝掏鸡蛋,攒下了几十个鸡蛋,令我可笑可气的是,老太太拿到鸡蛋就啐啐念念着:留给你小妹下次回来带回城里吃,城里真正的草鸡蛋价格高呢……我的老妈,小妹俩口子的收入一个月比我一年的收入还多,您竟担心她在城里买不到草鸡蛋吃!血浓于水,我是老大,是弟弟妹妹们的大姐,长兄为父,那也可以这么说,长姐为母吗?可以的话,我不和弟弟妹妹们争宠。
母亲,对我来说,虽不可亲,但不可让我为此而恨之。
“世间没有不是的父母。
”这句话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涵义,还有不可估量的人伦价值。
从因果的意义上来说,父母亲又是子女的一份福田。
父母亲还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映射着自己的孩子将来怎样对待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