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树的失落 在苍茫的戈壁荒漠上,有一种树,它有“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美誉。
它又有着“活着的化石树”之称。
它便是胡杨树。
——题记胡杨树 在大漠中站成风景因听不到驼铃寂寞而死死了还屹立不倒 是树已经枯了 是木依然站立还是在遥望远方的绿洲 或回忆过往的葳蕤 甘当苍鹰的驿站是耽心北归的大雁迷航胡杨树 铮铮铁骨 已感受不到沙砾打击也没了落叶的失落感 朝阳里沧桑 夕阳下落寞 胡杨树 是沙漠里一群诗人迷失了方向 坚守的伫立 没有驼队陪伴 没有鲜花芬芳 只有蓬草作邻站立着,就当存在着 倒下了,还是存在着2017年于银川
问题:有没有描写一棵树或者一座森林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文章推荐?哪些书中曾写过类似的?前言古人的传世的作品中,有不少写树的诗句。
下面录入几首最有名关于树的作品。
一、郁郁涧底松左思《咏史》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了一棵生长在山涧底下松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用一棵松树,比喻了怀才不遇而出身一般的人。
二、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写了一棵柳树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据说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所种,到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时,这棵树已经在百龄上下。
开元年间,正是唐朝的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 -762年 )年富力强、文治武功,当时四海升平,国富民安。
到了长庆二年时,唐朝历经了安置之乱、繁镇割据、宦官参政,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
这棵不起眼的柳树,却经历了百年的风雨,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三、万条垂下绿丝绦相对来说,贺知章的《咏柳》流传更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只不过,这首诗过于浅显,没有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那种今古之叹与盛衰之感,更没有左思《咏史》中的松树的寓意。
可能就是因为简单易懂,所以常常被作为幼儿必读的一首诗。
四、身是菩提树佛家传说中,也有一个著名的树。
传说五祖弘忍退位时,想找一个子弟做继承人。
方式很简单,看看谁写的偈语更好一些。
于是大师兄神秀写了一首绝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众人均以为五祖衣钵一定会传给神秀,没有想到,厨房里打杂的慧能竟然也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被五祖看中,于是将衣钵传给了慧能,这就是后来的六祖。
结束语古人的咏物诗词,常常含有寄托,例如左思《咏史》中的涧底松,又如白居易的长庆柳。
而佛家的菩提树,虽然确实有这种树,但是诗中的树则是一种象征或者比喻。
心中有树与心中无树颇能令人回味。
关于慧能与神秀的故事,老街也曾经写过一首小诗:身无菩提树,心无明镜台,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