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体现了慧能对“禅”的理解。
或许,五祖认为他的“偈”更近“正解”,才让其当了“六祖”。
“禅宗”,由菩提达摩所创。
一说,达摩于梁武帝时从南天竺来广州,后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沉思9年,创立“禅宗”。
史上能见到关于达摩“传禅”的最早记载,是唐代《续高僧传》。
其曰,达摩为南朝宋时入中国。
比梁武帝更早了一些。
达摩的“禅宗”,即“二入四行”之说,通俗讲,就是主张通过禅定修心见性。
“禅宗”,又因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佛性,亦称“佛心宗”。
就是说,“禅宗”,不把重点放在解释教义上,而是强调“禅定”修行。
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以《楞伽经》授徒,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
达摩弟子有慧可,一名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是为五祖。
五祖立东山法门,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声大震。
其中最有名的弟子,有神秀、慧能二人,后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
“北宗渐门”,强调“藉教悟宗”,主张渐悟。
“南宗顿门”,则强调“教外别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禅宗”以外佛教各宗,亦讲“修禅”,但均认为须以参透教理为要;而“禅宗”不同,这是最大区别。
相传,南北二宗渐起争执,于是,五祖弘忍以“作偈”,遴选嗣法弟子。
北宗神秀所作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南宗慧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据说,五祖认为神秀未见本性,也就是没得“禅宗”要领;而以为慧能深得其禅之心要,于是密授法衣,认可其嗣法地位,成为“六祖”。
“要领”是什么呢?就是神秀还离不开教理,而慧能认为可以不去管教理,“禅定”修心即可。
后来,北宗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还是相当辉煌。
著名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等人。
慧能,638-713,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
六祖传袭“禅宗”,强调心性本净、佛性本有,即心是佛,觉悟成佛不需外求,不必读经,不用礼佛。
这一说法,相当于挑战佛祖释迦牟尼的绝对权威与佛教经典的神圣地位。
有人认为,由此便破坏了佛教僧侣平日生活的固有本色。
也有人认为,六祖实行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大改革。
但更多的人,认慧能为禅宗真正创始人。
中唐以后,南宗成为禅宗正统,在士大夫和平民中有较大影响。
慧能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等授徒。
门下,著名弟子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菏泽神会等。
青原一系,后形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一系形成沩仰、临济两宗,合称“五家”或“五宗”。
其中以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
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又合称“五家七宗”。
慧能弟子,集其语录,编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唐柳宗元、刘禹锡集都有《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这是因为唐宪宗曾谥慧能为“大鉴禅师”。
再往后,“禅宗”渐趋衰微,禅师们又回头学习教理经典,注重经文研习记诵,并与其他教宗修持方法相融合。
影响力就小多了。
8世纪,朝鮮僧人信行入唐,师从普寂门人志空习法,以后将北宗禅传入朝鲜。
9世纪,朝鲜僧人道义学南宗禅于智藏,将南宗禅带回国,成为朝鲜禅宗主流。
12世纪,日本僧人荣西师从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习法,将临济宗传入日本。
13世纪初,日本僧人道元受法于曹洞宗系如净,后将曹洞宗传入日本。
大概就是这些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先天就具有的佛的智慧。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佛也是从人开始修行,后证的“空性”明心见性。
佛告诉我们你修行后,也会彰显出佛性。
和我一样,一点没有差异。
“空性”是宇宙和人的“本源(真理)”是没有“相”的。
《金刚经》和《心经》说的很清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