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城市定都朝代最多

中国哪个城市定都朝代最多,第1张

中国哪个城市定都朝代最多 中国历代哪个城市定都的朝代最多?西安如何成为定都朝代最多的城市?

感谢邀请!西安“如何”成为的?这种带有导向性地域黑的题目,其实是没有回答的必要的,但邀请之下,总不能负了邀请之信任,于是还是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连接人和人之间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交通和信息交流。

古代交通和信息的交流效率极差,人类的活动容易被一些自然因素阻隔,所以古代是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

所以,地理在古代就成了最关键的统治因素:1.安全方面。

从潼关进入关中后,大家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象走进了一个大口袋,而口袋的口就是潼关。

北边是几百公里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根本无法逾越。

南边是秦岭,如墙分割,更难突破。

所以,建都这里,比较安全。

2.经济上。

关中为最早的“天府之国”,自韩国人郑国“弄巧成拙”为秦国修了郑国渠后,关中成了著名的粮仓。

加之外围的天然壁垒,这让关中近可以守,远可以攻。

4.军事上“天子守国门”,这是最稳妥的一种守江山的方法。

关中离北边游牧民族不远,本来这么近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结果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偏偏有关中这么极为易守难攻的地方。

5.关中自古出豪杰。

关中的人,从秦朝时开始就建立了一种勇武,坚强,朴实的特点,只到现在,陕西的兵源都是非常好的,您不不妨试着看看部队里当官的陕西人,你就会知道他们的特点了,这就是骨子里的遗存。

总结一下,关中气候适宜,著名的粮仓,离外敌又比较近,极为易守难攻,这在交通及信息极不发达的古代,让长安成了最著名的建都地。

(图片来自网络,如牵扯版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谢谢题主邀请。

唐以前,历史上排得上号的王朝,大多都以关中平原核心区西安为都城。

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过:“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句话一直到唐末都大体是对的。

之所以西安成为定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中国地势分三级阶梯,自青藏高原,过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到华北平原,整体呈现从西向东,由北而男,居高临下之态势。

关中平原(西安)拥有扼控天下的区位优势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引以为傲的农耕经济均在黄河周围发祥。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至少是宋以前),以关中平原核心的北方是整个中国的中心,其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都比南方发达。

在此背景下,自周代商开始,围绕关中平原的“大中原”政治范围就建立起来了。

周、汉、唐完成统一后均定都西安。

从地理上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以关中为核心区域,定都西安,背靠青藏高原,面朝洛阳和黄淮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具备出色的战略位置。

从地图上看,关中平原在今天陕西甘肃一带,而西安就是他的核心地带,该地犹如一把尖刀,横亘在中国地理中心。

它北方是黄土高原,西方是青藏高原,南方是巴蜀盆地,东方则是广袤的黄淮平原(河南、山东、安徽部分)。

对于定都西安的王朝来说,北方、西方、南方,均不容易受到威胁,而面对东方则犹如猛虎下山,有气吞山河之势。

比如,大汉,刘邦虽从蜀汉起家,但也要“暗度陈仓”取“三秦之地”,进而与项羽争雄天下。

又如,大唐,即便李家根基在太原,但也必须都长安,以长安为中心,出东方取天下。

2.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对于冷兵器时代而言,北下比南上更具有优势。

北方偏北有关中平原,偏南有黄淮平原;南方有江东平原(江浙一带)、豫章平原(江西一带)。

但总体而言,我国南方平原面积狭小,整体以丘陵地貌居多,且各战略区之间不容易联通。

不像关中和黄淮,打通洛阳盆地之后,可全线大贯通。

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如南方要北上,光组织的兵力就要翻越崇山峻岭,集结到荆州或南京,整顿之后才能北上。

而北方则可以逸待劳。

在战略上,北方更具优势。

所以,无论是大周、大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强势的一方都是自北方整军备战,以猛虎下山之势,力压偏南政权。

而偏安一隅的南方,只能以长江为天险,苦苦坚守。

因而,充分享受了关中地域优势的胜利者,自然会优选西安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和控扼天下的都城。

当然了,有唐一代,是长安和洛阳双都,很大程度上,是统治阶级摆脱关陇贵族集团的政治考虑。

二、宋以前,黄河流域的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综合实力比南方更有优势,以西安为都城就是优选方案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晋之前,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

直到三国时期,孙吴的江东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曹魏所在北方,人口和经济依然远超吴蜀。

第二阶段,从西晋至隋唐五代,东晋的第一次衣冠南渡,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人口,中原士族不得不开始大力开发南方,但由于南方起点低,这一阶段,北方整体上依然强于南方。

第三阶段,南宋的第二次衣冠南渡,再次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人口,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随着元灭南宋,部分南方人口又进一步到广东、福建等更南的地方生活。

此后,中国经济才完成了向东南偏移。

于是才有了“天下给养,仰赖东南”的说法。

当然,中原人口被迫南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关中和临近的中原(河南)已经被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劣,黄河泛滥更是家常便饭。

这不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故而,客观上也需要南方经济补上来。

在宋以前,一般都是北方政权要强于南方政权的。

由于综合实力的差别,北方统一南方要比南方统一北方容易,北方政权在逐鹿天下后,定都在关中的西安就是理想化的方案。

比较有意思的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动过迁都西安的念头,他说道:“吾将西迁者,无他,欲居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这说明,直到宋代,关中的西安依然是天下少有的定都的好地方。

不仅如此,在战略威胁上,关中一直有着极强的优势。

比如,李自成走吕梁,从居庸关攻破北京(关中平原势力击垮河北平原势力);再比如抗日战争时期,陕北敌后根据地对于日军的威胁。

所以,西安所处的关中,就战略地势而言,优势不言而喻。

在经济重心没有完全南移之前,一直是比较好的定都之所。

即便自宋之后,无朝定都,关中也保持着极强的战略威胁,助王者兴兵不在话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000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