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孔融让梨有什么感想

读了孔融让梨有什么感想,第1张

读了孔融让梨有什么感想 读了孔融让梨,你有什么感受?在“孔融让梨”中,大家是怎样称赞孔融的,其中讲述了哪些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阐述了兄弟之间友爱、谦让的美德,引申出后世要遵循公序良俗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典故,大人们经常拿这个故事来教育小孩。

然而,如果你读过这个典故出处的原文记载,你会发现几个有趣的文字。

据《后汉书·孔融传》李贤作注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有趣就有趣在这句“宗族奇之”这四个字上。

一个小孩子的行为,为什么会让众人感觉惊讶和奇怪呢?按照常理我们会认为,孔融家族之所以会感觉到惊讶,是因为一个四岁的小孩子竟然这么早熟,在字都没有认全,更遑论是非对错观的年龄而懂得谦让,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不是因为孔融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和认知,对世俗默认的行为准则和分配方式进行了一种新的诠释和理解,所以才会“宗族奇之”?如果是第二种,我想,孔融让梨的故事才会更有意义。

比如,当我们普遍认为小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东西的时候,然而我们是否有反思过,父母在资源分配时的初心是什么?是否能够尽量做到各取所需、公平公正呢?如果过于偏向一方,那对其他人会造成什么心理影响?如果一味地牵就小孩子(或弱者),倾向性明显偏移,这会让其他大一点的孩子(或强者)感觉到不公平而心生不满,不利于公序良俗的稳固建立以及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

孔融让梨这个典故包含着孝文化,家庭教育,以及个人的修养,是后代学习的一个经典案例。

一.百善孝为先,孝明面上是爱护尊重老人,实际体现在多个方面,孝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时候的举孝廉,可以看出古代对孝还是有很看重的。

二,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可以教出这么懂事的孩子,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学习优秀的家风,可见家庭教育对后代的影响很深刻。

三.孝也是看一个人是否能成大事的标准,一个人不懂得孝,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怎么成就大事。

成大事的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春秋时期管仲在对齐桓公的提问是就说到孝这个大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10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