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事工作会议

学校人事工作会议,第1张

学校人事工作会议 学校行政会都需要什么人参加如何做好学校人事管理与服务工作?

四个主干方向,公供参考: 一、要坚持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现代企业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性化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 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尊重员工个人追求的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关心员工的自我进取,突出每个员工层面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要将人性化管理原则贯彻到人事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知道员工想什么,需要什么,遇事从群众出发,比如,在绩效考核环节,指标不要过于繁琐、僵硬,切忌重报表而轻实绩,有的考核人本因素不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不能深层次的赢得员工的心。

因此,一定要在考核中加强对员工奉献精神的考核,对企业的态度、责任感、服从性、协调性、个人修养、集体荣誉感等因素的考核。

当然,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实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其次,人事部门要由行政领导部门转变为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控制、教育、激励的管理服务部门,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各种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另外,要保证企业人事管理政策的公开性、稳定性、协调性和连续性。

人性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必须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

只讲人性化,不讲规范化,就有可能助长个人主义而影响集体利益;只讲规范化,不讲人性化,就有可能形成僵化局面而影响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要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应进一步加大搞活企业内部分配的力度,要将员工的各种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使员工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奖金的分配向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向重点岗位和生产一线倾斜,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突出贡献与一般贡献不一样,努力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三、要建立一支优良精干的人事管理团队。

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是一个窗口单位,是一般员工进入企业工作所接触的第一个部门。

在员工的心目中,人事管理工作者是代表企业行使具体的管理职能,他们在作风、人品、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树立的自身形象是员工的一面镜子。

因此,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贡献不仅仅是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其无形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企业人事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就应是政治思想素质高的同志,即作风正、有事业心、有工作能力的同志。

人事管理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思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自觉性。

人事管理者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企业责任感、荣誉感。

企业人事管理者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要完善信息化管理。

企业人事管理者必须养成使用信息的习惯, 认真分析现状, 科学预测未来, 把信息的使用贯穿到整个人事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去。

首先, 决策者要有使用信息的习惯。

在企业诸多事务中,特别是大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事工作的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决策的重要性。

信息化决策既是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又是人事管理上水平、上层次的有效手段。

其次, 决策者必须及时使用有效信息。

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 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产生的。

若决策者不能及时使用信息, 信息将迅速失去参考价值, 以至于决策失误的产生。

最后, 决策者必须正确使用有效信息, 信息必须用得其所。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企业只有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 才能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成效。

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 既要重视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更要加强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这是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都是大学一把手,人事任免是校长说了算还是书记说了算?

回答这种问题,话不能说得太过直接。

虽然高校属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人事任免的话语权,毫无疑问掌握在书记手里。

针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简单来说:党委管方向、管大局,校长管执行、管落实。

书记是党委的班长,党委班子的召集人。

方向和大局怎么管?人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所以实际上,书记就是“一把手”,校长属于“二把手”。

一、干部人事任免的程序在高校,想要提拔一名干部,与地方是相同的。

需要经过前期的动议,中期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后期的上会研究、公示等一系列程序。

在这些环节的背后,对于干部有重大掌控权的就是两个人,那就是书记和校长。

一般而言,二者在前期的动议阶段就会有非常深入的沟通,特别是涉及学校机关中层负责人和二级学院的党政主要领导,必须深入交换意见。

对于有关重要人选,二者必须达成一致,以便后续可以顺利成行。

在这个动议的过程中,二者其实就是交换意见,达到平衡。

二、书记的话语权要高于校长很多人会问,那二者都交换意见了,是不是他们想要提拔的人,一定会实现?这就不一定了。

举例来说,校长想要提拔的人,书记如果认为不合适,那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但如果书记想要提拔某人,校长除非十分不认可,否则还是会成行。

一般来说,书记非常看好的同志,那在他的任期内,会得到比其他同志更多的照顾。

三、书记还要和其他班子成员沟通在动议阶段,书记并非只和校长交换意见,也会和其他班子成员进行深入沟通,比如副书记、副校长等。

这些班子成员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人选,供书记和组织部门参考。

对于这些副职领导的意见,书记当然会考虑,也会适度地采纳。

最终,书记和组织部门会统筹校长、以及其他副职领导的意见,一并提出有关的干部人事建议人选。

单单是这个程序,就会看到,书记不仅有前期的提议权,还有中期的沟通,甚至还有后期的统筹权,这都是校长所比不了的。

说到这里,你觉得校长说了算还是书记说了算呢?

首先纠正一点,现在的高校,书记才是一把手,而校长是二把手。

按制度层面上说,高校的人事任免,应该是党委书记有更多的发言权。

但是现实中,可能不是,反而是校长说了算。

这就要从高校的运行机制来说起。

一、谁是才是制度规定的一把手?在制度层面上,大学与地方政府是一样的,都是党委领导下的负责制,只是地方政府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而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的下的校长负责制”。

谁是党委的负责人?显然而然党委书记才是,不可能是校长,也不可能是市长、县长,因为校长、市长、县长的党委职务只是副书记。

这就表明了,高校的党委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是真正的当家人,是真正的班长。

二、在人事任免上到底谁说了算?高校提拔干部的程序大致是如下四个步骤:①在人事工作上,党委书记具有优先权,只有党委书记决定开展人事研究,组织部门才能开展下一步的人事提议工作。

②在人事提议上,党委书记可以推荐人人选,校长和其他常委也可以推荐人选,但都必须在常委会研究前达成一直共识。

这里很明显,只有党委书记和校长推荐的人才有更大的分量,其他几乎都是陪公子读书。

这一步,党委书记和校长几乎是对等的。

③在开小会研究上,如果书记和校长在推荐人选上达不成共识,那么就会组织召开书记、校长、常务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参加的小型研究会,共同研究确定人选。

这一步,就看谁的影响力大,看谁的根基深,如果书记的根基深的,大家肯定同意书记推荐的人,否则就是校长推荐的人。

④在集体研究上,确定提拔人选后,就是集体研究表态。

一般来说,书记和校长都达成共识了,其他常委也不会反对,除非有深仇大恨。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步一般不会发生。

无论是书记,还是校长,一般都会做出让步,肯定是你来我往、相互妥协,这次你让一步,下次我让一步。

当然现实中,也有强势的一方,不要么是书记或者校长说了算。

如果是书记说了算,毕竟书记不同意是不能上常委会研究的。

如果是校长说了算,校长肯定非常强势,根基非常深,书记比较懦弱。

三、现实中为什么很多都是校长说了算?以往的高校,重大事项确实是校长说了算。

为什么会这样呢?①校长负责高校中心工作。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研究工作。

教学研究工作几乎是高校的全部工作,都属于校长的主管业务,不仅涉及大量的人员、经费,而且还涉及广大教师的职称评审,等等,这些都是校长职权范围的事,甚至可以自己说了算。

在普通教职工眼里,就会认为校长可以决定一切。

②校长大多是本土出生。

以往,绝大多数校长都是本校成长起来的,在本土成长校长,根基深,自然而然有人缘、有先天优势,能够得到更多人支持。

③书记大多是空降的。

高校书记往往是空降的。

由于是空降,没有先天的人缘基础,单q匹马,在重大事项决定权上肯定干不过校长。

四、目前,高校书记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越来越发现,以往的大学书记成了摆设,这种情况有太多的弊端。

所以,各级都加强了党委书记作为一把手的职责地位,无论是在管大事、把方向上,还是在教学研究工作上,书记都发挥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现实中,在重大事项上,书记和校长都是共同商量、共同研究,很少出现互不妥协、互不相让的局面,毕竟都是高级别干部,这点大局意识还是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288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