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那些中小型国企一样,相信一包就灵,结果基层小供销社引进承包,而承包人涸泽而渔,后来就没有后来了…2.恪守底线,不敢像私人小卖部那样敢于突破底线,进点儿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输在起跑线上了!3.负担重,当初进去的人有些人有关系,吃苦往后,争利在前……懒得上班还要待遇和福利……
供销社的情况我知道一些,1975~1978我在基层社当营业员,卖过副食,棉布,五金电料,生产资料。
当时是计划经济,1980年起我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放开经商限制,自然人都可以经商,做买卖。
这种个体经营较供销社集体所有制来说,更具有很多优势,成本低,费用低,效率高,周转快,好管理,库存小,本钱轻等。
相比较而言,供销社的体制干不过个体户,干不过私营经济,所以基层社效益不好,现在还有这个机构,经营一些特殊商品,化肥,种子,农药等。
总的看,船小好掉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