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发展和生存,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
只有强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今后激烈的意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下面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组织领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决策者、管理者,一支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领导机构,有利于凝聚广大教职工,有利于协调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的制度保障。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如备、教、辅、批、考、评、奖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制度和质量标准。
这些制度不仅使教学工作具体化,具有可 *** 作性,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有机的渗透到各学科所有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这些制度应整理汇编发至每位教师手中,使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教师主动、自觉的将教学质量扎扎实实落到各自教学活动中去。
以制度管人,实行民主管理,可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合理性建议,对学校领导和办学实行民主监督。
三、施目标管理,完善教师业务跟踪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使得学校复杂的工作体系能够沿着管理目标的轨道“令则行,禁则止”,有条不紊的健康运转,使学校的工作纲目清晰,政令畅通,管理更加到位。
建立教师业务跟踪制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证据,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是教师师德、教学、教研、继续教育等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真实而全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脉络,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加大常规抽查力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 各校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 但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狠抓教学质量。
有质量, 学校才能生存。
有高质量,学校才能发展。
深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明确学校各教学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考试、听、评课、集体备课等)对教师的要求。
完善师生评价细则,狠抓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加大常规检查力度,除定期进行检查外,便应加大平时的常规抽查力度,踏实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避免各种临时抱佛脚现象,及时掌握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不断调节教学策略。
五、加大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建立的新课标相适应的“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职工研形式,是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
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积极倡导教学研究、教学法观摩、教学讲座、集体备课和随机听课制度的建立,通过教研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教学法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分折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及时与同教师交流、探讨、总结和反思,不断调节个人教学习惯、角色定位和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水平在以后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六、大力开展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活动。
教学法质量要提高,学校还需要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计划,完善平时质量跟踪评比,不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抽考与竟赛,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欠缺,调整教学法计划、教学法方法,及时补缺补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在平时抽考和学科竟赛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面,采用不同形式,多以班集体进行评比,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是关键还有老师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的态度并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钟教育部提出"两减"要求,学校强调狠抓教学质量,老师怎么办?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经是好经,让极个别的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教育部是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每出台一项新政代表的可是党和政府的决策。
为了中小学生们的“两减”,意味着对全国中小学生的关心关爱,意味着保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而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具体到每所学校的领导,出于某种目的的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用什么样的办法和如何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用“狠抓教学质量”的名义来要求老师们,表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实际上就看校方领导对教育部“两减”要求的理解程度。
老师们面对的是上级的“两减”任务,另一方面是所在学校领导要求的提高教学质量,夹在中间的任课老师却是为难。
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比较尖锐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育部顺应民心,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有些政策措施已经具体到老师们便于 *** 作的程度,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允许书面考试等等。
因为国家的教育规模庞大,全国各地分布着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校,上级的方针政策到了基层以后,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被打折扣的现象。
校方“强调狠抓教学质量”这并没有什么错的地方。
问题就出现在每个教师个人是如何来把握的。
任何行业、任何部门的领导抓工作质量,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都是正确的,应当给予正面的肯定。
至于“教育部提出的‘两减’与学校强调狠抓教学质量”,二者并不矛盾。
“两减”并不意味着就不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时多从课堂上下真功,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在任何时候都是学校、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和责任。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改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向课堂要效率,重点在课堂上,在不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题下,将学生们的从没完没了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完成两减任务。
具体如何 *** 作,全凭任课老师们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再难办的事情也得办。
工作都是人干的,困难肯定是会有的。
任何人从事任何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遇到难题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
推萎扯皮,牢骚不满于事无补,反而还会伤及个人。
(原创于:2021/09/06)
这并不矛盾。
教育部提出的“两减”要求,主要是从对学生的身心关爱、确保学生健康成长这一角度去考虑的。
学校强调要抓教学质量,这本身没有错,因为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内容之一,是立校之本。
目前各学校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是狭义的,纯粹指的是教学质量,说白了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
其实教育质量的本身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质量,它包括孩子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内容;另一方面指的是智力因素,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
自从两考定输赢这个评价标准在全国各个学校实施之后,可以说所有学校对教育质量忽视了前一点,重视了后一点,将教育质量全面的理解为纯粹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
这种狭义的理解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是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要减负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上下功夫。
一是要深刻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要遵循教育规律。
要将教书和育人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只教书不育人,只抓教学质量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是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课标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认真备课,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应该准确理解,准确定位,这样才能按课标的要求落实教学任务。
第三要认真备课,在备课上要狠下功夫,要全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情景、备教法、备学法。
要在尊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以课堂为主要学习阵地,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绝不能将课堂的教学任务移植到课后或者无节制的作业练习当中。
第四要实施分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和综合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分类布置作业,不搞一刀切,这样,学生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就会有收获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第五布置作业要精挑细选。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业,争取通过作业消除学生的疑虑,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千万不能拿到一套试卷或练习题不加甄别,一股脑儿全部布置给学生,这样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并不一定能起到真正的巩固知识,提高质量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