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宋濂是著名的文学家,关于宋濂的故事有哪些宋濂苦学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前面几位老师的回答已经对“宋濂苦学”的故事介绍的很全面,不再赘述。
关于题主的问题:宋濂苦学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的理解,题主提问的目的不单纯是想知道宋濂苦学的故事本身,更主要的是这个故事的主旨思想。
大家以为呢?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成才经历很值得后人借鉴。
我们耳熟能详的《宋濂苦学》是一段苦学励志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一、胸怀大志尽管《宋濂苦学》故事中没有说明这一点。
但是宋濂身处逆境,家贫如洗,为什么苦学?只能说明宋濂从小立志,想通过刻苦学习来成就自己的人生。
二、勤学苦学宋濂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宋濂经常借别人的书读,每每有书读的时候,便会废寝忘食。
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苦学的宋濂依然坚持不懈,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能阻断他勤学上进的心。
三、讲求诚信宋濂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宋濂,于是宋濂能够阅读很多书。
四、谦恭做人宋濂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为了得到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指教,他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前辈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前辈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遇到老师斥责人,宋濂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所以宋濂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五、逆境成才故事里讲到:当宋濂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
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d,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宋濂洗手暖脚,拿被子给宋濂盖上,宋濂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在旅馆里,他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而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
而宋濂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因为宋濂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宋濂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六、学有所成宋濂通过苦学,最终成为大文学家和一代著名的文臣。
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著有《宋学士文集》,《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等等。
透过《宋濂苦学》故事,结合宋濂的人生经历,给后人的启发是:一个人从小就胸怀大志,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才不分顺境还是逆境,逆境照样可以成才。
要想成才,不仅要刻苦学习,还要谦恭做人,诚信做事;人之成才要学以致用,为国为民,这样才算功成名就。
大家以为是不是这个理?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他的头衔十分丰富,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并且名列“明初诗文三大家”。
明太祖朱元璋对他不吝赞美之词,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他虽然小时候体弱多病又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一代大师,担任过太子朱标的老师,制定过明初的宫廷礼法,主修了《元史》。
苦学让一个寒门子弟变成了开国元勋,那么,宋濂苦学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想知道宋濂早年求学的经历,我们要多亏一位名叫马君则的明朝太学生,他是宋濂的同乡,在有人将他引荐给宋濂时,他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给宋濂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为了勉励这位同乡,宋濂将自己年少求学的经历写成《送东阳马生序》来赠予马君则,这样我们才能够读到这篇宋濂的“自传”。
宋濂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写道:“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年幼的宋濂虽然热爱学习,无奈家中根本买不起书,于是宋濂便从有书的人家借来看。
可是借来的书往往来不及仔细琢磨便要还回去,于是宋濂便自己抄写,计算着日子,如约把书奉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天气很寒冷,以至于砚台都结冰了,非常坚硬,宋濂的手指甚至冻僵到无法弯曲伸直,但他还是不懈怠于读书抄书。
抄完后,宋濂便跑着去还书,一点也不敢耽误期限。
正因宋濂的守信和好学,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为了得到水平更高的老师的指导,宋濂奔波百里,去找附近有名望的老先生。
宋濂恭敬地提出问题,俯身侧耳向老师请教,有时候老师生气大骂,宋濂就更加恭敬礼貌,等到老师高兴了,他才再度提出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后来宋濂前往更加遥远的地方学习,他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跋涉,那时冬风刺骨,雪积得很深,脚上的皮被冻裂了,但宋濂已经失去了知觉,不感到痛。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来学舍,宋濂四肢都已经冻僵无法活动了,仆人拿热水浸泡,又用被子盖住,过了很久,他才恢复过来。
在学舍里,宋濂居住的条件最为艰苦,一天只有两顿饭。
而其他学生则衣冠锦绣、光彩照人,宋濂穿着破衣服在其中,一点儿也不羡慕他人,也不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
用他自己的话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从读书中就获得了足够的快乐,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笔者认为,正是他对读书的喜爱和痴迷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的顽强意志也让他最终有所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