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就不说了,说说董明珠吧,尽管很多人还不想把她归入世界名人目录,但我还是觉得说她更有意义。
三十岁前,董明珠还是一名极普通的劳动妇女,直到丈夫去世,她才被迫一步步向着女强人的目标迈进。
三十六岁时,董明珠开始了南下打工的生涯,由于身无一技之长,她只能从一名销售员做起。
当时,公司有一笔40万元的烂帐,几名身经百战的老员工费尽周折仍毫无结果。
董明珠临危受命,却大显身手,一出马便连本带利全要了回来。
凭着骄人的业绩,第一年,她赚了十万元,又不到两年,硬是将业绩做到三千六百万元。
如今的董明珠,带着格力电器傲视群雄,以实际行动有力地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什么叫勇气面前,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我认为是南丁格尔,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热衷的事业,而不是为金钱牵着鼻子走,下面就是她的故事:1820年,一对英国夫妇在弗罗伦萨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取名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她生长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英国贵族家庭。
拥有那种典型的英国贵族女孩:虔诚、柔弱、文静又怀有冲动的情感,富足的家庭又让她见识了上流社会的种种繁华。
但是这种过分富裕奢华、无所事事的生活让弗洛伦斯感到无比空虚。
就在她22岁那年,一场席卷英国的饥荒让她意识到还有如此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被饥饿、寒冷和疾病夺去性命。
在当时护士是个低贱的工作,然而弗洛伦斯则鼓起勇气,表达自己愿意成为一名护士的想法时,她的家人十分反对。
经过多次激烈的斗争,直到32岁,她的家人做出了让步。
1854年,因为俄国对土耳其的入侵,英法两国组成了联军远赴克里米亚半岛,准备给俄国人来一个迎头痛击,打消沙皇将手伸进欧洲,染指地中海的念头。
然而换来的是士兵们无助地死在肮脏的战地医院里。
弗洛伦斯得知消息,就亲自挑选并组织起了38人的战地医护队伍,她们还筹集到了一笔钱加上自己多年来自己的积蓄,日夜兼程,赶到克里米亚战争的最前线。
两千多名伤兵,满地都是血污和粪便,恶臭熏得人睁不开眼睛。
除此之外没有绷带、担架和药品,没有给病号吃的食物。
军医官敌视她们,将军们也不在意这里的情况。
弗洛伦斯无可奈何,她将这次筹集到的钱和几个基金会给的捐助款项控制在手里,并且根据战地医院的需求开始采购各种物资和食物,自己雇佣了厨师来做病号饭,甚至还雇佣了一批工人对医院进行了重新的修整。
随着糟糕的战况和天气,医院病号增加,也多亏了她力排众议进行的扩建,才不至于使情况更加恶劣。
每个白天,弗洛伦斯都亲自带领着只有几十人的护工队伍去服侍在病床上哀嚎的数千名伤兵,给他们擦洗身体、换绷带、喂下她亲自烹煮的食物。
她常常要站在医生的手术台旁,给那些要做截肢手术的士兵们鼓起勇气。
对那些已经垂死的士兵,她长久的陪伴在他们身边,记录下他们的遗言,让他们能够平静安详的逝去。
她还会习惯性地拿起提灯,轻轻的沿着病房巡视一圈,确保所有的伤兵们都好好的躺在自己的床上,然而这微弱的灯光就好像病榻上伤兵们的希望。
终于,陆军部派出了调查团,来前线处理战地医院的问题。
医院的环境总算开始变得清洁、舒适起来了。
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官员和军医对弗洛伦斯抱有极深的成见和敌视,认为是靠着打小报告、靠着抹黑军医队伍来成就自己的名声。
于是诬告,为难弗洛伦斯,然而她只能用越来越少的人手支持着医院的正常运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后终于累倒在岗位上,昏迷不醒。
苏醒后,逐渐恢复了过来。
她的朋友和家人劝她干脆借此放弃,她却说:“除非战乱平息,除非这里没有任何一位伤病员,否则我绝不离开。
”哪怕是在这段黑暗的时刻,她还是在尽一切力量来照顾前线的伤员,甚至也照顾那些未受伤的士兵。
恶毒的诋毁,终究无法战胜事实。
那些经她护理伤愈归国的士兵们,那些对她感激涕零的伤员家属们主动的颂扬她、宣传她。
直到英法俄土各方签署了《巴黎和约》,这场死伤超过百万人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但弗洛伦斯还在继续工作,一直到几个月后,看着最后一位伤员出院,亲自将所有的护士送上回国的船只后才告结束。
而弗洛伦斯的后半生的全部依然奉献给了医疗事业的发展。
她虽然终生未婚,没有子女。
她的晚年是平静而幸福的,始终有亲友们的孩子来探望她。
最令人庆幸的是,年轻时的辛劳虽然大大损害了她的身体,但仍活到90岁才去世。
她毫无疑问是不朽的,就像当年有人采访被她所救活的一位伤兵一样:“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死了,灵魂会到哪儿去?”“我想应该会到南丁格尔小姐那儿才对。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