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 琢磨zhuó mó (zuó mo) 〔解释〕: ①zhuó mó 动词,雕琢、打磨(玉石),比喻对待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 示例: 书稿尚嫌粗糙,有待~完善/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乃成宝器。
②zuó mo [轻声字注音不标调号,但在注音前面加圆点] 反复思索 、考虑,想 示例: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近义词〕:斟酌 〔造句〕:① 书稿尚嫌粗糙,有待琢磨完善。
②这件事还要先琢磨琢磨,别那么急着去做。
示例: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近义词〕:斟酌 〔造句〕:① 书稿尚嫌粗糙,有待琢磨完善。
②这件事还要先琢磨琢磨,别那么急着去做 《仙剑奇侠传4》中第一男主角云天河的人物主题诗即 天河·琢磨 匣浅难羁宝剑锋, 玉藏石中也玲珑。
初试清啼长天破, 云光凝碧远岚平
琢磨(1)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2)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斟:往杯子等容器倒。
斟酌是什么意思请以《推敲》为题,发表你个人的见解,力求条理清晰独到鲜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每一个词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美的寓意或美好的典故,让人回味不已,赞叹不已。
只是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科技落后,在西方列强尖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国势日下,任人宰割,终沦为东亚病夫。
中国的落后,招致不少华夏文人精英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不但学西洋科技,也大学西方文化,竟错误地认为汉语汉字是阻碍国家发展强盛的根源,甚至提出要取消汉字,真成了有史以来无以复加的屈辱。
五千年来,都是中华文化融合同化夷族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不想近代中华精英们竟能主动提出消灭汉文化精髓汉字的言论,可见“落后就要挨打”,把这些人打成什么样子了。
推敲一词的形成,有一个优美的故事。
据说是唐朝大文豪韩愈,在长安做京兆尹(相当于长安市长)时,一天他在回衙途中,仪仗浩荡,沿路市民回避,不期却有一僧人不知回避,眯着眼在路上半傻痴迷,手舞足蹈,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驾,卫士们不由分说,揪着僧人的耳朵,就将他拖到韩愈轿前。
韩愈不知就里,掀开轿帘,看那僧人被卫士揪着耳朵,仍眯着眼,不说话,一只手在做推、敲之状。
卫士道:“报告大人,此人可能是一傻子或神经病,不知躲避车驾,看应如何处理?”韩愈看那僧人不像痴傻之人,感到事出有异,就让卫士放了僧人。
他也下得轿来,问询僧人怎么回事?原来僧人就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今天他之所以痴迷,是因他偶发灵感,写了一首诗,其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之句,他不知道究竟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因此他在路上用手不断比划,精神太集中了,不期就冲了韩愈车驾。
韩愈听了不但没怪罪贾岛,反而停下来共同和贾岛一起推敲起来。
最终韩愈认为用“敲”比较好,一个光棍僧人,深夜如果去自己的禅房,直接推门尚可,如果是进别的人家,不敲门直接推门而进怎么行?倘或人家夫妻在家做床上功夫怎么办?私秘就不被发现了?更何况推门而进太不礼貌了?二人经过一阵推敲,最终落锤用“敲”字。
经此一事,韩愈觉得贾岛与自己志趋相投,二人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我们知道,“推敲”一词应指反复思考,反复论证之意,它与“研究”、“讨论”、“评议”等词意思比较相近。
但“推敲”与“研究”更相近,因为“推敲”、“研究”不但可以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也可以一个人自己进行思考,如这个事让我再推敲推敲,或这个事让我再“研究研究”。
“讨论”、“评议”则只能用于众人在一起探讨、评论了,不能用于一个人,总不能说什么事情我讨论了一下?再者,“推敲”一词一般用于两三个人在一起议论,不能用于太多人;而“讨论”、“评议”则可用于众人。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妙深之所在。
做事要多推敲,反复思考其利弊得失,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之道。
遇事冲动是魔鬼,有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遇事爱冲动,动不动就冒然下手,不考虑后果,最终往往会自食恶果,后悔晚矣!老祖宗们一千多年前就为我们创造了“推敲”一词,并留下一段美好的佳话,为什么要这样?还不就是要我们立身处世时刻要警醒注意,遇事要冷静,多“推敲”吗?(师友邀答,不能不答,乱写以应之吧。
望多批评指正!)
推敲炼字,更重要的是炼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