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回答:古代时期,“兹”有六个方面的词性,词性不同,其词意有所不同。
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一是当动词用,其意是草木茂盛据《说文》解释,兹,从艸,滋省声,形声词,本义是指草木茂盛 。
例如《素问.五藏生成论》: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兹者,茂盛也。
又如《尔雅.训诂》:草木兹兹。
兹兹,茂盛状。
二是当名词用,其意有三(1)当年字用如《吕氏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兹者,年也。
(2)指代草席如《尔雅》:蓐谓之兹。
兹者,蓐席也。
(3)现在,此时如《书·盘庚上》:兹予大享于先生,尔祖其从与享之。
兹,现在也。
又如:兹聘请李先生为本校教员。
兹,现在之意。
三是当代词用,其意有二(1)这个,此例如:总兹戎重。
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兹,此意。
例如:挥手自兹去。
语出唐·李白《送友人》。
兹,此也。
例如:兹游快且愧矣。
语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兹,这也。
例如:而母立于兹。
语出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现代用语:兹事体大。
意即此事牵连甚广,关系重大。
(2)这里例如:文王既没,文在不兹乎?语出《论语》。
兹,这是之意。
现代汉语:兹,也有此,这,这个,这样等指代之意。
如此日。
此事等。
四是当连词用,意思相当于则或就。
如: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兹无敌矣。
语出《左转·昭公二十六年》。
兹,则也。
五是当语气词用,可以不翻译例如:周公曰:呜呼!休兹!语出《尚书·立政》。
兹,语气词,相当于吧,也可不译。
六是当副词用,通“滋”字,其意有二(1)更,更加例如:由由乎兹免。
语出《管子·小问》。
兹,更加之意。
又如:行地兹远。
语出《管子·小匡》。
兹远,更远也。
再如:赋敛兹重。
语出《汉书·五行志七》。
兹重,更重之意也。
(2)增加,增益例如: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语出《诗经·邶风·泉水》。
兹,增加也。
总之,据考证,“兹”在我国古代文章典籍中,使用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其意思也因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上列举的六个方面含义,纯属个人理解,不当之处,请留言交流!
兹本意就有实际的一面,现在加个助词,兹有,作为介绍。
联系业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