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

蛮夷,第1张

蛮夷 春秋时期,诸侯君王特别高贵,为什么楚王却自称“蛮夷”?

周取代商后,周公旦制定周礼,从此正式开启礼仪的天下。

可以说,没有周公的礼,就没有后来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儒,是影响后世的一件重要的大事。

但是制定周礼的初衷是很奇怪的,周人的一整套繁琐的礼仪是针对自己人玩的游戏,目的是为了区别于周边异族,脱颖高大上的华夏氏族,这为中原人的傲性和优越感提供了温床。

所以自古以来,中原人为了区别于华夏,把周边民族划定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并誓不与之为伍,以表明自己血统的高贵。

一个民族最可怕的就是被定性,被标签,划为另类,锁定成份,没有比这种歧视更可怕的,继而上升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精神暴力,通过代代施压,越演越烈。

比如楚国的服饰,缨冠,被中原人贬为楚服和南冠,以至于现在都带着歧义;官名令尹、莫敖、左徒这些,也为中原国家所不屑,甚至连语言都被嘲笑为“鸟语”。

而事实上情况是怎么样的?自视高大上的中原人恐怕不会不知道,也不敢承认,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同根生。

楚人的先祖也来自中原,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南迁到荒蛮之地,在这里落地生根,与当地披发文身的蛮人相融合,用先进的中原文化去同化蛮夷,最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最早的楚文化,而这种楚文化因为交融了当地土著文化的血液,肯定有别于华夏文明,于是理所当然被野蛮地定性为异类,从而遭遇一系列冷遇。

楚国(点击阅读楚国篇)先祖鬻熊也曾辅佐周文王,在推翻商王朝统治进程中有过积极表现,当初立国也得到了周天子的同意,就因为地处荒蛮的南方,而被周人视为“野蛮”。

同样的功劳,同样臣服于周,别的国家可以封侯,甚至为公,楚国却得了个子爵(公侯伯子男),即使表现得再好,也是徒劳。

在周王朝召开的诸侯大会中,唯独楚国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国语》记载,楚君无法进入诸侯会盟大厅,只配与低等的鲜卑人一起看守燎火。

民族的歧视也是民族之间矛盾激化的根本,为周边异族入侵中原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同时也变相地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加速融合。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些异族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原国家的觊觎。

在这些反抗华夏力量的队伍中,最轰轰烈烈的莫过于楚人。

从心理学来看,这是必然结果。

这就像现在一些叛逆的青春期孩子,言行出格本来也正常,年长了也就过去了,偏偏某些家长们不断数落,针对,指责,甚至奚落,侮辱,谩骂,或者干脆武力干预,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不但没有半点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

那么楚武王这个“孩子”就是属于这一种情况,楚国在长期受到中原正统的压制精神备受摧残,终于到了楚武王这一代用特立独行的举止彻底暴发了出来。

楚国也已经具备了一定国力,有能力和胆魄出来向家长“周天子”叫嚣了,于是“我蛮夷也”成了楚人向周人及中原国家发起挑战师出有名的终极“檄文”。

文/堰风

春秋时期,楚武王。

从杀人自立到成为楚国的大王,他的人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

一般的君王都特别让自己有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除了爱抚百姓,更要有一个优雅、有文化的外表,可是这位楚武王却不一般,他称呼自己为蛮夷。

前706年,楚武王突然觉得自己的周边国家“随国”特别欠打,于是就给随侯下了战书,通知随侯一声:寡人要打你了。

随侯接到战书,随国也是一脸的懵,心想:好家伙,真是躺着也中q啊。

本来,随国想揍楚武王一顿,不过后来一看,自己这点队伍实在是不够楚国塞牙缝的。

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回了一句,“我也没得罪楚国啊。

”结果楚武王脾气也挺大,回信道,“我知道你没得罪楚国,但是问题是,我是蛮夷,不讲道理的。

”看看楚武王这霸气劲儿,真的是无人能及,为了打别的国家,都称呼自己是蛮夷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楚武王为什么称呼自己是蛮夷呢?第一,楚武王是要震慑随侯和周天子,确立自己的地位根据《史记》记载,楚武王在称呼自己是蛮夷之后,又补充了一句。

他说: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

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意思是,现在的列国都不尊敬周天子了,反而互相侵略,互相杀伐。

既然,他们都不听话了,我也不想当乖宝宝了。

我们楚国不才,也有点人马,也想窥伺中原,所以,希望周天子能够让寡人称王。

有人要好奇了,这楚武王也太狂了,不怕周天子揍他一顿吗?不怕别的国家找借口揍他吗?这一点,楚武王是不怕的。

因为,自从周平王东迁,周王室的王气就衰落了。

各个国家早就不服周天子了。

所以,自然不会铁了心帮助周天子。

另外,当时的各国自己还忙不过来呢,也没空管楚武王。

楚武王在位的时候,晋献公忙着追杀自己的儿子,郑庄公忙着剁自己的弟弟,卫桓公被弟弟砍了,鲁隐公和宋殇公让大臣剁了。

总之,这几个能对付一下楚国的国家,都忙着窝里斗呢,没功夫往南方看。

再加上,当时的楚国已经国力强盛,称霸南方,所以就更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那么随侯被楚武王吓到了吗?确实吓到了。

随侯为了不被楚武王剁了,于是,跑到周王室,游说周天子,让周天子允许楚国称王。

周天子心想:瞧不起谁?于是,拒绝了楚武王的建议。

看到周天子拒绝了自己,楚武王才想到了这个新的办法。

第二,楚武王要为扩充领土,寻找合适的借口被周天子拒绝之后,楚武王动怒了,他最终自己立自己做了楚王。

周天子看楚武王生气了,于是,赶快让随侯去从中调节。

结果,楚武王反而以随侯首鼠两端为由,讨伐了随国。

随侯真的挑拨楚武王和周天子的关系了吗?肯定没有啊。

楚武王自己都清楚,随侯根本不是挑拨离间的小人。

楚武王称王之心昭然若揭,注定要欺凌周天子,这哪里还用挑拨?但是,楚武王要扩大地盘,必然要侵略其它国家。

可是,要欺负小国,总要找个借口。

说起来,楚武王找到的借口真的太强行了,理由并不充分。

可是,别忘了,楚武王自己说自己是蛮夷的,一个“蛮夷”国家,还用得着讲道理吗?所以,楚武王在说自己是蛮夷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表示自己要展开军事行动了,只要实力强大,讲不讲理又有什么用呢?第三,楚武王自称蛮夷,利用曾经的弱势博弈现在强势其实,楚国虽然在南方,但是,楚国王室的先祖是黄帝的后裔,也就是说,楚国贵族并不是什么蛮夷。

但是楚国所属地区在春秋战国时确实存在蛮夷部落,楚国中除了中原来的居民,还掺杂了当地的民众,在偏远点的地区,更是蛮夷部落很多,这其中很多部落甚至都不懂中原语言和文字。

正是因为楚国地方偏远,曾经又弱小,所以历史上才被其它国家和周天子瞧不起,而如今,这曾经的弱小却成为了一颗难缠的藤蔓,让中原各个诸侯头疼不已。

当年,楚武王为了继位,趁着哥哥去世,杀了自己的侄子,抢着坐上了王位,手段狠辣。

这样的对手,其它国家怎么能不掂量着和楚国相处呢?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不要命的一瞪眼,没人不怕。

所以,楚武王称呼自己蛮夷,也是告诉晋国等对手,不要太得瑟,我可是蛮夷,惹我,我可不讲理。

当年,楚武王继位后,立志要兴楚国王业,必然要震慑其它国家。

而攻打其它国家,除了武力压迫之外,最好用的就是杀鸡儆猴了。

而够用来震慑其它国家的,就是他“蛮夷”一样的手段。

楚武王的经历,不免让人想起了楚国后人宣太后。

秦国的宣太后曾经对韩国使者,用自己给秦惠文王侍寝的经历做例子讲道理。

“弱肉强食”、“唯利是图”,这些永远是丛林法则,也是战乱诸侯的常态。

多年后的宣太后与当年的楚武王是一个心理。

邦交往来,表面礼数周到,其实,笑里藏刀,都是为了自己。

“我蛮夷也”,楚武王能够撕下自己的面具,正是表明自己已经国力强盛,无所畏惧。

而那个追寻霸主地位,鱼肉其他诸侯的心中执念,时刻伴随着每一个诸侯国掌权人。

所以,楚武王并不是因为傻了才自称蛮夷,而是为了争取地位,为了展开斗争,为了震慑潜在对手,这才自称蛮夷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52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