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第1张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哪些原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如下:第一,光绪没有掌握实权。

中国从古至今,从没有不掌握实权的领袖,能够变法成功的。

因为既然是变法,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

如果没有实权,变法的政策根本就会被反对而抵消,根本无法推行下去。

实际上,光绪的政策也没有被执行,底下的官员阳奉阴违而已。

第二,变法没有群众基础。

可以说,变法的政策基本没有造福群众。

而变法的思想,也没有在群众进行宣传。

所以总体上,群众是反对变法的。

鲁迅小说《祝福》写到,鲁四老爷见面就破口大骂维新派。

而其他小说里面,老百姓也把改革什么当做乱政。

第三,树敌太多。

变法的树敌太多,文化教育改革,遭到传统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军事改革,得罪了绿营等无数军人。

政治改革裁撤官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

这遭到大量官员的反对。

等等。

既然不是暴力革命,改革就应该循序渐进,拉一派打另外一派,不应该这么普遍树敌。

这说明维新派的政治历练不够,比较稚嫩。

其实,维新派还准备实现这些政策: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

这才是满清权贵恐惧的,自然要抵抗。

其中就制定宪法这一条,满清权贵不会有人同意。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异常不满,不仅重新训政,还把光绪帝圈禁到了瀛台。

一系列举动之后,朝廷上下都在传言,慈禧太后将要废掉光绪帝,另立新君。

然而,就在慈禧太后即将采取下一步行动时,西方列强们跳了出来,出面干涉清廷,明确反对废黜光绪帝。

按理说,光绪帝要“维新变法”,要使得清朝更加强大,西方列强应该反对他才是,为什么这时候却蹦出来支持他呢?而慈禧太后最终没有废掉光绪帝,真的仅仅是西方列强反对吗?一、维新变法后期,面对各种反对势力的阻拦和攻击,光绪帝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废呢?要说他没有这方面的考虑,那真就把光绪帝看低了,这些年来,光绪帝做任何事情,都会顾忌到慈禧太后的看法,必然也会考虑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

其实维新变法最关键的一步是整顿官制,类似于精简机构,撤除或合并一些部门和机构,提高各部门办事效率。

这才是变法受到的最大阻力来源:“京中已有裁撤六部九卿,而设立鬼子衙门,用鬼子办事之谣。

”真正引发光绪帝执政危机的却是他撤掉了礼部六位堂官,实际上是这六位抗旨不尊,光绪帝想杀一儆百。

而且这也是光绪帝亲政以来第一次行使官员罢免权,实在是忍无可忍的前提下。

作为大清国皇帝,且已经亲政,本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行使官员罢免权,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光绪帝此举却触犯到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变法开始之前就发布了一条谕旨,二品以上高官都要去她那谢恩。

等于是告诉光绪帝,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罢黜权并没有下放给皇帝。

随后事后慈禧太后只是在光绪帝请安的时候训斥了他一番,但按照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中记载,早在这件事之前,慈禧太后就在“隐谋”废掉光绪帝了:“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二、真正迫使慈禧太后叫停变法,圈禁光绪帝,并产生废黜想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件事便是刚刚提到的某些顽固派大臣的控告,荣禄就不讲了,他是坚定站在慈禧太后这边的。

其中的内务府大臣立山,他曾被慈禧太后派往天津跟荣禄密谋,商量怎么对付光绪帝。

他回来之后,跪请慈禧太后训政,但慈禧太后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于是他诬告光绪帝:“上派太监往各使馆,请去西后!”第二件事,则是光绪帝召见了伊藤博文,这让那些守旧官员大为不满,毕竟甲午战争才刚刚过去两三年时间。

本来变法是自己人在变,就算是过分,好歹都是国人,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清。

但光绪帝召见了伊藤博文,等于变法力量中加入了外国势力。

这让慈禧太后警惕万分,一旦维新派中增加了大量外国人,那时候再干涉就会引发列强不满,也会让慈禧太后更加难以施展手脚。

第三件事,则是维新派误信谣言,误信慈禧太后将在秋天天津阅兵时,废掉光绪帝。

实际上去天津阅兵是荣禄的主意,主要是为了逗太后高兴,当时众臣争论的焦点也是太后和皇上坐火车去天津是否合适。

而慈禧太后是非常想去的:“太后则甚以为乐,谓己从未坐过火车,今初次乘坐,视为有趣之事。

”三、光绪帝却不愿意让太后去,认为太后去不妥,这让慈禧太后愤怒了。

于是维新派就认为慈禧太后将在天津废掉光绪帝,才有了谭词同去见袁世凯之事。

维新派都传遍了慈禧太后将要废掉光绪帝,慈禧太后必然也会听到风声,再加上维新派的一系列动作,最终惹恼了慈禧太后。

由此可知,真正引发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重新训政的原因中,有两条是跟国外势力相关的,或者说,是她自己认为相关的。

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想不想废掉光绪帝呢?如果单纯地从慈禧太后的一系列行为中看,她确实是有这种想法的:圈禁光绪帝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试探一下西方列强的态度,于是慈禧太后宣布光绪帝病了,并以皇上的名义召天下名医来给光绪帝看病。

但看病讲究望闻问切,给光绪帝看病却是慈禧太后再讲光绪帝的病情。

医生摸脉也是虚按在光绪帝手上,根本看不了病,开方子也只能开一些调养身体的上去。

后面的医生去了,也基本都是同样的结局,这时候慈禧太后将要废掉光绪帝的传闻,就已经路人皆知了。

一方面对内宣传光绪帝病了,要看病,另一方面却对外国公使讲光绪帝身体健康,不用看病,于是引起了各国公使的关注。

其中法国公使态度坚决,要派人去看看光绪帝到底病没病:“现在各国会商,要验看大皇帝的病症,本人奉本国政府的电令,非看不可!”虽然慈禧太后一肚子不满意,也抱怨大清皇帝病了,跟你法国人有什么关系,但迫于形势,还是答应了。

四、那么西方列强为什么反对废掉光绪帝呢?有好几种原因,首先就是观念问题,就类似于现在他们仍然不理解中国。

很多在西方人看来根深蒂固的观念,放到大清,就不一样了,价值观不认同:在欧洲各国,哪里有太后这么一个职位,国王还活着,他才是掌权者。

而且他们认为,妻子比母亲重要,可以妻以夫贵,不能母以子贵。

他们能理解大清的一夫多妻,却不能理解太后权力比皇帝大,竟然能废掉皇帝?而且光绪帝并没有干什么错事,说他不孝?说他执政有问题?说他要政变?说不过去啊,本来大清国就是光绪帝的,他自己反自己?其次,更换光绪帝不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光绪帝不管怎么说,也是变法维新派,有向西方靠拢的想法,慈禧太后确是守旧派。

他们也清楚,在西方势力繁杂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把大清变成殖民地。

维护一个完整的大清,有利于他们做生意,赚钱,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主要目的就是逼着大清跟他们做生意。

光绪帝如果被废,一方面大清可能会陷入内斗,另一方面,换一个皇上,或者还是慈禧太后当政。

都会给西方列强跟大清经商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再有便是维新派的游说了,毕竟这之前维新变法轰轰烈烈,他们跟西方列强沟通较多。

他们会想方设法告诉这些列强们,光绪帝的新政将非常有利于你们,毕竟变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咨询你们的。

而如果废掉光绪帝,你们想想以后即将当权的那些人,跟他们打交道容易,还是跟我们容易?五、那么光绪帝为什么最终没能被废掉呢?刚才提到了,西方列强反对是一方面,国内反对是另一方面:此时的清廷已经不是过去的清廷了,当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廷给各地方大员下放了很多权力。

后来八国联军来的时候,东南互保就是各地大员抱团对抗朝廷的展现。

这些掌握着军政大权的巡抚、总督,不仅有各自的税收来源,还掌握着军队,清廷的任何政策颁布,必然要得到他们的同意。

所以,当时慈禧太后要废黜光绪帝的消息传到各地大员耳中后,他们基本都是反对的。

比如当时地方三巨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原直隶总督李鸿章均反对。

实际上,对于慈禧太后自身来讲,废掉光绪帝,对她同样不利:光绪帝一天还在,她就能一天控制朝政,圈禁光绪帝其中一条原因,也是在宗族势力的压力之下进行的。

她重新训政的时候,也只说光绪帝错了,至于错哪了,她并不说,就是怕被宗族势力抓到把柄,一心要废掉光绪帝。

迫于压力,也是为了安抚他们,慈禧太后决定立端王载漪子溥儁为大阿哥,造成一种即将让光绪帝传位的假象,其实这也是慈禧太后对付端王载漪等人的一个手段。

而真正在宣传慈禧太后将要废掉光绪帝消息的人,恰恰就是端王载漪一伙,他们希望朝政变乱,越乱越好。

同时他们也向各国公使发文求助,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显然,最终各国激怒了端王。

义和团运动越演越烈,清廷从一开始的围剿改成招抚,这其中就是被端王一伙利用了,因为仇恨洋人,才利用义和团给清廷施压,给洋人施压。

实际上立端王载漪子溥儁为大阿哥之事,也引发了朝廷上下的不满。

比如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就明确通电朝廷,明确表态支持光绪帝:“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而且,他们还通告各省:“如朝廷不理,则请我诸工商通行罢市集议。

”当时一起签名的有1231人,可都是政商界大佬,这将会影响到西方列强的利益,这也是西方列强干涉的原因之一。

后来八国联军来了,端王势力几乎消亡殆尽,从西安回来后,端王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大阿哥溥儁也因此被废掉了。

后来,慈禧太后宣布对十一国宣战,很有可能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端王集团势力,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猜测。

也是因为她的这一举动,彻底把中国拖入了深渊……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史通鉴》、《走向共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向斯《老佛爷吉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19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