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在统帅几十万大顺军进攻北京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却向崇祯帝提出“西北称王”的要求,的确是非常出人意料。
根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李自成派已经投降大顺军的明朝太监杜勋秘密入城与崇祯帝谈判,提出:“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
但不奉诏与觐耳。
”要知道李自成在公元1644年1月已经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自称皇帝,改元永昌,李自成可以说已经是大顺王朝的开国皇帝了,却在包围北京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主动向崇祯帝提出放弃大顺开国皇帝的地位,而向手下败将崇祯帝称臣,可见李自成对崇祯帝对明朝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像李自成这样在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却向即将被推翻的旧朝廷称臣的情况也并非绝无仅有,比如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瓦岗军领袖李密,在拥有几十万兵强马壮瓦岗军威震天下的情况下,却接受被包围的洛阳隋朝小朝廷的皇泰帝杨侗的招安,李密接受杨侗封的宰相、太尉等官职。
但李密当时毕竟没有称帝,甚至没有称王,只是称魏公,而李自成已经是有正式年号的大顺朝开国皇帝。
何况李密不是主动接受洛阳隋朝小朝廷招安,而李自成是主动提出向崇祯帝称臣,由此可见,李自成的诚意更足,与李密相比更难能可贵。
而李自成向崇祯帝提出的条件主要有第一,要求崇祯帝封李自成为西北一带的国王,李自成由大顺开国皇帝下降为明朝西北地区的一个国王,已经是对明朝巨大让步。
第二,要求崇祯帝赏赐李自成军队一百万两白银,与李自成后来在崇祯帝皇宫中搜出的三千七百万两白银,可谓九牛一毛。
第三,要求崇祯帝给与李自成不接受明朝皇帝命令与召见的权力。
这其实给了双方的面子,李自成没有像曹 *** 等奸雄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证明李自成并不想取代明朝,何况崇祯帝杀害袁崇焕孙元化等忠臣刻薄寡恩是有名的,连祖大寿都不敢见崇祯帝,何况李自成。
因此这一条对于崇祯帝与李自成是双赢。
第四,李自成军队退守河南,要求崇祯帝把陕西山西作为李自成的封地,当时李自成控制的地盘远远不止陕西山西,崇祯帝答应不答应都在李自成的控制之下,而关键是李自成从北京撤军退守河南,至少明朝避免了立即灭亡的危险。
何况李自成还自告奋勇提出愿意为对内平定农民起义,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李自成拥有百万大军,占领的地盘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收复张献忠等各路义军完全有实力做到。
更重要的是李自成还愿意帮助明朝剿灭辽藩即满清政权,李自成拥有百万大军,而且气势如虹,如果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与吴三桂的五万关宁军等明朝军队联手,完全有可能打垮甚至消灭满清政权,毕竟满清军队主力满打满算不过十几万人。
至于李自成主动向崇祯帝提出向明朝称臣西北称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李自成与李密一样骨子里都有忠君爱国的情节,李密曾经是隋朝宫廷侍卫,而李自成曾经是明朝驿站的小公务员,都属于朝廷的公职人员,而李密接受招安以后跃居隋朝首相太尉等,而李自成接受招安以后跃居实力最强的明朝西北国王,而且得到崇祯皇帝的正式加封,当然比自称的大顺皇帝更名正言顺。
其次是崇祯帝从个人品德来说并不是一个骄奢淫逸的昏君暴君,崇祯帝勤政爱民、兢兢业业、节俭自律、不好女色,一上台就铲除了权倾天下的大太监魏忠贤,因此无论李自成还是皇太极都没有充足理由彻底否定打倒崇祯帝。
至于有人说李自成主动提出向崇祯帝称臣是担心满清、张献忠以及吴三桂、左良玉等明朝勤王军队是不存在的,李自成既然大举进攻北京,就没有把这些势力放在眼里,如果李自成想坐山观虎斗,让崇祯帝与满清火拼,就没有必要大举进攻北京,从李自成主动提出帮助明朝平定张献忠等义军与辽东满清政权,也可以看出李自成对当时自己一枝独秀的实力充满自信,至于南明,当时崇祯帝还活着,就不可能有南明。
可惜崇祯帝是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完美主义者,在崇祯帝心目中,如果接受“流寇”李自成的城下之盟无疑是奇耻大辱,何况李自成在洛阳还杀害了崇祯帝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更重要的是崇祯帝性格吝啬抠门,他舍不得赏赐李自成军队一百万两白银,因此拒绝了李自成这相当于天下掉馅饼的接受明朝招安的建议,如果把崇祯帝换成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接受李自成的称臣,以避免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
但死脑筋的崇祯帝居然拒绝了李自成的双赢建议,导致北京城轻松被李自成攻陷,崇祯帝在逼迫后妃自杀砍杀公主之后上吊自杀,导致明朝灭亡。
必须要承认的是,李自成对于自己能够兵临北京城下感到很意外。
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在此期间,李自成为何提出西北称王这个要求呢?在我看来有如下几点:首先,在李自成看来,崇祯还是大明天子。
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是比较鄙视自己的。
李自成一直把把崇祯当皇帝。
并没有和觉得自己这个大顺皇帝一样。
没有任何赶朝换代的意识和想法。
李自成应该说还是愿意作为崇祯皇帝的子民的。
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意图。
提出割西北而自立为王,应该是李自成内心写照。
第二就是粮食军需缺乏,没有经济基础。
将士疲弊。
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兵分两路北伐,仅仅两个月时间,两路大军就在居庸关汇合,然后就直抵北京了,经过如此急行军和鏖战。
李自成大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根本再无力对北京进行占领了,粮食军虚需以及银子已经是及其缺乏了。
从后来占领北京以后,对明朝大臣进行敲骨吸髓般的搜刮银子和粮食,可见李自成的大军军需缺乏到了何等地步。
如此竭泽而渔李自成也是迫不得已。
也就是这种搜刮导致李自成没有站稳脚跟,进而导致失败。
第三是明朝地方没有失陷,江南还掌控在明朝手里。
李自成起义军失败关键在于没有牢固的根据地,刘邦有汉中为根基,朱元璋有江淮为老家,而李自成却是流动作战,属于流寇。
从外面看,李自成围困京师北京。
但实际崇祯整体实力还在,李自成害怕崇祯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万一崇祯采取这一措施,待各地勤王部队一到北京 李自成就得全军覆没。
所以李自成以兵临城下的形式逼迫崇祯答应自己西北称王的目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一点是李自成身边缺乏智谋之士。
刘邦有张良,萧何,陈平。
这样的治国安民的贤才与智谋之士。
朱元璋身边更是不缺。
反观李自成身边根本就缺乏这样的智谋之士。
使得李自成无法迅速而有效地同明朝高层与士绅阶级快速结合,没有同地主阶层的有效融合,所以在占领北京以后迅速败亡。
正因为没有长远规划和策略。
也使得李自成在自己最有利时刻提出"西北为王,让人不解"的要求。
从以上几点来看,李自成提出西北称王是真心也是无奈。
更多的则是自是能力的缺乏,没有一个帝王所拥有的雄才伟略。
最后说点题外话。
1644年的时候真是怪异,三位皇帝在同一年出现,大明崇祯,大顺李自成,大清福临。
最终崇祯上吊,李自成被杀,最不可能问鼎天下的异族满清入住中原。
拉开满清统治中国的帷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