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三省内容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交待你办的事,你办好了吗?是不是诚心诚意办别人交给你的事。
朋友之间一定要讲信用,答应朋友的事,哪怕再难,也要想办法去办好。
跟朋友约定时间,必须准时;老师传授你的知识,你复习了沒有,会了没有!其实,我自己也就是按这三省之中前两省,再加我的反省今天内有沒有做错什么,有沒有对不住哪一个人这三省每日反思的。
曹 *** 的口号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我刚好相反;宁愿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
吃亏是福,是声舆,是人缘。
别人交待的事,能办到的就尽力去办好,决不敷衍了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给别人办好事等于给自己办好事,因为你有事,别人也会尽力帮你的。
朋友之间一定讲信用。
人的信用就是声舆,就是人品,答应明友事坚决办好,和朋友约定时间必须准时,不要以自己年长,是领导而失信于朋友,宁可丢钱,千万勿丢信用。
最后就是反省一天来做的事有沒有伤害到哪一个人的利益,说的话有沒有伤到谁的自尊心。
如果有,第二天一定要补救。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住别人。
最终也才能对得住自己。
汉语成语“三省吾身”出自哪里?原来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所说的一段话,记录在《论语.学而》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反问号,明显是自言自语,说明是曾子在一日内事情完毕后的反省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忠)?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记(习)?何为“三省”?省:检查、察看、反省。
三省:有多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也不必较真,古人习惯在动作词语加数字,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仅是反映动作的频率多而已。
但从曾子的“吾日三省”中,明确无误是指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的,都是针对别人的,自己该如何去做到完美的总结性思考。
曾子能做到“三省”是一种自律使然,相对于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做到呢?人生在世,谋求生存之道,也不外三大方面。
第一、做事。
“为人谋而不忠乎?”字面上言“忠”,其实就是人家交待你办的事,你是否做好或者说有没有尽心。
在这一点上,普通大众都会理解透,无论自己做自个儿的事或是为别人打工做活,都必须认认真真、尽量周全,不使老板受到损失,也让自己有个尊严和体面。
当然,在做事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忠心不二的思想是对的。
否则的话,心不忠,事必毁之于随而得不偿失。
第二、待人。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过程。
你敬别人三分,别人就会让你一丈,这就是人与人相互融合的结果。
正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做事时,诚实待人就会合作愉快,事情得到圆满的结果。
就是时常不在一起的朋友,偶尔见面时,能相互点头或用心交谈,就容易产生和谐的氛围、避免尴尬的局面。
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谁对你好,自个儿心里清楚,你对别人怎样,也要靠自己去把握分寸。
诚信是基石,无它,再高的大夏也会崩溃。
第三、传教。
关于“传不习乎?”,多人理解为“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要一遍遍地熟悉,以免失忘。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大众人来说,是一种使命感的召唤,就是“上教下传”。
我们从老一辈的手里习得了一些经验,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生存而有所图谋或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有责任对小字辈或下一代作以传承。
“传不习乎?”就是这个道理。
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人生才尽善尽美,既能忠信,又能授业于人,岂不快哉!总结:曾子省身,就是省言行,言必信,行有习也。
然普通人的三省,该注重诚信,讲究实际,不违心自己就可以了。
附:题外话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而不是“三省吾心”呢?因为儒家所谓的“身”,就是指“言行”。
余此言行之外,无所谓身可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