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是什么意思

觞是什么意思,第1张

觞是什么意思 《兰亭序》中的“流觞曲水”是怎么一回事?

通俗一点说,“流觞曲水”就是古代文人玩的“丢手绢”游戏。

不同的是,今天的小朋友丢手绢,输了的人要唱歌或者学狗叫;古代人玩曲水流觞,轮到自己的时候,要喝酒或者作诗。

流觞曲水的原文出自于晋朝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说起兰亭集序这件事,活脱脱验证了一句老话:货比货要扔,人比人要死。

王羲之一行人玩曲水流觞游戏,就是一拨人沿着小溪坐下,从上面往下流放酒杯,酒杯在谁跟前打转逗留,就得喝酒或者作诗。

一拨人玩一下午,总共写了37首诗,订在一起做成一个兰亭诗集,王羲之字写得好,大家就委托王羲之写一个序言,想不到37首诗歌烂在了纸上反倒是王羲之喝醉酒稀里糊涂书写的兰亭集序成为了千古名文,再加上王老师一笔好字,竟然成了千古绝唱。

您瞧瞧,这简直就是一张草稿嘛,写错了直接就拿墨水团子给涂抹了。

可是那又怎样?类似的还有唐朝颜真卿的祭侄稿,上面也是涂涂改改,卷面极不整洁,但是一样是流传千古。

插一句话,《祭侄稿》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没有之一。

涂涂改改的《兰亭集序》成为了“天下第一行书”,同样涂涂改改的《祭侄稿》成为了“天下第二行书”!想要写好字吗?大胆的涂涂改改吧! 《兰亭集序》出名之后,就有无数文人用绘画再现这个文学盛会,可是很多画都违背了常识。

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后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考证,指出来很多描绘兰亭雅集的绘画中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流觞上面,沙孟海先生说,有的酒杯用荷叶托着,有的用碟子托着,这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王羲之自己都说了:永和九年岁在暮春。

这时候荷叶根本没有长大,怎么可能托得住酒杯;用碟子在小溪里面也根本托不稳,用江浙这边的俗语叫“托不牢”!当时用的酒杯,应该是一种两边有耳朵的酒杯,这样在水中才能保持平衡,不会随着水流的起伏倾覆。

沙孟海先生这么说是有自己的证据的,因为建国初的时候我们国家在绍兴地区挖掘到了一批魏晋时期的古墓,当时就出土过这种两边带耳朵的酒杯,沙孟海先生也是知情人之一。

后来他的一位朋友还委托当地瓷器厂仿制了一批这样的明器,在雅集的时候使用过,沙孟海先生自己就参加过好几回。

其实这个在《逸诗》中早有记载。

里面就记载了周公旦宴请的时候也玩类似游戏:羽觞随波。

所谓“羽觞”,就是酒杯两旁有耳朵,就像鸟儿有一对翅膀一样。

沙孟海先生的描述,跟上古诗歌对上号了! 现在好多地方附庸风雅,模仿了曲水流觞的游戏,有时候还请游客参与表演,可是看起来总是那么闹心,。

你看看中间这位,大哥你演戏能不能走心一点,不带帽子的感觉相当不好你知道吗?再看下面这种,请游客观众参与进来,其实人家现场设置的意境真的蛮好的,用流沙来代替流水,这种做法在日本有专门的流派。

可是你看看参与互动的这批观众,拍照片的,玩手机的像什么样子嘛!总结:古代的流觞曲水,想想都很美;今天的流觞曲水,谁玩谁后悔!

流觞曲水出名是因为王羲之那篇著名的《兰亭集序》,序中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讲的就是东晋永和年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谢安等一干朋友在绍兴兰亭宴饮。

他们列坐在水渠两边,让酒杯顺水漂流,飘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那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即兴写了一篇序文,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在序言中提到流觞曲水因为修禊事,那么什么是修禊事?我们来看看它前世今生的故事。

兰亭修禊图(傅抱石画)一、流觞曲水的前世故事修禊是上古的一种巫术仪式,主要在上巳节进行,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举行,后来渐渐固定为三月初三。

《周礼》记载,上巳这天要由女巫在水边主持祭祀,用春水沐浴净身,称作“祓禊”、“修禊”。

“祓”意为祓除病气,“禊”则为清洁净身,在古人看来,在春天做这样的事情有益健康。

在孔子的时代,上巳节在民间已经很流行。

“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这个著名的段子就是曾点对孔子描绘的上巳节春浴图。

这个节日曾经跟春节、中秋同列为全年三大节日。

骊姐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到了两晋,上巳节在贵族和文人中发展成赛诗会之类的节日,从巫术祭祀变成了文人雅集。

文人墨客们在水边举行宴会,饮酒吟诗,叫做“流觞曲水”,这成了上巳节最为风雅的活动。

东晋永和年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谢安等一干朋友在绍兴兰亭宴饮修禊,以曲水流觞节目助兴。

曲水指的是流水曲折,流觞指的是随水漂流的“羽觞”,就是当时流行的酒具耳杯。

因为这种酒杯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荆州博物馆藏漆耳杯就在这流觞曲水中,一篇流芳千古的作品诞生了!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写下了《兰亭集序》,据传这篇精美绝伦的书法圣品还被唐太宗带进坟墓陪葬,现代人是没有眼福看到《兰亭集序》真迹了。

我到绍兴兰亭考察,只看见了康熙所书的《兰亭集序》御碑,还有周杰伦的歌声回响在耳畔“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康熙所书《兰亭集序》御碑在唐代,人们把流觞曲水改成了水滨出游,滋长出更多的浪漫元素。

从王维的“春服满汀洲”到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不难想象五陵少年们在长安水边打望美眉的盛况了。

唐德宗李适还写下了上巳诗:“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

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

”崔护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写上巳节里的一段美丽邂逅。

北宋时期,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客居蜀地时,在宜宾市郊北的崔科山峡谷中凿石饮水为池,取名“流杯池”,大有效仿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流觞曲水”之意。

此外,重庆万州高笋塘旁也有一个“流杯池”,也因北宋黄庭坚曾在“流杯池”宴饮并书写了传世名作“西山碑”而闻名天下,为古万州八景之一。

宜宾流杯池二、流觞曲水的今生故事宋代以后,汉族的上巳节逐渐衰微,而“三月三”却在南方少数民族那里越过越红火。

这一天,壮族、苗族、侗族、畲族、土家族、黎族、瑶族、彝族的男男女女,穿着鲜艳夺目的节日盛装,他们虽然不再临池赋诗,却也要喝酒吃肉,或对歌跳舞,或约会相亲,或拜祖祭祀,通宵达旦。

公元958年,上巳节的风俗还流传到了日本。

日本福冈县大宰舟天满宫率先仿效兰亭“流觞曲水”,举办了“曲水宴”。

到了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每年的三月三被定为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日本民间会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个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天去日本旅游的人肯定会对日本的女儿节惊艳不已,但却不知道它原本来自中国。

日本曲水宴女儿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01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