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古人没有拼音,也没有普通话,各地的方言又不同,却能够分得清平仄,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平仄的划分仅限于中古汉语的发音,分为平、上、去、入四种音调,除了平声之外,上、去、入都属于仄。
当代的普通话取消了入声发音,把入声字改成了一二三四声。
这就导致了用普通话判断平仄会出现错误。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人与今人的发音大有不同,古代有入声的发音,可以轻而易举的分清楚平仄,尤其是南方人,比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吴语,更容易区分平仄,直到今天这些方言依旧保留了入声发音。
古人区分平仄就像今人说普通话一样,一学就会,很简单的。
另外,古代不太清楚平仄的一部分北方人是可以查韵书的,古人写诗填词就是按照着韵书来区分平仄和押韵的,古代有《切韵》、《广韵》、《平水韵》、《佩文诗韵》等工具书。
不要认为只有今人才可以查字典,古人同样可以查工具书。
古人依据自己发音的天然优势和《韵书》之类的工具书来分辨平仄,故而也能够写出标准的格律诗。
谢谢邀请,只不过我这几个月都在学习有关平仄的知识,还是小学生的水平,沒有能力答这个问题。
但看我的媳妇、孙女,随便说一个字,她们都立即知道是平仄,不用象我一样要把四声都念一遍,有时一声和三声还错,或是查字典。
我就知道是我小学汉语拼音部分沒学好。
古人在私塾里学习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的基本课程后,开讲四书五经时,对对联是一项基本能力训练,不仅是为了写诗的需要,八股文中有四段对偶排比的句子,也需要较强的对仗功力,所以平上去入是老师会严格要求,并强化训练的基本功,而老师会自己使用韵书或字典,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背诵,读书人为了功名,平仄是一定要学会的。
而且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功课,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并不奇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