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是文体的一种,它有散文和韵文两种文体的特点,是六朝时期重要的文学样式。
赋的渊源是战国时代游戏的设辞,游士们为了在各国君主面前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才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往往编造一些故事夸大对话来展示论烹,这就是所谓的论辞。
在战国策中,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到了战国晚期出现了荀子的赋篇和屈原的渔夫,以及宋玉的<对楚王问>,在精神实质上也是受到了设辞的影响。
赋的主要特点是在于铺陈事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中,所说的铺采摛文体物写去,从汉赋到唐宋的赋都是这样,可以说这个特点贯穿了整个赋的历史,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内容就细腻夸张地描写了上林苑的水势,山行重于鸟兽等一切事物,真可谓是极尽夸张之能使。
从形式上说,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一般的说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言,赋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和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诗和骚在句一句之间,特别是段一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接的词语,而赋则和散文一致,多用连接词语,著名的赋学家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杨雄,班固,张衡等。
赋,作为一种文体,以汉赋居多。
我自己不会写汉赋,倒也经常关注着。
首先,我认为汉赋的创作特点是用大量的排比句来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其次,汉赋的有几种美感:意境美。
不管是写山川江河还是着风景名胜,总让人流连忘返于文字的意境里,跟着作者的思路“如临其境”。
音乐美。
用排比句做到赋比兴,有《诗经》里影子存在着,像散文诗,读来朗朗上口。
布局美。
写汉赋,一般都是按照一个中心线串起来一篇文章,读来有过目不忘的感觉。
古代的名赋很多。
不一一列举了,今人也有好多写汉赋的,总感觉到缺乏某种“灵魂”。
个人呼吁各地文化部门应该重视汉赋、推广汉赋,让这种优美的文体大有用武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