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郑板桥写春雨的一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短短的十四个字,把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春天的景色。
以及刮风下雨在春天季节的特点跃然纸上。
谢邀。
雨是自然界很平常的现象,但它却成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不同的诗人写出来的雨也是不一样的:我喜欢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民生的关怀之情;也喜欢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喜欢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哀怨清愁;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雨打声》,因为他表达的是不惧风雨、不畏坎坷、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的精神气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叙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林打叶声’,渲染了当时的雨骤疯狂。
驴友们都雨中狼狈不堪,急忙躲雨,而诗人却泰然处之、冒雨‘叙行’,这种不惧风雨,不畏坎坷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更体现了诗人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情怀。
苏轼这样的情怀是和那些悲天悯人、消极颓废的人不可同日而语的。
下阙着眼于雨后的情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诗人眼中,风也好,雨也好,晴也好,阴也好,都是无所谓的。
总观这首《定风波》,充分表达了苏轼‘人生所遇无不可,生死祸福久不择’洒脱无畏、超凡脱俗的进取精神。
人生之路不光是笔直的平坦大道,还有沼泽泥潭,如果有谁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那可真是‘善莫大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