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大摆空城计

孔明大摆空城计,第1张

孔明大摆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空城计”是否被神话?是真实发生过的吗?

《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城头上焚香 *** 琴,谈笑间吓退司马懿的故事演绎的神乎其神。

不过,真实历史中,诸葛亮并没设过空城计。

理由有几点:一 诸葛亮取汉中,屯于阳平关,而司马懿此时为荆州都督,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和诸葛亮对阵。

当时抵挡蜀军的是魏国大将军曹真。

二 诸葛亮北伐中原,大部分时间都是率领主力作战,这样可以保证主帅对军队的有效指挥和控制。

不可能为了搬运粮草而远离主力部队,特别是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作为主帅更应该确保军心不涣散,能安全的撤退。

三 如果是司马懿亲自指挥,更不可能在明确知道诸葛亮兵少,追击到空城下反而犹豫不前,就算怀疑诸葛亮有伏兵,也因该是扎稳营盘,循序撤退,令蜀军伏兵无计可施。

突然的退走,正好给了蜀军追击的机会,这不合乎军事常识。

所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大摆空城计的精彩演绎,无非是为了突出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形象。

那历史上空城计是否真实存在呢?设计的人又是谁呢?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66年,楚国令尹公子元为取悦文夫人率兵攻打郑国。

郑国都城兵力空虚,根本无法抵御。

危急时刻,上卿叔詹急中生智,令部下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店铺照常营业,百姓生活如常。

楚军攻到城下,公子元见此情景,心生疑惑,犹疑不定,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撤兵。

很明显,《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将这一历史事件完美改编移植到了诸葛亮身上。

“空城计”是杜撰的,是写小说是情节需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三国演义里,这段空城计如此的精彩, 如果真的发生过,在《三国志》以及各种历史典籍中为什么没有记载,唯一有痕迹的就是东晋人王隐所著的《蜀记》中,书中记载:西晋初年,有个叫郭冲的人,谈到过关于诸葛亮得五件事(分别是:刑法、刺客、空城计、拒贺、诚信)。

后来被称为“郭冲五事”。

而空城计就是“郭冲五事”中的第三事,最早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事件就出自于这里。

        “郭冲五事”中关于诸葛亮的事迹是非常不可靠的,不具有真实性。

在晋朝诸葛亮就受到很多人的推崇,而这个郭冲就是其粉丝之一,觉得当时人们对诸葛亮得评价不够,所以虚构了“条亮五事”,来加工自己的偶像。

         陈寿在给诸葛亮作传时没有采用这些资料,就是因为它不靠谱。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加注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驳斥,说:“就如冲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裴松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就得分析一下空城计的故事情节了,其情节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很多。

           司马懿杀来,望见诸葛亮焚香 *** 琴,其“笑容可掬”,那就说明司马懿所在地距诸葛亮不是很远,派一个神箭手将其射下来不就完事了吗?司马懿不就是怕诸葛亮设有埋伏吗,派一小队人马进城探个虚实不就行了吗?再者,当时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而诸葛亮兵少力弱,司马懿大可将整个城围起来,围他个十天半个月的,诸葛亮还能有施计的余地吗?不饿死才怪。

面对这么多漏洞的空城计,军事奇才的司马懿居然调头就走,这可能吗?这么不合逻辑的事,没有得到裴松之的相信。

         裴松之也不是光凭情节分析而妄加断论,他认为其地点、人物都对不上号。

因为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根本就没有来到汉中,更不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而当时的魏军主要带兵将领是张郃和郭淮。

司马懿不可能化出个分身来到千里之外的西城和诸葛亮相遇吧。

据裴松之考证,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拒守过魏军。

这样就充分证实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

        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而采用了“郭冲五事”中的空城计,并加以润色,使得这一形象充满传奇色彩。

罗贯中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9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