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判词中引人注意的是黛玉的判词:堪叹停机德,永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和宝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既是情敌也是密友。
作者把这么重要的两个人物的命运放在一起评判,确实值得读者思考,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
这就是红学家发现的“钗黛合一”说。
“停机德”用的是乐羊子妻的典故,作者借此说明宝钗的贤惠,“咏絮才”用的是谢道韫的典故,作者借此说明黛玉的才情。
这体现了作者完美的爱情价值观——同时拥有贤惠和才情。
宝钗大方得体,但是又缺少浪漫和唯美;黛玉温柔而多情,又不够同大度和持重。
两者合一,可谓理想。
同理,女性期望找到一个既帅又有才华的王子。
但是,世间没有两全法,总是彼此不能兼顾。
这就是原生态的生活。
鲁迅说,《红楼梦》也是一部关于人情的作品。
他的提醒,让我们注意《红楼梦》的生活价值。
“玉带林中挂”中的“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有读者根据“林中挂”,推测林黛玉是上吊自杀身亡。
根据作品中塑造的黛玉形象,黛玉自杀的可能性不大。
她熟读庄子,庄子“尊生”的观点她应该体悟至深。
从作品中她对自己的病情的忧虑,可以看出她对生命的尊重。
那“玉带林中挂”是什么意思呢?结合“金簪雪里埋”可以猜想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是对这两个女子才华被埋没的感叹。
“金 簪”即“钗”,“雪”即“雪”。
金簪本应戴在头上,现今却埋在雪中;玉带本应束于腰间,今者乃挂林中。
细读《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反复讲闺阁中奇女子被压抑埋没而不被人知。
另外,作者可能也是暗示钗黛两人的命运:黛玉离世后葬于茫茫林海之中;宝钗去世后,在一个大雪纷飞日子魂归于土。
正如作者所说“只落个大地茫茫真干净”。
黛玉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可叹停机德”一句是说薛宝钗。
意思是薛宝钗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兄子胡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更形象、贴切,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玉带林中挂”和“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说林黛玉。
玉带林倒读即林黛玉。
林黛玉才华出众、性格温柔、相貌美丽,可以比喻为古代富贵公子围在腰间的华丽的玉带。
“树”在古代就经常被用来代指政治派系,“植树”就是培植自己的政治派系意思,“丛林”就是所有地方实力派的总称,“两株枯木”指两支即将消亡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贾母为核心的与皇室真正亲近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王熙凤为代表的以佛教为主要纽带的与皇室打擂台的政治派系。
由于身世原因,林黛玉在两个政治派系之间无依无靠。
成了悬在枯木上的玉带。
“金簪雪里埋”和“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是说薛宝钗。
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
金簪比喻薛宝钗。
在儒家文化里,贤妻良母的品德就像是光耀头面的首饰。
薛宝钗一方面具有这样的品德,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却属于营造风刀霜剑政治气候的政治派系中的一支,注定不能让她的优良品德得以闪耀光芒,只能让金簪埋在雪堆里。
花签上的谶语“莫怨东风当自嗟”是《红楼梦》第63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这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文是: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
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