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短、最通俗啊,我来试试看。
变法背景:北宋别看号称有钱,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冗兵:上百万,每年花了朝廷财政预算的七八成。
耗钱不说,还没战斗力。
冗官:官员队伍急剧膨胀,宋仁宗时,官僚已经是原来的好多倍,官员工资负担重。
冗费:这条简单,就是皇帝爱打赏,爱给冗官、冗兵打赏。
这样,钱不够花,怎么办?胸有大志的宋神宗继位了,然后他任用名声在外的王安石开始变法。
变法的目的有三:让朝廷有钱花;让士兵有战斗力;让冗官冗费简省。
王安石变法内容简述,极简王安石,按说是当时千年一出的人才,他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不加重国家赋税剥削,百姓生活安定就不会滋事起义;一方面则是采用新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收入,尤其要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即那一些"兼并之家"的部分剥削收入收归朝廷。
其实以现代经济学观点看,王安石的做法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提高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将扩大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即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出。
但是,当时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则认为不可能,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财货万物,只有此数,不在民,便在官。
”这种见识明显跟王安石不在一个档次。
下面概述一下变法的几个主要方面内容:青苗法: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用国家资本向农民放贷、收息(低息),一举两得。
原来农民有困难是向大地主、富商贷款,利息很高。
免役法:用缴钱的方法,代替亲自服差役。
原来农民每年要亲自到州县所在地干杂活服役一段时间,影响农业生产。
方田均税法:解决豪强用身份帮助其他百姓隐匿户口和税负,使国家增收。
原来有的农户把地藏到大户名下,给大户缴钱,以避免朝廷的各种税赋。
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出钱兴修水利,大型工程由国家投资,提高农业生产。
将兵法:裁汰老弱、加强训练,使兵将互知,实行精兵政策。
保甲法:让百姓农闲时军训,以提高全民尚武精神,为进一步实行征兵制奠定基础。
保马法:国家提供马匹,由民间各家饲养。
均输法:供应政府和军队所需,由税赋折钱,在全国范围内拣便宜、近的采购。
原来是定额摊派,收上来的东西有的不够用,有的又放那朽坏了。
市易法:由政府设立机构,经营各种贸易,如粮食、茶、盐等。
原来是放任市场自主,钱都被权贵富商赚去了。
改革科举:废除经科,废除考试诗赋和帖经、墨艺。
改考经书的"大义"和殿试策(时论)。
这样使考试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增收、强兵、使民尚武增收:王安石的变法,一方面是扩大了生产,政府不用加税,但是税收总额增加了。
另一方面,市易法等从大地主、大商人手里把一部分收入夺归朝廷所有。
熙宁、元丰年间各路积存的钱谷,据说可支用二十年。
到宋徽宗时,各地仓库也尚有余存。
其中东南六路有七个仓库,其中常年有600万石的积储,但是很快被宋徽宗挥霍掉了。
此时王安石已经去世30多年了。
强兵:王安石将兵法,裁汰了大概三分之一的禁军和厢军,使北宋军队总额减少到80万。
熙宁六年(1073年)春,宋军持续对西夏用兵,当年秋天,宋朝收复了洮州、河州、宕州(甘肃省宕昌县)、岷州(甘肃岷县)、叠州(甘肃省卓民县),一举拓地二千余里,这是宋太宗以后八十年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
后来宋哲宗对西夏用兵,也是在王安石军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取得了较大的优势和胜利。
使民尚武:经过保甲法训练的民兵,最高峰时达到700余万。
保甲法培养出了经过训练的民兵(义勇、保甲),能补充正规军的不足。
王安石计划进一步用征兵法与募兵法混合使用,以减少朝廷军费开支。
民兵还能负责地方治安,在各州县乡村逐步建立起严密的治安网,以稳定社会秩序。
后来北宋亡国后,黄河南北、太行山里、山东地区的人民,多受保甲训练流传下来的精神所鼓励,组织军队自发反抗金朝的统治,响应南宋对金的反攻。
结束语: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北宋摆脱"积贫积弱"的艰难局面,重振宋王朝的统治。
从经济上看,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新法实施之后,生产得到了发展,也抑制了豪强兼并,减轻了百姓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获得了明显增加。
从政治上看,王安石的新法使社会组织得到了统一和加强。
从军事上看,新法改革了军队制度,提高军队的素质,增强了战斗力,还扩展了北宋王朝的疆域。
总体上看,王安石变法是有效的,至少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它扭转了北宋进一步趋向贫弱的态势。
但是,变法触动了后党、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始终阻挠。
关键一点是,宋神宗这个皇帝也摇摆不定,缺乏坚持到底的决心,最终使改革功败垂成。
王安石变法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王安石试图重新唤起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改变五代、宋中前期中国人日渐颓弱的气质。
这个目的一定程度上见效了。
但是,一切都随着守旧派的复辟而终止了。
王安石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了。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一次重要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反应了当时官僚阶层对于改变政治积弱局面的一次探索。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庆历新政之后,是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的一场力求改变宋国积贫积弱和内忧外患局面的一场变法,其整个变法以宋神宗去世而彻底结束。
一,变法的背景北宋建朝以来形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北宋建立者赵匡胤,他本是北周的一员节度使,因为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开创一个新王朝。
那么他建立了朝代之后自然也要防止他的手下出现黄袍加身,所以宋朝建立后的主要方针是政治上采取文官治国,军事上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从根本上种下了积弱的种子。
北宋建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抵御外敌,实行了养兵政策,兵一年比一年多。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这也造成了兵多却不精的局面,这就是冗兵。
上面说过赵匡胤害怕再发生黄袍加身,所以定下了重用文官治国的主调,所以宋初采取一职多官的文官制度,加上科举和恩荫制度的发展,宋朝的官员到了冗杂的地步。
由于多兵多官加上统治者不知节俭,大兴土木,宋朝一度出现财政赤字。
内忧外患的国情上面说过,北宋采取的是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就是对外宽松对内紧抓,但你宽松不代表别人对你也宽松。
当时在宋国的北面是虎视眈眈的契丹和党项族,时常骚扰。
宋国的兵弱,每每都是败仗收场,割地赔钱。
在内部,由于财政亏空,只能是增加赋税,百姓怨声载道。
二、变法开始的标志1067年,迫于想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宋神宗上台,他本人也很是推崇王安石,于是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北宋第二次变法,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三、变法内容军事改革王安石在军事改革方面主要提出了四项措施:裁兵法、保马法、保甲法、将兵法。
这些政策主要是猜测多余的兵士,增加军队的素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闲时的农民生产。
经济改革王安石变法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的财务空虚状况,所以经济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
他一共推出了:青苗法、方田保税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等五大措施,其中青苗法是最为重要的,它规定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可向政府借粮种,但要叫百分二十的利息,这虽然保证了农民生产,却也给地主阶层提供斂收田地提供了借口。
科举改革未了改变建朝以来冗官的弊端,王安石提出了三舍法、贡举法的考核制度来选士,裁掉明经科。
四、变法结果由于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地主豪强的利益,而且变法后期由于过激和很多官员落实不到位,最终失败。
五、影响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官僚阶层对于社会改革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探索,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增加了北宋的财政收入。
军事上,随着保甲法和将兵法的推行,使宋国军队实力得到提高。
但是,青苗法和募役法等的推行使得农业生产受挫,农民矛盾激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