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风力”语出钟嵘《诗品》。
钟嵘在评价陶渊明诗歌的时候,用了一句评语: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是说陶渊明的作品风格主要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璩比较接近,除此之外,还能看到点左思风格的迹象。
因为应璩诗歌流传比较少的原因,钟嵘的这个评历来也让人有所怀疑,但既然同时提到了建安七子和左思,当可知道两者之间有相似性。
要理解“左思风力”,须知道何为“建安风骨”说起“建安风骨”,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三曹”、“七子”一类的文学名士,那到底什么才是“建安风骨”呢?“建安”只是年号,“风骨”的含义历来解释比较多,莫衷一是。
但总体来看,“风”与“骨”大概指的是作品的内涵风格和表现形式。
“风”和《诗经》中的“国风”有关,指作品真切、动人的渲染力。
这种观感是由作品内容所带来的,但并不是作品本身。
也就是说,写出来的作品因为有“风”,所以才会动人,是蕴藏在作品本身中的一种文风。
类比于作家的话,每个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文风”,“风骨”中的“风”抽象出来的话,大概就是那个时代优秀作品所共有的文学风格。
“骨”指的是作品表达形式给人带来的刚健感觉,也不是指形式本身。
“骨”的形成和作品的语言、格式以及内涵有关。
简洁、真挚、深刻是形成“骨”的条件。
比如说,曹 *** 《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语言非常干练,但其蕴含着真挚的伤痛、深刻的社会批判力,自然就让这首诗变得刚健有力,读起来有着一种“骨”感。
建安时期的诗歌多属于这种类别,当时的作家比如“七子”、“三曹”甚至诸葛亮等人,作品中赘余成分极少,所有文字往往都直接指向作品的主题,不讲求铺陈、修饰等等技巧。
这从曹植几首诗的起句里可以更形象地看出来:《杂诗》: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这些语句如果放在唐朝,除了李杜等大家才力雄厚之外,在其前面基本上都有一段铺陈。
如此宏大的起句是很难续写的。
但这就是建安时期诗歌的样子,不要铺陈和修饰,一落笔就直指核心。
这就像看一个人,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外表,而是其内里极为硬朗分明的骨头。
建安的这种文学风格和之前汉大赋的铺陈以及后来玄言、游仙、山水、宫体等等诗歌风格都是迥异的,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所以在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
“建安风骨”表现出的名士风流同时又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其内里往往有着“忧国”、“报国”的理想或忧愤。
这和两晋时期的名士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
左思的诗歌,精华在于《咏史》左思作品比较多,但从流传下来的有限作品中看,其独具特色的《咏史》诗歌是其文风的代表。
《诗品》当中,钟嵘直接点评左思: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钟嵘说左思的诗风有点类似于“公干”,也就是“建安七子”中的刘桢。
刘桢有一首《赠从弟》非常著名: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首诗歌和左思的风格非常相像,可以两者参看。
钟嵘还说,左思的诗歌典故用得精切恰当,内容多为“怨愤”,作诗的目的多是“讽喻”。
从其作品来看,“渴望建功立业”、“反对门阀等级”以及“隐逸避世”是左思诗歌的主要内容。
比如其《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可以看到,其形式和风格与刘桢的《赠从弟》比较接近,开篇就用“讽喻”手法,引出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强烈不满,并且用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感,形式严密,情感充沛。
而左思《咏史》诗歌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他对所引“史事”的处理方式。
在左思之前,班固等人咏史的方式比较单一,要么单纯地讲述历史,要么在其中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但往往都是“一诗咏一事”。
左思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创新,他更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史事来佐证,并且打破了“一诗一诗”的成例。
如果说之前的《咏史》诗歌是根据史事来抒发情感,左思的《咏史》就是根据情感来选择史事。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
虽然现在来看,像后来刘禹锡等人的咏史诗歌也是走的这条路,但这种思维转变的方式确实是从左思开始的。
激愤的情感抒发,配合上其错综史实、连类引喻的创作技巧,就形成了独特的作品风格,也就是“左思风力”。
其中的“风”是由激愤的情感所带来的,而力就是其创作技巧所达到的效果,既有“建安风骨”的继承,也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左思,中国西晋文学家。
字太冲。
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生卒年不详。
出身寒微,其貌不扬,然而才华出众。
晋武帝时,因妹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
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永康元年因贾谧被诛,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
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
太安二年(303),因张方纵暴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风力是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