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经络和人体解剖的关系,到今天都还有很大争议。
如果以肺脏第三级支气管的区域划分的话,结果如下:肺经——肺脏的外表面大肠经——肺脏的次表面三焦经——2区心包经——3区小肠经——4和5区心经——7区脾经——8区胃经——9区肝经——1区偏外胆经前线——1区偏内肾经前线——10区膀胱经小趾内侧线——6区那么,肺经和大肠经的感传分成两个部分:前线经锁骨下缘向内侧行走经天突穴旁进入气管到达肺脏的前半;后线经肩胛冈上缘向内行走,在肺俞穴进入纵隔,经气管进入到肺脏的后半部分。
膀胱经小趾内侧线的感传也是经由肺俞穴进入纵隔,再经气管进入到肺脏。
肺经经穴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残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肺经容易得的病肺经和肺、大肠、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肺经申通,也就保证了这些相关器官的功能,当肺经异常不通时,人的身体会出现以下疾病。
1、经络症沿肺经所过部位有肿痛、麻木、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也就是拇指方向。
2、脏腑症肺腑本身异常会出现咳嗽气喘、气短、胸部胀痛等症状。
又因肺与口鼻相通,所以也会出现鼻塞、感冒、流涕、伤风怕冷等症状。
3、情志病肺经经气异常易导致情绪异常。
肺气虚时,会产生伤心、自卑、心理压力大等情绪;肺气过盛时,则会产生自负、狂妄等情绪。
4、皮肤病:肺经与皮肤关系密切,肺经经气异常可导致皮肤改变,如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等。
肺经如何保养对于肺经上的穴位,应该重点按摩鱼际穴,此穴治疗哮喘的效果最好。
此外,太渊穴、经渠穴对治肺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总觉得气不够使,嘴不上气,点揉太渊穴就可以,该穴位是肺经上的原穴,补气效果很好;经渠穴是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经,有经过路径之意,渠是水流之道。
按摩经渠穴能调整肺经,从而达到调理肺脏的功效。
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按鱼际穴10分钟,然后再沿着太渊穴往经渠穴方向搓5分钟。
保持肺部健康,平时要多注意肺部保养,注意把营养丰富的滋补食物融人到饮食中去,肺属金,五色中白色也属金,因此保护肺部应多吃一些白色食物, 如百合、山药、白梨、豆浆、萝卜等。
我是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功中心主任,在体育养生方面有些经验。
肺。
经典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肺为华盖、曰娇脏,与外界相通,为人体五脏之藩篱。
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参与宗气的生成。
百脉(全身经脉)由肺贯通并汇聚于此,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清浊气交换,再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称肺朝百脉,助心主持血液循行。
同时,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
肺辅助心行血的作用,既说明了心肺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联,又反映了气和血的依存关系。
又有宣发肃降功能,通调水道,诸功能有序协作并进。
如果肺不好,有几个原因:1、正气不足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要重视壮中气、补元气,更要注重畅通肺经,改善肺的功能,调理宗气;因为“肺主一身之气”;又因为中医有“任脉总领六阴经,督脉总督六阳经;任督相通百脉皆通”的理论,因此,疏通任督二脉,也是培育正气的一个重要方面。
2、肾气虚衰也就是说,要补益肾气,达到育真补元的目的。
中医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从五行相生的原理出发,肾(水)为肺(金)之子;因此,在此时,我们不仅要通过畅通肺经来培育正气,还应该加强调理肾气,以防“子(肾)盗母(肺)气”。
3、脾失运化也就是说,要调理脾胃之气,达到壮中补元的目的。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的;从五行相生的原理出发,脾(土)为肺(金)之母;同理,在此时,我们不仅要通过畅通肺经来培育正气,还应该加强调理脾胃,以防“母(脾)病及子(肺)”。
4、避除侵害也就是说,要遵循“养生以不伤为本”的原则,例如这次新型肺炎,要尽量远离疫区和有关人员,也要尽量避开人群扎堆和通风不畅之地,还要设法避开野生动物居所,总之要尽最大限与病毒隔绝。
其次,要避风、寒、湿邪,因为这些因素会使人体易犯感冒,而反复感冒是造成体质下降,滋生各种肺炎的祸首。
送你一套养肺的功法:《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有云:“……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懂得,导引和药物协同作用,能够防治一系列疑难杂症(包括肿瘤,当然也包括不明原因的病毒),这为我们有效地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抵抗不明病毒奠定了基础。
功前准备:心落丹田预备式:并步站立。
第一动:随吸气,两掌摆至于体前,与肩同高同宽。
第二动:随呼气,沉肘合掌于面前,与鼻同高,成拜佛状,两眼垂帘。
继而默想:万事皆放淡卧莲;心静似潭身如燕;明月凌空行任督;蓬莱无梦任飞翔。
结束后两掌下按,还原成并步站立式。
要点:身体中正安舒、呼吸自然、意在丹田。
作用:放松身心,为后续练功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放下冗务,进入虔诚之至的境界。
第一式:雄狮昂首选自胡晓飞《乾隆养生术》预备式:并步站立。
第一动:随吸气,向左开步,同时,两掌卷指握拳上提至肩前,商商相接,眼视前方。
第二动:随呼气,两拳变掌,两掌交叉前撑;同时,头向左转,眼视左前方。
第三动:随吸气,两臂下落,继而,两掌卷指握拳上提至肩前,商商相接,眼视前方。
第四动:随呼气,两拳变掌,两掌交叉前撑;同时,头向右转,眼视右前方。
第五动:随吸气,两臂下落,继而,两掌卷指握拳上提至肩前,商商相接,眼视前方。
第六动:随呼气,两掌交叉下撑;同时,向下低头,眼视下方。
第七动:随吸气,两臂上提,两掌卷指握拳上提至肩前,商商相接,眼视前方;不停,两掌交叉上撑,同时,抬头观天,眼视后上方。
第八动:随呼气,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两臂体侧下落置于腿侧,成并步站立式。
右侧动作同左侧,唯方向相反;做1-2个八拍,结束时,成并步站立式。
要点:转颈撑臂幅度宜大、速度宜缓,用意不用力,松紧结合、动静相间;意在大椎穴。
作用:有效刺激大椎穴、疏泄肝气和畅通三焦经,达到:“益气通阳、退热之虐、宣肺平喘、宁神豁痰”的功效,实现培养正气,预防感冒的目标。
注意事项:循序渐进,严重高血压或颈椎病患者慎练。
第二式:双龙戏水选自胡晓飞《乾隆养生术》预备式:并步站立。
第一动:随吸气,向左开一大步,同时,两臂内旋外分与肩平,眼视左掌。
第二动:随呼气,马步下蹲,两掌依次捲指、切腕、屈肘,继而腋下插掌,摩运至臀部,眼视前方。
第三动:随吸气,重心右移,继而左脚收回并步,同时,两臂体前上摆与胸前,接捲指屈腕、屈肘使两合谷置于胸前,眼视前方。
第四动:随呼气,身体直起,同时,两掌胸前下插摩运,还原成并步站立式,眼视前方。
五至八动同一至四动,唯开步方向相反,做1-2个八拍。
要点:旋臂缠腕幅度宜大、速度宜缓,屈伸两肘松紧结合,用力充分;意在尺泽穴。
作用:有效刺激手太阴肺经,达到自我针灸肺经、心经、心包经的井、荥、输、经、合等经验效穴的目的,提高心肺功能(“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黄帝内经》)。
注意事项:下蹲高度注意量力而行。
第三式:黄龙迎祥选自胡晓飞《太极五行养生功》预备式:并步站立,两掌握拳抱于腰间,商商相接;第一动:随吸气,身体右转,同时,左拳捏指变掌向右前方穿出,眼视左掌。
第二动:向左开步,接马步下蹲,同时,右拳捏指变掌上架于头侧上方,左掌回收下按于左胯旁,眼视左前方。
第三动:随吸气,重心右移,同时,两臂平摆收至胸前,眼视前方。
第四动:随呼气,左脚收回起身,同时,两掌依次捲指握拳收于腰间,眼视前方。
五至八动同一至四动,唯开步方向相反;做1-2个八拍,结束时成并步站立式。
要点:转体、下蹲幅度宜大、速度宜缓;上撑下按要形成立圆,恰似阴阳双鱼,悬于庭前,意在丹田。
作用:有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单举”八段锦歌诀),刺激任督二脉(督脉贯脊属肾),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下蹲高度可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第四式:猛虎出洞选自胡晓飞《功前热身》预备式:并步站立。
第一动:随吸气,依次挺膝、挺髋、挺腹、展肩挺胸;继而,身体直起,两臂上举于头上,眼视前方。
第二动:随呼气,左虚步;同时,身体腰前俯,两掌相叠按于左脚,眼视前方。
第三动:随吸气,重心不动,身体直起;同时,两掌体前上托外分,撑于体侧,眼视前方。
第四动:随呼气,左脚收回起身,开步站立;同时,两掌下落收回体侧,眼视前方。
五至八动同一至四动,唯出脚相反;做1-2个八拍;做完后成并步站立式。
要点:幅度宜大、速度宜缓,俯身时前腿要伸直,并强调重心后移和两臂前伸的对拔拉长,意在命门。
作用:有效刺激肾经、膀胱经、任督二脉、锻炼腰腿,达到补益肾气的目的(足为肾之根、督脉贯脊属肾、膀胱与肾相表里、腰为肾俯),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蠕动后仰幅度要小;不能摸到脚者,可两掌相叠按于膝盖。
第五式:大鹏展翅选自《健身气功·五禽戏 | 鸟飞》预备式:并步站立,两掌抱于腹前。
第一动:随吸气,左脚提起;同时,两掌体侧摆至头侧(掌形成鸟翅),眼视前方。
第二动:随呼气,左脚下落,脚尖着地;同时,两掌下落抱于腹前,眼视前方。
第三动:随吸气,左脚提起;同时,两掌体侧摆至头顶侧上方(掌形成鸟翅),眼视前方。
第四动:随呼气,左脚下落,并步直立;同时,两掌下落再抱于腹前,眼视前方。
五至八拍同一至四拍,做1-2个八拍;做完后,两掌相叠于丹田,男性左手在下,女性右手在下。
要点:幅度宜大、速度宜缓,动作协调,意在引气丹田。
作用:可有效的畅通肺经和心经、心包经,加大胸腔容积,促进胸腔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可不做提踵独立步动作。
功后整理叩齿36次、鼓漱36次、咽津3次。
最后,两掌垂于体侧,成并步站立式。
做完整套动作或出门前,可用拇指背,分别捻揉迎香穴前后各六次。
北方天寒地冻之地,出门前还可将大鱼际快速互相对搓18-36次,继而分别置于迎香穴上,通过鼻子吸气将大鱼际的热量吸入鼻腔。
如此可达到温润鼻腔、净化空气的作用,避免风邪、寒邪、毒邪入肺而引起的感冒。
这5个动作什么来头?就来自以下四大防病原则。
跟着练下来,增强体质、固肾壮腰、和胃健脾,免受病毒侵害。
原则一:主抓要害,隔绝病毒强调“避害”,远离病毒。
总体来说,防病要遵循“养生以不伤为本”的原则,所以尽量远离疫区和有关人员,避开人群扎堆和通风不畅之地,以及野生动物居所,尽最大限度断绝病毒来源。
原则二:增强体质,培育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要重视壮中气、补元气,更要注重畅通肺经,调理宗气,因为“肺主一身之气”。
又因为中医有“任脉总领六阴经,督脉总督六阳经”“任督相通百脉皆通”的理论,因此疏通任督二脉,也是培育正气的一个重要方面。
原则三:固肾壮腰,补益先天除了培育正气,我们还需补益肾气,达到育真补元的目的。
中医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从五行相生的原理出发,肾(水)为肺(金)之子。
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畅通肺经来培育正气,还应该加强调理肾气,以防“子(肾)盗母(肺)气”。
原则四:和胃健脾,调理后天肾气调理好了,还要调理脾胃之气,达到壮中补元的目的。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的。
从五行相生的原理出发,脾(土)为肺(金)之母;同理,在此时,我们不仅要通过畅通肺经来培育正气,还应该加强调理脾胃,以防“母(脾)病及子(肺)”。
你学会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