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第1张

组织切片 做胃镜是是否要取组织做切片检查?

做胃镜是否取组织做切片检查,就是病理检查,主要取决于患者胃部有无病变及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内镜医生的判断水平和决策水平。

首先来说患者因素。

患者胃内是否有病变,如果胃内粘膜光滑,粘膜皱襞正常,胃壁颜色正常,无充血、无糜烂及溃疡,那么就不需要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但如果胃壁粘膜异常,但如果是常见的慢性表浅性胃炎、轻度溃疡,一般情况下内镜医生会给个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诊断,就不取活检了。

但如果胃壁粘膜糜烂溃疡严重,则需要取活检,明确性质,是一般炎症还是癌性溃疡。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癌变和溃疡同时存在,即使做了活检,病理结果只是报出了炎症,如果内镜医生认为溃疡的表现不好,最好在口服治疗溃疡药物(奥美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2-3周后,再次复查胃镜,以免漏掉胃癌的诊断。

临床中,经常遇到这类情况,患者有时做3-4次胃镜活检才确诊胃癌。

另一种必须取活检的情况,就是发现了胃内占位性病变。

通俗地说,就是发现胃壁长了东西,可能是良性的,当然也可能是胃癌。

这时应该取活检,才能明确性质,指导治疗方案。

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肿物不是胃粘膜上长的,而是粘膜下长出来的,通畅粘膜是光滑的,比较常见的就是胃间质瘤(GIST),见下图。

一旦怀疑是间质瘤,就不应该取活检,容易穿刺破裂,导致转移和复发。

取不取活检还有医生的因素。

主要是医生的专业知识、检查水平及治疗经验。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尤其是肿瘤专科的医生,会特别警惕癌变的风险。

当怀疑癌变时,更倾向于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防万一。

特别是肿瘤专科医院或胃癌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一般会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比如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进一步明确是否癌变的风险,漏诊胃癌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如果是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或一般的综合性医院的内镜室,遇到的胃病一般都是良性的溃疡和炎症,即使看到了胃部的粘膜改变,也当做了一般的胃炎和胃溃疡,没有活检,这样就放弃了发现早期胃癌的机会。

有人会说,什么水平,怎么连胃癌和炎症都分布开。

为什么呢?因为早期胃癌和一般的胃炎、胃溃疡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的只是细微的变化,水平较高的内镜医生才有可能通过溃疡的形状、深浅、粘膜皱襞的变化等等,发现一定的区别,如果警惕性高,就会取活检。

早期胃癌如图所示,有时很难与胃溃疡分辨。

因此,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是一旦发现胃粘膜的改变,就积极地取活检。

对此,我是赞同的,只有这样,才可能尽可能多的发现早期胃癌,降低漏诊率。

胃镜检查,是指消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或者怀疑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为更好的给予诊断及治疗,所做的一种腔道检查手段。

是指通过腔镜技术按照由口腔→会厌→贲门→胃小弯→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胃角→胃大弯→胃底的顺序观察这些部位的粘膜组织有无出血、溃疡、息肉、结节以及肿物、异常生长的增生物等的存在,并给予相应治疗的一种辅助诊断及治疗的手段。

切片检查,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当发现人体出现除正常组织外的异生物,或者正常组织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部位,仅凭肉眼又不能确定其良、恶性,病理分型,以及组织分类,亦或是为了更好的针对性治疗时,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一部分组织做成切片,通过染色、免疫组化等繁杂的步骤后,根据现有的医学证据给出一个病理分型,辅助临床医生更好、更准确的治疗的一种辅助检查方式。

胃镜检查时,只有当患者出现多发息肉、恶性溃疡(溃疡面积大、边缘不规则、溃疡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向下凹陷的溃疡)、异常生长的增生物,或者是粘膜变色严重、敷有污秽物质等不正常情况出现时,才会取组织做切片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以防误诊或漏诊,耽误病人的治疗。

本期答主:叶梓,医学硕士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7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