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湖

八百里洞庭湖,第1张

八百里洞庭湖 有人说八百里洞庭湖越变越小,会消失吗?

洞庭湖吞湘、资、沅、澧四水及来自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方向的长江水,最后从城陵矶吐到长江。

洞庭湖曾经作为云梦泽的一部分,湖区水系众多,曾经的八百里洞庭湖现在已分为西,南,东洞庭湖三部分,洞庭湖面积在1825年一度超过6200 km2。

湖区面积在萎缩由于泥沙淤积和垦殖,面积减少到1949年的4350 km2,1950年代开始大范围的围垦,变为鱼塘,农田和林地,已经变为目前的2525km2。

洞庭湖洲滩的发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林滩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在整个洞庭湖,林滩地面积比例由1993年的I.17%上升到2010年的14.34%,林滩地面积增加最快的区域为西洞庭湖,面积比例由1993年的1.09%上升到2010年的26.47%,平均每年增加21.64km2.泥沙淤积是主因这里要说明的是,淤积来自长江等水系的巨量泥沙是洞庭湖面积萎缩的主因,而人类的围垦活动则加速了萎缩速度。

但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之后,来自荆江三口的泥沙减少了83.8%,来自湖南四水入湖泥沙减少了46.7%。

湖区泥沙沉积量减少了96.4%,例如2011年,入湖沙量为0.035亿吨,而出湖达0.143亿吨,湖区变为冲刷0.108亿吨。

可见洞庭湖已由淤积为主,变为冲刷,2003年-2011年湖区平均冲刷深度约为10.9cm,东洞庭湖冲刷19cm。

根据2017年的长江泥沙公报,洞庭湖的采砂量为68万吨。

又根据《湖南省湘资沅澧干流及洞庭湖河道采砂规划(2019-2022)》,计划年度控制开采量6450万吨所以按照目前发展态势,洞庭湖是不会消失的,反而随着泥沙来源减少,采砂力度加大,湖区容积可能往变大方向发展。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点赞评论!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黄河的泥沙含量非常高,如果不加以治理,若干年以后黄河入海口堆积的泥沙,有将渤海湾淤积填满的可能,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长江的泥沙含量其实也不低,且近些年呈上升趋势,带来的破坏就是洞庭湖、鄱阳湖这两个长江上的调洪湖面积越来越小,尤其是洞庭湖目前面积缩小的基本快成为“河”了,从地图上不仔细查看,甚至认为是湘江连通长江的河流。

洞庭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长江和湘江,湘江属于少沙型河流,对洞庭湖影响不大,主要就是长江的泥沙对洞庭湖影响,长江干流对洞庭湖的影响也不是很大,除了雨季倒灌洞庭湖以外,干流冲向岳阳城陵矶后,大部分泥沙会随着干流去往下游,主要是长江从宜昌出来以后有几条分支泄洪通道又流向了洞庭湖,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这几条河流是洪峰时期泥沙非常大。

洞庭湖从当年的云梦泽变为八百里洞庭,又由八百里变为现在的“洞庭河”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或许黄河淤积渤海湾短时间之内做不到,因为渤海湾毕竟是海洋,面积比较大且有水底洋流自我调节,但是洞庭湖不一样,洞庭湖本身水浅蓄水量不是很大,水源全都来自于周边水系,如果人类还是没有节制的开发两岸以及围湖造田,用不了多久洞庭湖就消失了。

洞庭湖的泥沙治理远比黄河要简单的多,只要周边不再大肆破坏,不再围湖造田,保持水土不流失,洞庭湖还能继续存在,如果任其蔓延,几百年后洞庭湖会成为一个传说。

好在目前洞庭湖水域在积极的开展退田还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成效,相信科学治理的手段会让洞庭湖延续万年。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8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