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惊风全诗

林暗草惊风全诗,第1张

林暗草惊风全诗 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草惊风是不是病句?还是为了顺口反过来写呢?你怎么看?

酬好友邀答:我在答题时说过,语言是由语音、语词、语法等元素组成,诗词中平仄声韵是属于语音范筹,意象属于语词范筹,而此一问题则属于诗词的语法范筹。

而平时我们较多关注前两者,对诗词的语法讨论较小,故题主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此简单说说。

不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以至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有着各自的语法特点,有些是共通的,也有些是相异的。

近体诗词的语法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1、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句式组成,这点是与其他散文体或口语句式的最大差异。

2、近体诗产生于隋唐,因此其是以古汉语语法为基础发展而成。

其语法上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征,例如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

3、由于近体诗受到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限制,更要求语意凝练,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有异于古汉语语法的构句方式。

回到题目:题中“林暗草惊风”不属于病句,其在诗词语法上,属于宾语前置中的主宾换位,按现代汉语语法应为“林暗风惊草”。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宾语前置句式,在语法上也着规律可循,而在诗词中的使用方法,则有所扩展。

其主要的作用无非两种,一是作者希望突出宾语,二是为了适应格律诗平仄押韵或对仗的要求。

宾语前置的句式在诗词中的例句有很多,随便想一句,宋.叶梦得的《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后句在现代汉语中应为:“黄花报霜信”。

初习者了解和学习诗词语法,对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当我们的句子不合格律时,如何通过诗词语法,在不失意的情况下,重新构句。

有些人认为,格律会阻碍达意,实质上是对诗词语言的学习还未到位,在创作实践中,当平仄不合时,约有70%可直接由合平仄的同义词替换,其余30%则可通过学习诗词语法解决。

当然,诗词语法有很多,通常也是培训学习中的一个专题。

不是一篇小答所能解决,通过我的文字,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学习一点点,日积月累,我相信,对初学者的写作还是有帮助的。

而我文章里的诗词鉴赏专栏,亦大多会从创作学习的角度去释述。

有兴趣的,可关注一下。

先说“草惊风”在这里不是病句。

看下卢纶的这首《塞下曲》引录如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我们现在的正规解释是这个样子的: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在这里“草惊风”三个字的解释并不完整,给人以为李广将写酒醉后大惊小怪了,风吹草响便吓了一大跳,其实不然。

古人有云:龙从云,虎从风。

就是讲虎来伴有风过,这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阵风来草惊李广将军便警惕开弓,再加上那块石头在夜色下也太像虎了,不是吗?再回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一句,感觉就更真实,而“夜”字此时如做“黑”或“暗”解,则全诗就活灵活现了起来。

读古诗一定要有身临其境的想象,“官面”“官解”只应对考试,自己的“正解”才更有诗的味道,尽管可能并不完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09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