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吕后问病重的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也活不了几年了,那谁能替代萧何的位置呢?”刘邦说:“曹参可以。
”刘邦在临终之际,将大汉的相国都安排好了,萧何之后是曹参,曹参之后可用的是王陵和陈平,再然后就是周勃。
为什么刘邦将曹参定为萧何的替代者呢?萧何和曹参在秦朝时期就是上下级关系,萧何是主吏,曹参是狱掾,两人都与刘邦交好,后来就成了刘邦的左膀右臂,曹参为将,萧何围相,共同辅佐刘邦。
等到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一个分歧,群臣认为曹参战功赫赫,功劳最多,应该排第一位,但刘邦私心里决定萧何当排第一,后来有人提出萧何当为第一。
刘邦也就顺水推舟将萧何定为第一,而曹参为第二。
也就是说西汉的开国功臣中,萧何和曹参是排在在前面的,只不过一文一武,曹参更多的是在武上立功居多。
只不过这个排名让这对昔日的上下级兼好友之间有了嫌隙,后来在相处过程中不怎么对付,只不过两人从此之后也没有什么接触。
因为萧何继续为大汉的相国,而曹参被刘邦指派给齐王刘肥为相国,辅佐刘肥。
曹参在齐国的主要功绩也集中在战场上,而在治理齐国这一块上,曹参自知水平有限,遂将齐国国内的长者和读书人都找来,询问他们治理齐国的方法,只不过众说纷纭,曹参一时也不知道该听从谁的。
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一位擅长黄老学说的盖公,遂重金将他请来,询问良方,盖公认为“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也就是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法,曹参觉得很有道理,就将自己办公的正堂让出来给盖公住,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曹参就以盖公的说法来治理齐国,齐国安定,曹参也收获了贤相的称呼。
从曹参在齐国为相的经历,可以大致看出曹参这个人的行政策略,即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案,让百姓自行安定,而不折腾百姓。
为此,曹参胸怀宽广,善用人才,只要是好的方法,他就愿意去用,而不会刚愎自用,所以用很少的气力就赢得了赞誉,这一点在他后来为大汉的相国的时候体现得淋漓至今。
公元前193年,大汉相国萧何去世,远在齐国的曹参知道后赶紧让那个舍人收拾行李,说:“吾将入相。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萧何在临终之际和汉惠帝刘盈有过一番交谈。
汉惠帝询问萧何百年之后,谁能胜任相国这一职位,萧何就推荐了曹参。
所以,萧何去世之后,汉惠帝就派人到齐国迎接曹参入朝为相。
曹参成为大汉的第二位相国之后,雷厉风行的做了一件事,即从郡县和诸侯国中找一些少说多做的厚道人来做丞相的属官,然后将丞相属官中那些多说少做追求声誉的人给辞退了。
这本来给很多人释放了一个信号,即曹参可能会在相国任上大干一番,但后来让很多人失望了,曹参“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也就是说,曹参啥都没有做,所有的一切遵循的都是萧何制定下来的制度,也就是说,大家按照萧何在世的时候行事,而曹参并不插手具体的事物,明面上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相国。
而且,相府中有人犯了小过错,曹参并不追究,反而会遮掩过去。
有意思的是,曹参虽然在相国任上没做什么,但在生活中却因为一事出了名,即喜欢喝酒。
曹参自从做了大汉的相国之后,就喜欢上了喝酒,他这喝酒倒也不是本身喜欢喝酒,而是想让人闭嘴。
因为他在政事上的无所事事,让很多官员对他有了意见,所以就有很多人去劝说曹参,曹参并不喜欢对这些官员一一解释自己的行为,遂学会了一招,即灌酒,每次有官员去劝说曹参,都被曹参拉着喝酒,酒席上,曹参总是一个劲的劝酒,根本不给人说明来意的机会,直到灌醉离开。
时间长了,曹参的下属和舍人也都喜欢上了喝酒,当有人站出来希望曹参能约束一下这些人的时候,曹参反而自动加入到宴饮中,与下属和舍人一同饮酒作乐。
这样一弄,大家也都知道,没有人能劝说的了曹参,而汉惠帝刘盈也对曹参的行为很是看不惯,觉得曹参是看不起他这个小皇帝。
但曹参毕竟是开国功臣,是相国,刘盈也不能直接就指责曹参不理政事,只能找了个机会让曹参的儿子曹窋试探一二。
刘盈对曹窋说:“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曹窋休沐的时候回到家中,找了个机会隐晦的提到了这件事,想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之后很是生气,直接命人打了儿子二百板子,并说:“你的任务就是进宫服侍皇上,这些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这件事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刘盈的耳中,等到上朝的时候,刘盈就问曹参为什么要惩治曹窋,曹参知道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说点什么了,他脱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英明圣武方面,您和高祖谁强呢?”刘盈几乎没有思考就回到:“朕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呢。
”曹参继续问道:“那陛下认为,臣和萧何,谁更贤能呢?”刘盈思考了一会,说:“君似乎比不上萧何。
”曹参这个时候又说:“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萧何曾为秦朝的主吏,对秦朝的规章制度很是熟悉,等到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制定了大汉律例,让汉朝百姓安居乐业,其制定的律法已经很完善,后人只需要执行即可,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更改,那样只会折腾百姓。
很多法度最忌讳朝令夕改,不能因为萧何已经去世,其继任者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更改萧何定下的一切。
反而应该遵循萧何制定的法规来治理大汉,这正是曹参不理政事反而喜好喝酒的原因,为的就是延续萧何制定下来的法度。
听完曹参的解释,刘盈也就不再计较了,由着曹参行事,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
曹参做了大汉三年的相国,去世之后,百姓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曹参的聪明之处正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清静无为,让经历了秦末战乱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在政事上无所事事反而成为大功臣,萧规曹随的故事也千古传诵。
——什么?丞相死了。
——快点儿、快点儿给我收拾行李。
干什么?到京城吃喝玩乐去!这是汉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的一天。
死去的丞相,是在位时忙得脚丫子朝天的萧何。
急着收拾行李,从山东赶着去长安“吃喝玩乐”的叫曹参。
我国汉唐两代名相辈出,其中的萧何、曹参、邴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被称为“汉唐八贤相”、“汉唐八大名相”。
他们以百官之长的身份“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废寝忘食,替皇帝做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工作。
不过,8人中只有曹参最特殊:他在位时间最短,只有3年;他在位时啥事不干,只知道喝小酒,用“小人”……曹参,独一无二靠吃喝玩乐而千古留名的贤相。
1、接了一个烫手山芋汉高祖刘邦坐了天下,分封十八侯,曹参名列第二。
不久后他被派到齐国,当相国。
经过一番东征西讨,曹参率部攻取2国122县、俘王2人、相3人、将军6人……这都在刘邦的授意下,目的是为了铲除异姓王。
汉惠帝刘盈继位的第一年,曹参被任命为齐国丞相。
不过,这是烫手山芋。
因为当时齐国下辖73城,是西汉封地面积最大的诸侯国。
在吕太后看来,齐国无疑是极具威胁的,是必须要削弱的,也是必须要找茬抽打的。
机会来了!在刘盈当皇帝的第二年,齐国的国王刘肥差点儿丢了性命。
刘肥是刘邦庶长子、刘盈异母兄长。
当时,刘肥从临淄跑到长安,给当皇帝的兄弟送礼、朝贺。
兄弟俩一见面挺亲,刘盈拉着刘肥上了饭桌。
也许是刘盈还没有完成皇帝角色的转换、不会摆谱,也许是两个人喝高了要进一步拉近感情……总之,他们在酒席上一番“大哥”、“小弟”的叫来叫去,浑然不知一把屠刀已高高举起。
谁啊?吕太后!——你刘肥算什么东西?居然敢和普通百姓人家那样,跟当朝皇帝称兄道弟,这是忘记了君臣本分。
所以,吕太后大怒,要诛杀刘肥。
刘肥害怕了!吕太后想杀的人,还没谁能逃脱。
怎么办?幸好刘肥有个高参叫史勋,他想了一个办法:把齐国莒县的城阳郡拿出来,献给吕太后女儿鲁元公主作汤沐邑,同时认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
这招太狠了!不仅拿出一个郡作为吕太后女儿的食邑,还认吕太后女儿为“干妈”。
为了活命只好当孙子的刘肥,果然被吕太后放过了,安全离开长安回到山东。
在这种情况下,以国相身份辅佐“孙子刘肥”,对曹参的智商和情商无疑是个挑战。
2、请来一位胶西高人当孙子的刘肥能活命回来,哪还敢出声,每天混吃等死吧。
治理封国的大事,一概不管不问。
事实证明,必死又幸免的人,心理上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
回到山东的第4个年头,刘肥就死了。
在他死前,齐国的大事小情全交由曹参料理。
那么,曹参是怎么干的?答案是:什么也不干!为什么要这样?答案是:这是一位胶西高人的主意。
胶西高人姓盖,人称“盖公”,住齐国胶西(治所在今天的高密),精通黄老之学。
盖公有位好老师——乐臣公。
此人是宋国商丘人,祖先是宋国公族,宋被灭后跑到赵国,家族中出了一个名将叫乐毅。
乐臣公喜爱黄老之学,生性淡泊,不愿当官。
赵国被灭后,乐臣公跑到齐国胶西居住,开门收徒,传授黄老之学,被称为“贤师”。
盖公是乐臣公的高徒,经常代师授课,名气越来越大。
西汉立国后,齐国的学子纷纷跑出来,去官府寻个一官半职。
只有盖公闭门不出,没有丝毫求官的想法。
此时,曹参召集来百余名学者、学子,向他们请教如何治理齐国。
大家说法不一,曹参有些懵,不知道听谁的。
于是有人推荐了盖公,曹参就派人带上厚礼,请他来面谈。
盖公倒是一请就到,见面后说了9个字“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治理国家的办法贵在清静,百姓自会安定。
然后,盖公以这句话展开,进行了一番论述。
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曹参,马上把家里的正堂腾出来,让盖公住下。
此后,曹参奉这9个字为人生至高法宝。
那齐国到底治理得如何呢——“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曹参在齐国为相9年,齐国安宁,四方宾服,人称曹参为“贤相”。
正在此时,长安城传来萧何病亡的消息……3、只管吃喝玩乐,啥事不干萧何是厚道人。
尽管生前与曹参有过节,看不顺眼,死前却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替自己的位置。
很快,消息传到临淄,早就打好行装的曹参快乐地上任了。
临走前,他对齐国相位继任者说,治理好齐国,只要管好两个地方:监狱、集市。
继任者非常不解,“难道就没有比这两个地方更重要的?”没有!确实没有。
曹参肯定地回答了对方,说:“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乎?”这句话放在今天有些难以理解,先来看看原文意思:监狱和集市是容纳坏人的地方,你如果总是去这里找事,坏人会再跑到什么地方去呢?监狱关押犯人,自然成了坏人集中营。
为什么,集市也被认为是坏人集中营?原来,商人的地位自古以来极低,被贴上狡诈、贪婪等标签,不要说读书人、士人,就是寻常人家也不愿意当商人。
同时,集市通常远离城市治理区,人员情况复杂又密集,容易汇聚不法之徒。
曹参的话,直白一点就是:你只管好这两个地方,其他啥也别管。
不知道继任者做没做到,反正曹参以身作则了。
他到京城长安后天天小酒不离口,不管谁来拜访,一桌子美酒端上来,先把嘴堵上,哪个人想抽空说两句,一开口就被一杯酒灌上,不醉不罢休。
曹参的衙门和他的府邸后花园相邻。
衙门里的官吏有样学样,天天在衙门里喝酒,喧闹笑骂声传到墙外。
有时随从们跟曹参到后花园闲逛,听到衙门里的喧闹声,以为曹参一定大怒,会出手整治这帮人。
不料,曹参听到隔壁如此热闹,马上让随从们抓紧布席摆酒,在后花园就喝上了,同样大呼小叫,跟衙门里的声音遥相呼应。
此外,曹参用的还全是“小人”。
所谓“小人”就是没啥本事的小人物。
这些木讷、老实、不擅言辞、年纪又大的人被曹参任命为助手。
反之,下属官吏中谁如果精通法律条文,想出风头的全不被重用。
这样干了没多久,汉惠帝就知道了。
这就是萧何推荐的继承者?哪有这么玩的!于是,汉惠帝找来时任中大夫的曹参的儿子曹窋,让他私下去责问一下。
曹窋就回家了,劝告老爸正儿八经地理一下朝政,新官上任还三把火,你当丞相啥也不干算怎么回事?儿子的话讲完,曹参二话没说,招呼人拿鞭子来,抽了曹窋200鞭。
这下汉惠帝不答应了。
找来曹参问:“你为什么打曹窋?他是朕派去劝你的。
”曹参装糊涂,摘下帽子行礼谢罪,然后向皇帝问了两个问题。
——陛下想想,你和高祖皇帝相比谁更强?汉惠帝哪敢跟老爹比较,回答:我怎么配和高祖皇帝相比?——陛下再看看,我的才干和萧何相比谁更强?汉惠帝是实在人,实话实说:你似乎、好像、大概……反正比不上萧何。
曹参就等这两句回答了,马上说:“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陛下说的太对了。
现在高祖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出台的各种法令、措施清清楚楚,陛下都不需要 *** 心了,我和大家守好本职,沿着定好的办法,做事不越轨不脱离,不也就行了吗?汉惠帝一听恍然大悟,对曹参说:好吧,你回去继续睡觉、喝酒吧。
这等于奉旨吃喝玩乐了!于是,曹参当3年丞相“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什么事都没有变化,完全按照萧何当初定的一切来执行。
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
最后再说明下,被曹参尊为“贤师”的盖公去向。
此人为曹参灌输黄老之学,鼓励西汉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远离庙堂,终老于山野。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日知录》、《荣斋随录》,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