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五律和五绝的诗?.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初,是一种格律严密的诗体,当时为了与以前流行的古体诗有所区别,唐人将其称为"近体诗"。
按句数分有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还有十句以上的排律。
按每句的字数分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分别被简称为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
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谢灵运的山水诗就出现律化的刍形,至初唐时‘’五律"趋于成熟。
古绝也相续开始出现律化现象,而产生了五言‘’律绝"。
五律与五绝具有以下特征:(1)格律严谨,所谓格是结构的形式,律是语音的节奏。
其格式是固定的,五绝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五律每首八句,每句也是五个字。
其音律也是固定的,比如押韵,每首诗的第一句(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而二、四、六、八句(偶句)都必须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
平、仄文字,是按照固定的格式要求使用的。
五绝、五律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
这些都是要遵守的规则。
(2)格律的规则有的是不可更改的,有的是可以变通的。
如平、仄格式就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规定。
五言诗的每一句都是由五个字位组成的,其第一和第三字位可以不受格式限制而随意用字,而第二和第四字位就必须按格式要求用字。
另外有的句型第三与第四字位的平仄文字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例如"平平平仄仄‘’,这样句子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对换而变成"平平仄平仄‘’这样的句式,这种方式叫"三、四互换‘’。
还有在这种"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中,其第一第二两个字位要求有二个平声字连用,如果第一字位不能用平声字,那么第三字位就须改用平声字。
变成“仄平平仄平”这样的格式,这种方法叫"孤平拗救‘’。
这些变通,在写诗时也是须要掌握的。
(3)五律是由八句四联构成的,其中上丶下两句为一联,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其组成的四联,分别称首联、颔联丶颈联丶尾联,首联出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而对句的尾字必须押韵。
五律还需对仗,其首、尾两联可对也可不对,但颌、颈二联必须对仗。
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须用同类词性的字或词组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同时词类也必须一致,如天文、地理、数字、颜色以及花鸟鱼虫等都要相对。
如李白【赠孟浩然】的五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其中颌联的红颜对白首,弃对卧,轩冕对松云。
颈联的醉月对迷花,频中圣对不事君,这是很典型的对仗。
根据其工整、难易等可分为工对、宽对等。
五言诗起源较早其格调更古朴、高雅些.,其词汇离现代语言更远些。
顾华玉云:”五言绝以调古式上乘,以情真为得体“。
是说五言追求言情真挚、文字朴质,而以调古意高为第一要义。
而七言诗则以追求风调高华,特别讲究措辞的优美,多为兴托之语,贵有意象。
一般认为七言律比五言律多了二个字难度增加了许多,其实五言诗更是不好写。
笔者老来学诗十余年,草根出身、知识有限,还有许多地方没弄明白。
总体感觉五绝区区二十字丶五律也只有四十个字,其入门比较容易,但写好很难。
以上都是经验之淡,非常粗浅。
仅做交流用,现在时代在变,词汇也在变,所以也不必拘泥于特别严格的规则,大家一起来作诗,以开心为好。
文中可能有许多谬误,对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字物几萬抽捡排练都一张嘴耳听不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