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

明朝内阁制度,第1张

明朝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加强了皇权,还是架空了皇权?

皇权加强了纵观中国古代历史。

啥倒车可以开,封建集权只有短暂的加油停车,就没见过倒车的时候。

朱元璋撤掉宰相,那是他的精神力旺盛,后来子孙添加内阁这一部门,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慢慢凌驾于六部之上,甚至于出现非词臣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则,词臣翰林那可是明朝最清贵的官员,入阁的门槛之高,可见一般。

至于皇权是否加强,只要看权力的最终拍板在谁手里呢,内阁可不止一位阁臣,有首辅次辅。

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对地方奏本写出处理意见,然后进程预览,司礼监批红,用印,形成皇帝旨意,国家行政命令,法令等。

内阁有多位阁臣就一定程度的对内阁的权力有所分化了,内阁的奏章政务处理意见,不经过司礼监的披红用印,那是不能形成正式的法令的。

权力的最终拍板权到了司礼监这里,那么司礼监的权力来源在哪里呢,皇帝!眼下已经不是大唐的天下,太监可以执掌神策军,厉害的甚至 *** 纵皇位传承,纵观整个明朝,别说你太监如何如何厉害,皇帝一道旨意就可以让你卷铺盖滚蛋,从刘瑾到魏忠贤,盖莫如是。

通俗点说,大臣是给皇帝打工的,太监只是皇帝的家奴,皇帝想收拾哪位大臣那还得名正言顺,下发旨意通过才可行,收拾自己的家奴太监,那只能说看心情就可以收拾了。

所以,最终的拍板权还是在皇帝手里,一般掌握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同时也会兼任威名赫赫的东厂提督,皇帝手里还握有锦衣卫,这两大机构是文臣最为惧怕的,文臣之间相斗,大不了罢官辞职回家,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和东厂牢狱,那是进去就得脱掉三层皮。

那么这时候请问,明朝皇帝的权力相比前朝大吗?当然,皇权的巅峰还不在明朝,在后面的大清,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我的视频讲皇权和相权之间上千年的斗争,以及清朝最终皇权的顶峰之后又是如何衰败下去的大清的“亡”,就是亡的这么偶然

明朝的内阁制度在加强皇权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说架空皇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制约的因素太多了。

从根本上来说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内阁制度这样一个类似秘书机构的部门也是为了更好的为皇权服务。

明朝中后期内阁制度也已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文官管理体系,除非是皇帝特别奇葩要不然处理政务是没有问题的。

如万历皇帝一朝在张居正主政的时候一度有中兴之象,如张居正这样的内阁首辅都不能架空皇权他都要拉拢冯保这样的大太监。

明朝的内阁制度只能是拿出一个处理方案也就所谓的“票拟”,最后还是要皇帝批红同意后下发到六部执行。

皇帝也比较懒这样司礼监就代表皇帝批红用印,一下子太监的权力又大了起来。

我们看到如严嵩在嘉靖朝可以算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可是在嘉靖皇帝面前也就是地地道道的奴才。

明朝的皇帝其实是主导朝局的,内阁根本就架不空皇权。

原因是皇帝有一批特别倚重的太监,太监这种人没有子嗣不会形成朋党皇帝是比较放心的。

万历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这么大的国家都能运转可以说内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运转的艰难可想而知。

万历皇帝的偏爱和怠惰直接耽误了儿子间接耽误了孙子,这方面的责任由万历自己承担其实和内阁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非翰林不入阁,也就是说内阁成员或者首辅都是正规的儒家思想走正规仕途出来的饱学之士。

这符合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应该说在当时内阁制度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有些问题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25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