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城市来说,绿化和环保是目前都无法逃避的问题,而且目前社会各个阶层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就岳阳地区来说,洞庭湖在本地非常有象征意义,同时,洞庭湖的水产对本地农副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岳阳的渔都在本地的市场非常庞大。
另外,洞庭湖周边的各种野生蔬菜,环洞庭湖区域的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养殖基地多不胜数。
作为岳阳地区与洞庭湖接壤面积最大的区域-君山区来说,君山区2017年获得了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光荣称号,这一殊荣的获得,与政府对东洞庭生态保护区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今年10月9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喻勋林教授在考察生态修复工作时,对东洞庭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予以实地鉴定。
这是近三十年来该种植物在我省的首次发现,特别是此次发现该物种大片种群实属罕见,该植物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洞庭湖湿地保护的价值--物种的保护以及繁殖生长。
良心堡镇的西红柿基地,钱粮湖的火龙果基地,柳林洲的葡萄基地,草莓园,许市的柚子园,等等等等,许多具有相当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水果基地不断从外地涌入岳阳地区,这在洞庭湖湿地萎缩期间是不可想象的。
综上所述,洞庭湖实地无论从经济还是从生态环境保护来说,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首先,洞庭湖变大了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当前的洞庭湖变大可能只是季节性的,后期长江流域迎来干旱期,洞庭湖应该还是会出现季节性萎缩,毕竟近现代的洞庭湖,淤积实在太过严重,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
另外,以目前洞庭湖周边的开发现状来看,洞庭湖很难再恢复以往的“八百里洞庭”雄姿。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恢复洞庭湖的意义在哪里,只将洞庭湖看作是一个普通湖泊,其实不然,洞庭湖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的不仅仅是湖泊自身,更是地区生态的集合体。
地球本身具有一套完整的循环体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物质,却是地球生态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洞庭湖这类集水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于一体的地区性天然湖泊,更像是地球生态的一个缩影,从洞庭湖的生态恢复情况,就可以折射出整个地球的生态状况。
也正像问题描述所说,洞庭湖是一个天然生物基因库,维持地区基因多样性,最终受益的还是人类本身。
一些太过深奥复杂的观点我们也不去过多阐述,单纯从洞庭湖最明显的功能来看,洞庭湖不但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鱼类资源,还为河蚌养殖、莲藕等水生经济产业提供了天然基础,最终这些产业不是为人类带来收入,就是变成了人类食物,非常简单的生物链循环体系,虽说缺了洞庭湖人类也可以发展下去,但抛开自然、毁灭自然的发展,用不了几百年,人类必将自食恶果。
另外,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湖泊很大一部分都充当“自然垃圾处理场”,周边污水、腐殖质流入湖泊以后,湖泊中的微生物可以很好的进行分解,从而完成大自然天然净化。
然而,近现代,随着人类工业生产活动加剧,进入洞庭湖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已经严重超出洞庭湖所能承担的体量,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水质污染、湖田污染、水生动植物污染,当这些被污染的东西被端上我们的餐桌时,可想而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所以,恢复洞庭湖就是恢复生态的折射体,反应的是整个地球生态循环,对整个子孙后代益处无穷。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